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是人們工作、生活中的常見病。尤其是在長期保持坐立姿勢工作的人中,腰肌勞損患者更為多見。慢性腰肌勞損,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發(fā)病因素較多,主要癥狀是腰部酸痛,日間勞累加重,休息后可減輕,日積月累,可使肌纖維變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纖維索條或粘連,遺留長期慢性腰背痛。治療上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如各種非手術療法無效者,可施行手術治療。
腰肌勞損是腰部肌肉、椎間盤與韌帶組織的慢性損傷,發(fā)病原因可歸納為三種:第一種,長期工作姿勢不良,如彎腰用一側肩膀扛抬重物,或是習慣性姿勢不良,使腰肌長時間處于牽拉狀態(tài),造成累積性勞損變性,軟組織疲勞則產生腰背酸痛;第二種,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或下腰短縮畸形,或腰部外傷后,長期臥床不起,腰背肌長時間疲勞等;第三種,腰部軟組織急性損傷治療不當,或反復損傷使組織不能得到充分修復,產生纖維化或瘢痕形成,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腰部是人體的中點 ,腰骶關節(jié)是人體唯一承受身體重力的大關節(jié) ,是腰部活動的樞紐 ,前俯、后仰、左右側彎、轉身都有牽涉 ,無論運動還是活動 ,這里的關節(jié)比全身哪個關節(jié)承受的力量都大。勞動強度大或活動量大 ,關節(jié)活動就多。關節(jié)的活動 ,都有肌肉的參與 ,所以這里的肌肉容易發(fā)生疲勞和損傷。腰肌勞損就有腰部肌肉積勞成疾的意思。有些人即使體力活動不大 ,勞動強度也不大 ,但由于姿勢不對 ,脊柱處于半彎狀態(tài) ,腰背肌肉一直緊繃著 ,日積月累 ,也就產生勞損 ,進一步發(fā)展形成無菌性炎癥 ,刺激神經末梢 ,引起疼痛 ,于是腰痛就發(fā)生了。
腰肌勞損其主要癥狀是腰部酸困和疼痛 ,腰痛較重者常伴有腰肌緊張性痙攣 ,腰部活動性受限 ,彎腰困難。嚴重者可影響日常工作和生活。實踐證明 ,運動療法對其有較好的效果。
1、腰肌鍛煉保健法 :仰臥保健法 :患者取仰臥位 ,首先雙腳、雙肘和頭部五點 ,支撐于床上 ,將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離開床面 ,維持感到疲勞時 ,再恢復平靜的仰臥位休息。按此法反復進行 10分鐘左右 ,每天早晚各鍛煉一次。
2、俯臥保健法 :患者采取俯臥位 ,將雙上肢反放在背后 ,然后用力將頭胸部和雙腿用力挺起離開床面 ,使身體呈反弓型 ,堅持至稍感疲勞為止。依此法反復鍛煉 10分鐘左右 ,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長期堅持鍛煉 ,可預防和治療腰肌勞損和低頭綜合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
3、腰背部叩擊按摩保健法 :患者采用端坐位 ,先用左手握空拳 ,用左拳在左側腰部自上而下。輕輕叩擊 10分鐘后 ,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 5分鐘左右 ,一日兩次。然后反過來用右手同左手運動法。自己感到按摩區(qū)有灼熱感 ,則效果更好 ,運動后自覺舒服無比。此運動法能促使腰部血液循環(huán) ,能解除腰肌的痙攣和疲勞 ,對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勞損效果良好。
4、熱敷或理療 :每天晚上可用熱水袋或熱療靈在疼痛部位熱敷 ,也可用麩皮 1. 5公斤 ,在鐵鍋內炒糊后 ,再加食醋 0. 25公斤速攪拌均勻后 ,裝入自制布袋內 ,然后放置在腰痛部位用被子蓋好保暖熱敷。有條件的家庭可自購遠紅外線熱療器或周林頻譜儀等理療。此法能促進腰部血液循環(huán) ,還能祛風濕、活血通絡 ,對治療腰肌勞損患者效果良好。
5、藥物療法 :對腰肌勞損患者 ,有明顯壓痛點者可用強的松龍針 1毫升加 1%普魯卡因 5毫升 ,作壓痛點封閉 ,每周一次 , 3次為一療程。待腰痛減輕后即可開始進行腰鍛煉。也可口服藥物通痹片或壯骨關節(jié)丸、腸溶阿司匹林和消炎痛等治療 ,以鞏固治療效果和防止腰痛再發(fā)。
我在臨床中應用收藏的古方“三兩半”治療腰肌勞損,有著特殊的效果,現將具體方法介紹給朋友們,供大家在臨床中借鑒應用。
1、方劑組成及用法
“三兩半”組成:潞黨參、蜜炙黃芪各1兩(約30克),全當歸、制狗脊、淮牛膝各半兩(約15克)。每貼共計三兩半(相當于105克)。
先用黃酒2兩倒入中藥內侵泡1小時后,再放水煎煮。用黃酒侵泡的意義是:黃酒作為藥引有通絡行經、活血溫陽的作用。同時黃酒中乙醇能將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解而發(fā)揮藥力。
2、藥理分析
潞黨參鼓舞氣血,健脾生津,安神益智。炙黃芪補氣固表,利尿托瘡,提膿升肌。全當歸補血活血,潤燥滑腸,長肌肉。制狗脊溫養(yǎng)肝腎,通調百脈,強腰膝,堅脊骨?;磁Oパa益肝腎,能引諸藥下行治療腰膝骨痛、足萎。諸藥合用具有益氣固表,補血活血,強筋壯骨,通筋活絡生肌的功效。主治氣血不和,感受風寒所致的筋脈拘攣及關節(jié)肌肉疼痛等癥,故用于治療腰肌腫脹,拘攣抽搐,寒冷疼痛,神疲乏力,下肢萎軟,夜半后加劇,翻身不能,不堪安寢等等勞損癥候。
3、病機分析
因氣血不足,則氣血運行不暢,見腰冷或酸痛,骨軟乏力。氣血虛衰以致對經脈筋肉,皮膚的濡養(yǎng)作用減弱從而產生肢體等運動或感覺失常的病理。肝為藏血之臟,肝血虛虧,不能濡養(yǎng)筋脈,則肢麻不仁,關節(jié)不利。腰為腎之府,腎主骨。腎陰腎氣虛弱,腎精不充,則不能溫煦滋養(yǎng)腰膝。絕大多數腰肌勞損病人,都有氣血不足,肝腎虛虧的臨床表現。
5、臨床應用
臨床上收治的腰肌勞損病例中,約有4/5的是女性。大多數是肥胖、氣虛的婦女。好發(fā)年齡是21-46歲?;蛏筮^早起床勞動,或生育過多,或家務和農活勞累,或長期從事彎腰、蹲坐的體力勞動。對這些患者一般用五貼“三兩半”服后既能痊愈。為了加強療0效,囑其回家平臥硬板床,腰部墊一小枕(約15cm寬,中間高約6cm,兩側低呈弧形的,長約40cm的軟枕墊于腰帶上方1至5腰椎棘突間)。這樣可以保持腰的正常生理弧度,亦可松馳白天勞累的腰部肌肉。解除疼痛,放松肌肉痙攣。臨床上僅少數患者復診或怕復發(fā)而要求加服。當然也有服藥無效的患者。其常見原因:⑴服藥期間不能完全休息。⑵有并發(fā)癥,如腰椎間盤突出癥、椎管狹窄癥(骨質增生、骨質疏松癥)、風濕、類風濕性脊柱炎等。本方對產后腰肌勞損的婦女療效尤佳。
6、參考藥膳
三兩半燉雞
浙江金華民間沿傳著一道進補雞菜,三兩半燉雞,其功效補氣養(yǎng)血生津。 何謂三兩半?即當歸、黨參、黃芪各一兩,淮牛膝半兩,四味中藥合加為三兩半而得名。 制作方法:取母雞一只,宰殺褪毛洗凈后斬成小塊(也可以用全雞),連同內臟、三兩半中藥同入砂鍋,鍋中加老酒半斤,鹽適量,糖少許,再注入清水以淹沒雞身為度,然后將砂鍋置于文火上慢燉至酥即可。燉時砂鍋蓋要密封。 對于病后體虛,氣血兩虧而不宜行大補者,用此三兩半燉雞小補大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