在封建王朝,帝位的傳承一般都是父死子繼,如果沒有兒子,才會勉強考慮兄終弟及。但史書記載,漢惠帝劉盈有6個兒子,為何在他去世后,皇位卻傳到了他的弟弟劉恒手中呢?
在漢高祖?zhèn)魑粫r,劉肥雖為長子,但是他的生母曹氏,是劉邦當泗水亭長時候的情婦,并沒有明媒正娶;而劉盈是劉邦結發(fā)妻子呂雉所生長子。呂后又貴為皇后,故而劉盈能繼承漢高祖的帝位。
然而在惠帝劉盈之后,帝位之爭的就是劉氏藩王及惠帝之子,以及呂氏家族。
呂氏家族在呂后駕薨歸天后,被朝中陳平、灌嬰、周渤等老臣聯(lián)合劉氏藩王在誅呂過程中打垮;
剩下的就只有在劉姓王及惠帝之子中選擇繼承人了,惠帝之子劉弘為呂后所扶持的少帝,其身份是否為惠帝親生兒子,存在極大爭議,而且是呂后扶持的傀儡,故而劉弘也在誅呂后失去競爭優(yōu)勢,原來短暫的帝位也將化為烏有。
在剩下的劉姓藩王中,劉恒為劉邦兒子,輩分最高,也品德兼有,也將原本戰(zhàn)亂不斷而且貧窮的代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所以誅呂之后,為保劉姓江山穩(wěn)固,由劉邦指定的輔國大臣——陳平、周渤、灌嬰他們推舉代王劉恒繼承了惠帝之后的帝位,史稱漢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