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但很不清楚的雪人照片
神秘的超大腳印
科學家在對庫茲巴斯“雪人”留下的毛發(fā)分析后承認
俄羅斯《晨報》29日報道,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美國愛達荷大學三家世界著名的實驗室在對俄羅斯庫茲巴斯 “雪人”(中國稱之為野人)留下的毛發(fā)進行DNA分析后均承認,在當地確實存在“雪人”。
聲稱找到毛發(fā)證據
參加此次鑒定的俄生物學博士薩普諾夫教授表示:“三家著名機構分析后得出統(tǒng)一的結果,這些毛發(fā)既不屬于靈長類動物,也不屬于人類,而是一種非常接近人類的動物毛發(fā),同時推斷‘雪人’是黑猩猩的近親。”
薩普諾夫教授認為,人類應積極尋找“雪人”存在的證據,因為未來它們能夠幫助人類預測自然災害。
一些科學家認為,“雪人”又稱“大腳怪”或者“北美野人”,是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之間缺失的一環(huán)。因為當地許多居民表示曾多次看到過“雪人”,去年10月份,美國和俄羅斯的科學家們前往俄羅斯庫茲巴斯地區(qū)尋找“雪人”。這次,他們聲稱找到了這種生物存在的無可爭辯的證據——毛發(fā),但仍有專家對這一結論表示懷疑。
謎團存在幾十年
上世紀50年代,有關“雪人”的問題曾廣泛引起科學界和新聞界的注目。當時,不少人確信,這一神秘的生物很快就會被科學家們抓獲,“雪人”問題也會隨之而解??墒牵舾赡赀^去了,這一謎團仍沒有被揭開?!把┤恕边@個名字完全是因為一種偶然的原因叫起來的。1921年,英國考察隊在考察珠穆朗瑪峰時,發(fā)現雪地上有類似人的奇怪腳印。自此,“雪人”的名字便出現和傳播開來。人們想象,這種“雪人”是某一類住在高原上的人,終年生活在冰天雪地里,或是渾身長著雪一樣白的毛。實際上,根據迄今所搜集到的資料看來,這些生物只不過在外表上像人,實際上卻像動物。它們沒有發(fā)音清晰的語言,不會使用工具,也不懂得用火或穿衣裳,身上長滿厚厚的毛。它們往往生活在人跡罕至的山谷之中,多在晚上出來覓食。
上述這種傳聞中的“雪人”,還有不少別的名字。那些居住在據傳有“雪人”出沒地區(qū)附近的人們,一般將這種神秘的生物叫做“野人”“森林人”或“人獸”。
在理論研究的同時,對“雪人”的實地調查也一直在進行,其目標是尋找這種野人的腳印并要找到它們。
野人活動區(qū)域不斷增多
傳統(tǒng)上講,“雪人”是同喜馬拉雅山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但是在最近20年間,類似的野人和它們的腳印也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太平洋沿岸山脈地帶時有發(fā)現。美國人類學家克蘭茨研究了在北美發(fā)現的野人腳印,并根據腳印復制了一只野人的腳,它同人的腳形極為不同,然而它的某些特點同尼安德特人的腳化石特征卻是一致的。
1967年10月,美國兩名追蹤野人的業(yè)余愛好者帕特遜和吉姆林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的森林中,成功地拍下了一個女性野人的紀錄鏡頭。對立派的人急忙宣稱它是個騙局。但是,蘇聯(lián)許多專家經過對這一紀錄片進行詳細客觀的研究后,認為那個女性野人是真實可信的,而且分析證明其跟尼安德特人是十分類似的。
有關野人研究的另一個里程碑是若干年前在北美看到的一具類人生物尸體,它渾身長著深棕色的毛,從尸體上的傷口看來,是被火器所殺。
發(fā)現有野人活動的區(qū)域也在不斷增多。例如在蒙古的科布多和巴彥烏列蓋地區(qū)及非洲大陸,也傳來了不少關于野人的消息。
1978年3月,在蘇聯(lián)高加索山脈的北段,也發(fā)現有野人的蹤跡。專家們在當地發(fā)現了一長串保存完好的類人生物腳印,這些腳印被復制成塑料模型,尺寸大小也被測量記錄下來,專家正在分析研究有關的資料。
1979 年8 月,一支蘇聯(lián)考察隊在塔吉克斯坦的山區(qū)發(fā)現清晰、巨大的類人生物腳印,考察隊的大本營就在當地。次年八九月間,人們又報告說在當地兩次遇見了野人。這說明類人生物曾對考察隊的營地一帶進行了探察活動。一名叫格里尼奧娃的女學生在看到野人后報告說,她所遇見的野人有“兩米高”。
看來,這又反映出野人行為的一個特點,即它們對人類是感到好奇的。
1981年夏,在上述地區(qū)活動的考察隊又得到了關于看見野人和發(fā)現野人腳印的報告。同年10月,野人問題專家又在同一地區(qū)發(fā)現了巨大的野人腳印,它們長達49公分。
我國的新疆也有關于野人的傳說:據說上世紀50年代在烏拉泊水庫工地,有人見過野人;60年代在昆侖山,解放軍戰(zhàn)士曾見過幾個野人在一起走動,并向它們開槍,但它們似乎刀槍不入;1984年的《烏魯木齊晚報》報道:有人在東昆侖山上見過野人的足跡。新疆是否真有野人?真實情況目前還不為人知。
俄學者不主張抓捕野人
對野人的追查仍在繼續(xù),而且更加接近尋找目標。但是,人們仍然常常要問:“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至今仍沒有抓到一個野人,它們究竟存在否?”對此,可以這樣說:調查人員必須首先弄明白他們研究的對象是誰?怎樣進行研究?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們?yōu)槭裁匆M行研究?雖然獲得一個標本能夠證實懷疑中的野人是存在的,但是,俄羅斯研究人員反對西方那種不論是死是活“不惜一切代價捕獲證物”的觀點。從進化角度考慮,這種類人生物是我們地球上人類最近緣的親屬,它們理應受到仁慈的和細心的對待,即使這樣會給整個調查研究活動帶來困難,也應該這樣做。
俄羅斯學者波什涅夫認為最好還是不要去抓捕它們,可以拍照攝影,跟它們建立起一些彼此親近的關系,設立野人保護區(qū)。只有經過堅持不懈的研究才能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