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水結胸也可用甘遂半夏湯
趙海舟醫(yī)家,調治痰水結胸,悶滿、憋氣、阻塞、脹痛、拒絕按壓,不投瓜蔞、大黃、元明粉,即大小陷胸湯或大陷胸丸,喜開《金匱要略》甘遂半夏湯,減去白芍、甘草,恐其收斂、相反,以蜂蜜代之,補中益氣,保護人體。具有巧思。計半夏10g、甘遂(面煨)1.5g、蜂蜜30毫升(沖),水煎分兩次服,通利二便,將痰水從下竅排出,能收良效。老朽實驗,患者如胃內不舒,嘔惡,加大黃2g可以防止,一般腹瀉二次,病情則會解除,虛弱人忌用。
小郎中按:甘遂半夏湯的經(jīng)典方證原文是:病者脈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雖利,心下續(xù)堅滿,此為留飲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湯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藥五枚,甘草如指大一枚。太陽病,脈浮而動數(shù),浮則為風,數(shù)則為熱,動則為痛,數(shù)則為虛,頭痛發(fā)熱,微盜汗出,而反惡寒者,表未解也。醫(yī)反下之,動數(shù)變遲,膈內拒痛,胃中空虛,客氣動膈,短氣躁煩,心中懊憹,陽氣內陷,心下因硬,則為結胸,大陷胸湯主之。若不結胸,但頭汗出,余處無汗,齊頸而還,小便不利,身必發(fā)黃。傷寒六七日,結胸熱實,脈沉而緊,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湯主之。傷寒十余日,熱結在里,復往來寒熱者,與大柴胡湯。但結胸,無大熱者,此為水結在胸脅也,但頭汗出者,大陷胸湯主之。太陽病,重發(fā)汗,而復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熱,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湯主之。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大陷胸丸的經(jīng)典方證原文是:病發(fā)于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fā)于陰,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結胸者,項亦強,如柔痙狀,下之則和,宜大陷胸丸。大黃半斤,葶藶子半升,芒硝半升,杏仁半升,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張老傳承趙海州先生使用甘遂半夏湯的經(jīng)驗,治療痰水互結以悶滿、憋氣、阻塞、脹痛、拒按為主癥的結胸病。從甘遂半夏湯的方證原文看,除了有以上心下堅滿癥狀外,還應有脈沉伏,大便次數(shù)多,稀溏,雖然大便次數(shù)多但解大便后自覺舒適。臨床中經(jīng)常會遇到這種情況,特別是水濕較重的病人用了利濕利水瀉下的藥物后,病人出現(xiàn)大便次數(shù)增多,有些病人就會有疑問,吃藥后為什么會腹瀉,疑慮重的患者就不再服藥,反而說醫(yī)生臨床水平不高。遇到這種情況小郎中一般都會提前告知病人,吃藥后可能會腹瀉,如果腹瀉后沒有不舒服的感覺反而覺得渾身輕快,這就是方證相符,機體的一種排邪反應,要堅持服藥,過一段時間后,大便就會恢復正常;如果腹瀉后感覺渾身乏力,疲勞倦怠感比較明顯,這是一種不良反應,應該停藥觀察。這樣與病人提前做好溝通,大部分病人都能理解。張老在文中也指出,由于甘遂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較強,把方中的白芍和甘草改成蜂蜜,保護胃腸道,顧護人體正氣。如果出現(xiàn)服藥后嘔惡,可以加大黃2克,起到一個通腑下氣的作用,一般只要腹瀉后,胃氣下降了胃腸道癥狀即可緩解。此種奧妙就在于藥物劑量,量大不可,反而更傷胃氣。甘遂半夏湯、大陷胸湯、大陷胸丸和小陷胸湯這四首方目前在臨床用的較多的是小陷胸湯(前有論述,不在重復),其余三方使用頻次不多,這也與現(xiàn)代臨床中中醫(yī)治療危急重癥的陣地丟失有關系,目前門診上很少能接觸到甘遂半夏湯、大陷胸湯、大陷胸丸證的病患,但是如果遇到了能認識清楚,使用后即可收到效如桴鼓的功效,鑒于此,小郎中對以上三方做一個方證鑒別,供學者參考應用。1.甘遂半夏湯是治療痰水互結之證的結胸病,從方中藥物以方測證看,痰水互結之證不夾熱邪。而大陷胸湯和大陷胸丸是針對痰熱互結成結胸病。2.大陷胸湯證與大陷胸丸證皆屬結胸證,其證皆有膈內拒痛、心下痛、按之石硬之主癥,但其病位、病勢有差異。大陷胸湯證病位以胸膈為主而連及脘腹,可見“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邪結范圍廣而偏下,病勢急迫,故治療須急用大陷胸湯泄熱逐水開結,以湯藥蕩滌之。大陷胸丸證病位以胸膈為主而連及項背,可伴見“項亦強,如柔痙狀”,邪結范圍小而偏上,病勢稍緩,故治療宜用大陷胸丸泄熱逐水,宣肺開結,以丸藥緩攻之。3.甘遂半夏湯的主證是心下堅滿、大便自利、舌淡胖苔白水滑、脈沉伏。大陷胸湯的主證是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從心下至少腹硬滿疼痛,手不可近。伴見短氣煩躁,大便秘結,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熱,舌紅,苔黃膩或兼水滑,脈沉緊或沉遲有力。大陷胸丸的主證是心下按之滿痛,項背僵硬不適,舌紅,苔黃膩或兼水滑,脈沉細緊。4.以上三方針對的患者體質要比較強壯,能耐受攻伐,正氣虧虛之人忌用,張老也在此文中明確指出虛弱之人忌用。治實證,諸如結胸、痞鞭、胸肋滿痛之類,《傷寒論》里的治法大可概括為“辛開苦破”。也就是說用辛開和苦破這兩類藥可以起到條暢氣機,破除郁結的作用。辛開藥,也可是叫疏散藥。比如大陷胸丸里的杏仁就是典型的疏散藥,取其辛散之氣把痞結散開;小陷胸湯里的半夏也是辛開藥。葶藶子也有辛開的作用,開水之痞結。葶藶子,《神龍本草經(jīng)》上說“味辛、苦、寒,主癥瘕結聚、結氣、飲食寒熱、破堅逐邪、通利水道。”尤其擅長破痰之結,瀉水之實,所以治痰治水的方子里會用到它。小陷胸湯里的疏散藥是瓜蔞,能寬胸散結;小柴胡湯里治胸肋滿痛的辛開藥是柴胡和半夏,柴胡疏通,半夏化堅結。此所謂“辛開”?!?/span>苦破”指的是苦降和攻破兩個方法,都是將痞結引而下行降下去或破下去。苦降藥主要是黃連、黃芩、大黃這三個苦寒藥。攻破藥諸如甘遂、芒硝、芫花等藥物攻逐有形實邪如痰、飲、食等積滯,使其從前后二陰排出。注: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醫(yī)生參考學習,患者請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勿盲目試用,因自行試用產(chǎn)生的任何問題,本號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
飛雪初降已暮天
燭影搖紅憶殘年
春來人言無限好
吾愛書城不羨仙
志存高遠修仁術 勤勉篤行勵后學
一襟明月,抱拙博覽古今書
兩袖清風,懸壺濟世百年業(y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