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說過:“教育之于心靈,猶雕刻之于大理石?!?,所有的孩子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那么后天的性格和價值觀認知,都是通過家庭的影響和家庭的教育來形成和建立,起來的。
孩子的成長每個時刻都是重要的,每個時刻的成長發(fā)展都需要父母用心教育,但其實以下幾個時間段,對孩子進行教育,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所以各位家長要注意了,一定要抓住,教育的最佳時機,別等孩子一些不好的性格習慣養(yǎng)成了,才追悔莫及。
孩子一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這3個階段,家長要緊緊抓住。
6歲以前,綜合起來可能感覺比較長,它包含了孩子的嬰兒和幼兒時期,當然這個時間段的教育也是有細微的分別的,所謂因材施教,0-3歲是孩子的情感和人性培養(yǎng)期,3-6歲孩子們已經開始建立簡單的社會行為,產生習慣。來看一下這兩個時期的具體教育差別:
0-3歲情感培養(yǎng)
經常聽很多帶孩子的媽媽或者奶奶說:“孩子哭不能立馬抱起來,這樣她會知道用哭來控制你”,然而我在教育頻道的新聞報到上有看到,有著同樣認知并將它實施了的父母,后來孩子居然被判斷為自閉。這一階段,孩子跟大人接觸最為親密的階段,孩子會通過自己的哭來表達自己的需求,用自己的方式跟父母互動,這樣就構成了一種交互,孩子從媽媽那里得到了信任,從而構成了他以后與世界的關系。
在這個階段,父母需要跟孩子形成一種有效的互動,才能和孩子建立信任,培養(yǎng)出好的情感關系。父母對孩子笑,孩子也會對著父母笑,如果父母一臉不高興,孩子也會有不開心的跡象,這就說明孩子對父母的情感,也證明了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所以父母要陪伴孩子、引導孩子朝著健康正向的方向發(fā)展,完整的情感,才能形成完整的性格。
3-6歲良好習慣養(yǎng)成
送孩子去幼兒園在等待的時候,聽到兩個家長的聊到自己的孩子,說:“今天可算早了一次,平常都要遲到了,做的早飯不喜歡吃,就不吃還鬧,感覺跟幼兒園的小朋友玩不到一起,一說上學就鬧”3-6歲的孩子已經在進入社會的初始階段,這個時候可塑性強,愛模仿,愛探索,但自控能力較差,判斷是非的能力也差,。這個時期,既是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需要父母的引導教育。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yǎng)。對于年齡小的孩子需要采取寓教于樂的教育行為,而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也是同樣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游戲用來鞏固和訓練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平日,教授一些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的小兒歌,如:《洗手歌》、《我會疊衣服》、《水管哭了》、《小能手》等一些短小、順口的兒歌,孩子邊洗手邊將兒歌說出,從而強化了幼兒的行為意識。還可以做一些規(guī)則的小游戲,讓孩子去熟悉規(guī)則從而逐漸建立起習慣。
陪孩子寫作業(yè),應該是很多爸媽噩夢般的經歷,一般都會存在以下一種或幾種問題:
這個就是孩子的學習能力差的表現(xiàn),家長們要注意了,我之前一個朋友的女兒寫作業(yè)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喝水,一會兒要看自己的小花,朋友就跟她講,如果你今天寫作業(yè),起來不超過三次,那么今天你就可以看你喜歡的動畫片,然后她女兒真的,慢慢去堅持,變成一次,變成不起來了。所以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能力首先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有味重要的,然后平時可以將學習內容,改編成小故事,小游戲的方式來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
小區(qū)的小花和小玲同齡,都是初三學生了。小花學習成績優(yōu)異,爸爸媽媽做了點小生意開了個小飯館兒,小花平常放學回來還會幫爸爸媽媽,洗個菜,收拾個碗碟,很是懂事;
小玲家境優(yōu)越,從小吃穿用度不用自己操心,天天聽到跟媽媽吵架,小小年紀已經濃妝艷抹,學習成績也不要,學校想去就去,不想去拉到。小花可能就是很多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兩個孩子同是一個年齡,為什么小花沒有出現(xiàn)這種青春叛逆期,不管什么年齡階段,每個班里總有那么一批學生成績優(yōu)異,懂事,性格好,也總有我們所謂的問題學生。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有一定道理的,父母需要為生計奔波,對孩子肯定有照顧不到的地方,一般十幾歲的年齡,早就已經承擔了部分的家庭責任,所以再考慮事情的時候,不會完全由著自己的的性子。青春期的孩子們已經有了自己相對較為成熟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行為。
父母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識的鍛煉孩子承擔責任的能力,不要一切包攬,比如:今天爸爸媽媽要加班,你可以把家里簡單的打掃一下;媽媽上午有事情,你要去買些菜回來,不然中午我們就沒辦法吃飯了。讓他明白作為家庭的一員,自己也有責任維護家里的干凈整潔,需要買回來中午的菜,等等。讓孩子明白自己在家庭中承擔的責任。
良好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孩子的發(fā)展階段不同需要我們去教會他們的東西不同,在孩子的教育上,家長需要更多的耐心,可能不能那么快就能達到我們的預期,但要耐心準備;更加細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教育引導;更加科學的方法,要不斷的學習教育方法,選擇適合孩子的,不能暴力教育;更加嚴格的自我要求,所謂言傳身教,自己的良好習慣會影響孩子,同樣相反的也是。另外就是抓住正確的時機,不要等性格,習慣形成了,就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