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軍未動,糧草先行!
兩軍交戰(zhàn)時,如何保證本方時刻擁有強盛的戰(zhàn)斗力,是每一位主帥都需要解決的難題。 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保證每位士兵的吃喝以及后勤保障。
說白了,讓全體官兵吃喝好,再加上一些必要的政治宣傳手段,便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0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英、美、日、中、蘇、德、意,等國紛紛下場參戰(zhàn)。
世界各地都遭到這場戰(zhàn)役的涂炭。回顧歷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軸心國與同盟國會在日??诩Z中加入哪些飲品,用于保持士兵的戰(zhàn)斗力呢?
說起二戰(zhàn)中各國士兵的飲食種類,就不得提到意大利。
網(wǎng)絡上有許多關于意大利士兵在二戰(zhàn)中享用美食的橋段。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北非戰(zhàn)場上,德國與意大利指揮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一場大戰(zhàn)。
最終,以蒙哥馬利將軍為首的盟軍擊退軸心國軍隊,阿拉曼戰(zhàn)役成為扭轉(zhuǎn)北非戰(zhàn)場形勢的重要一戰(zhàn)。
據(jù)說,當英國士兵在戰(zhàn)役勝利后,前往意大利軍隊營地進行清點的時候,居然發(fā)現(xiàn)意大利軍隊的士兵正在用非常寶貴的飲用水煮意大利面。
餐桌上還擺放著許多卡布奇諾咖啡、意大利餅或者燕麥片、果凍等等五花八門的精美食物,甚至還有幾瓶葡萄酒。
在場的英國士兵全部傻眼,北非地區(qū)本就干旱炎熱,飲用水比石油都珍貴。意大利人居然將飲用水用來煮面條,還通過冰塊保存葡萄酒,這根本不像是一群在前線打仗的士兵,反倒像是來度假的富家少爺。
拋開這些未經(jīng)證實的消息,二戰(zhàn)中一個普通的意大利士兵,一天的標準口糧的確很豐盛。
早餐:一份卡布奇諾咖啡(粉末)、濃縮甜牛奶、意大利香餅或燕麥片、果凍。
中餐:意面、豆湯、肉醬小方餃、罐裝火雞、火腿、沙拉、維生素片。
甜點:高熱量巧克力板、罐裝水果沙拉或果蔬燕麥片、糖。
也就是說,二戰(zhàn)中意大利士兵每天都能喝到咖啡、酒飲、牛奶。這份80年前的意大利單兵口糧,即使放到今天,也讓不少人感到羨慕。
作為意大利的盟友德國,其單兵口糧同樣比較豐盛。大部分時間德軍執(zhí)行的一直是“野戰(zhàn)配給”,每人每日面包750克、肉類375克、蔬菜250克、咖啡20克、糖20克、鹽15克的量。
除了這些軍隊的常規(guī)配發(fā),德國士兵還會收到許多國內(nèi)各慰問團體的包裹,有巧克力、香煙、剃須刀、小鏡子、啤酒、糖果,甚至還有雪茄。
喝的方面,德國士兵比較偏愛可口可樂??煽诳蓸饭举澲?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二戰(zhàn)爆發(fā)的1939年,可口可樂公司每年在德國的銷售量為450萬箱。
二戰(zhàn)爆發(fā)之初,德國強征德占區(qū)的可口可樂廠,工廠開足馬力,源源不斷地向前線德軍提供可樂。
1941年底,美國參戰(zhàn)后,德國無法獲得7x原漿來制造可樂,于是德國人用水果汁取代可樂原漿,制作出一種新的飲料——芬達。
同為軸心國的日本,相比德國、意大利來說,后勤補給相對差了一點。
日本陸??杖姶鰳藴什幌嗤?,海軍配給豐富多樣,陸軍大部分時間要自給自足,想要吃得好,還得靠自己想辦法。
飲品方面,二戰(zhàn)中的日軍特別喜歡一種叫做彈珠汽水的飲料。18世紀末,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發(fā)明了汽水。1884年,蘇格蘭人Alexander Cameron Sim將彈珠汽水帶入了日本。
彈珠汽水受歡迎的原因不完全是因為它的味道,而是因為獨特的瓶體設計。彈珠汽水的瓶身為玻璃所制,上端五分之二是瓶頸,瓶口有一圈塑膠環(huán),用來卡住玻璃珠。因為二氧化碳的壓力,彈珠不會滾落下半部。
這種瓶體設計,就是大名鼎鼎的科德瓶。二戰(zhàn)期間,彈珠汽水極受日本海軍喜愛,甚至在軍艦上都有生產(chǎn)彈珠汽水的設備。
介紹完了軸心國軍隊的飲品,再來和大家聊聊一些同盟國軍隊士兵都喝哪些飲品?
美軍不用說,自然是最鐘愛可口可樂。1939年,可口可樂只有5家海外瓶裝廠。
1941年,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伍德拉夫說:所有穿軍裝的人都應該得到一瓶可樂,無論他在哪里,不管我們花多少成本,一定要讓每個軍人只花5分錢就能買到一瓶可樂。
在國防部的支持下,到1945年,可口可樂公司于世界各地的瓶裝廠已經(jīng)達到了64家。
1943年6月,艾森豪威爾命令將300萬瓶可口可樂運到淡水緊張的北非前線。400萬海外作戰(zhàn)的美軍士兵,每年可口可樂的消費量達到10億瓶。到二戰(zhàn)結(jié)束時,可口可樂公司為美國軍方提供了約50億瓶可樂,大賺數(shù)10億美元。
英國和蘇聯(lián)士兵對吃的不太講究,但因為地緣條件,還有與生俱來的飲食習慣,這兩個國家的士兵在日常配置中都能得到茶葉或者酒。
英軍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可以使用1/30盎司巧克力代替 1/6盎司茶;使用1品脫勾兌酒(葡萄酒,白蘭地)代替1配給量烈性酒。
蘇聯(lián)軍隊主要靠香煙和茶葉提士氣的,士兵抽著自己手卷而成的馬合煙,再用Samovar(俄國的傳統(tǒng)制茶器具,類似于咖啡壺)煮茶,這在前線特別常見。
正是靠著手卷馬合煙與茶葉,蘇聯(lián)紅軍才打贏了衛(wèi)國戰(zhàn)爭,然后兵鋒直插德國柏林。
說完了西方國家,再來看看中國士兵在二戰(zhàn)時期會喝什么東西。
1935年,國民政府軍政部制定了陸軍戰(zhàn)時伙食標準: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頭肉4兩、干菜2兩、咸菜2兩、食鹽3錢、醬油4錢。
實際上,國軍士兵一般每天只能吃兩頓飯,上下午各一頓,一天口糧只有6兩米。
從留存的國軍吃飯照片,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只有一口鍋盛著雜糧米飯,沒有任何副食。米飯里面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殼、稗子,甚至是老鼠屎和小蟲子,苦中作樂的國軍官兵名之曰“八寶飯”。
這還是名正言順的“國軍”,更別提八路軍了。日常主食尚且無法得到供應,在飲品方面就更差了。
大多數(shù)中國士兵會喝井水,條件稍微好點的可以在水里加上一些茶葉或者糖、鹽,補充微量元素。
沒辦法,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無論是軍事實力還是后勤保障,根本不如別的國家。
雖然當時的條件很差,后勤補給也跟不上,但就是靠著那股不怕犧牲,為國獻身的勁兒,最終打跑了日本侵略者,解放了全中國。
先輩們的流血犧牲,換來了如今的新中國,我們在感嘆現(xiàn)在幸福生活的同時,更應該銘記那些先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