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東,這句話應該是不會引起什么大爭議的,廣東可以說是中國的美食之鄉(xiāng),也是我最愛的菜系之一。至于后面引申出的“食在廣州 味在潮汕 廚出鳳城”等等,對我而言已經(jīng)無所謂了,只要是粵菜,就是我的愛,自然,此次廣東之旅,最主要的一項任務一定是吃了,吃好、吃出特色也就算完成此行任務了,我認為幸不辱使命也。
清屈大均撰寫的《廣東新語》中說“天下食貨,粵東盡有之;粵東所有食貨,天下未必盡有”;全球首本《米其林指南粵菜》中說:“中華各菜系百花齊放,其中粵菜堪稱中國菜系的代表,粵菜餐館蹤跡遍及全球,為老饕趨之若鶩,是感受中華飲食魅力不可不嘗的菜系?!比缡牵业南硎苤瞄_始了。
尋 味 順 德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作為被聯(lián)合國欽點的“世界美食之都”,鳳城(即順德),也是廣東老饕公認的最地道老廣風味的產(chǎn)地。來順德不為景點只為吃,廣東美食之旅第一站,下了飛機打車直奔順德,放下行李,首選“順德魚生”。
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順德魚生,代表著順德人吃魚的最高境界,順德的魚被做到了極致:魚皮涼拌,魚骨油炸,下水入粥成糜,最重要的魚肉片的如鮮花般精致,爽滑緊致的魚生配著各式配料,一點點添加,一點點入囗,絲絲爽脆,又帶著鮮香清甜,沒有一毫的腥氣存在。整條魚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四斤多的魚被我一人一掃而光,心疼一點點我的胃,好吧,休息一晚,明天再戰(zhàn)……
順德的名片一定是雙皮奶,用水牛奶精心制成,因為有上下兩層奶皮而得名。而順德的雙皮奶又出自金榜。這里的奶皮厚實,吃起來很有質感,甜度適中,奶香十足,肉眼可見的褶皺;另一個代表是姜撞奶,當熱奶撞向姜汁,奶香和姜的味道相互滲透,尤如豆腐腦般的囗感,更是別有洞天。
白粥應該說是廣東人最平常的美食,一碗白粥看似簡單,卻并不簡單,它最能考驗心性和火候,樸素尋常的白粥,滾滾的迎來不同的食材,就有了不同的名字:魚片粥、皮蛋粥、及第粥、粉腸粥等等,而順德人則把粥玩到了極致,那就是毋米粥火鍋。
一人一爐的粥水,撈起來看卻不見米,原來粥水經(jīng)過長時間的熬煮,米早已化為無形,再濾去殘存米渣,有米不見米,只取米精華,鎖住的都是米中最重要的營養(yǎng)元素,這就是毋米粥!粥底奶白綿潤,質感稠滑,輕輕一攪就能感受到它的粘稠順滑質感,還飄散出清新的米香。用這樣的粥底為鍋,開涮,?;ㄈ飧C蛋,生蠔,豬雜等,待米粥沸騰,夾起放進粥里燙個十幾秒即可食用,肉質非常嫩滑,最后再來份絕配油條和菜心粒,而粥在各種食材的滾過后,味道越來越豐富,呷一囗入肚,比生滾粥又上了一個層次。
中午咪一小覺,下午繼續(xù)尋味順德。順德老街主要以華蓋路和金榜上街為主。華蓋路主要是騎樓老街,而金榜上街則是狹窄的巷子,里面都是本地人開的美食鋪子,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金榜上街。說說吃吧:黨參烏雞燉蝎子估計沒幾個人敢吃吧,烏雞燉的很爛但很香,蝎子一盅足六只,同時湯里加了茅根和桂圓,請冽甘甜,回味無窮。牛雜、魚皮,可是鳳城聞名的。值得一說的還有陳村粉,一盤看似普通的炒粉,卻是由十幾道工序制成的,薄層入味,清香爽口,滑而不膩,軟糯分明,真乃粉中極品,這一天,吃到最后,只能去涼茶鋪尋求幫助了。
除了古井燒鵝,這里的“五洞牛肉”也是名聲在外,諾大的餐廳位位滿,一到周末,很多廣州人都要驅車而來,味道一定是杠杠的。
“無名鄉(xiāng)村豉汁蒸排骨”也是一位難尋,沒有朋友的帶路,根本甭想找到。說是鄉(xiāng)村無名,他真是無名,七拐八拐鉆進胡同,餐廳在鄉(xiāng)村的一個破舊庫房里,路兩邊已經(jīng)被吃客們占據(jù)了,沒有裝修,沒有品級,低矮的桌子、凳子,不能提前定位,卻屈尊眾多食客趕赴,幾道菜用盆一樣的盤子端上,當家菜豉汁蒸排骨,之前只在早茶茶樓吃過,頭一次見到用盆一樣的盤子端上來,味道卻如此的滑嫩,鮮香,可口。做為廣東廚師廚藝的試金石,眼前這盤同樣是大盤子裝的,又薄又韌又爽滑的河粉,再加上廚師對火候、顛鍋、調(diào)味的完美掌握,將牛河炒的是色澤油亮、滑嫩濃香,盤中干爽無多余湯汁,吃起來油而不膩、鮮香味美。路邊攤似的無名店,值了!
再說說狂飆美食吧:腸粉、豬腳面等,其實這些是廣東的家常飯,也是每個廣東人不可或缺的食物。各地有各地些許的差異,但總的來講同屬一宗,只是江門的被格外的帶火了。
腸粉:廣東最出名、最為便捷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起源于唐朝,傳說乾隆黃帝親自為其命名為“腸粉”,腸粉也因此得名、廣為流傳。這看似制作簡單的腸粉,實際內(nèi)里藏著不少“工夫”,不僅要用香米磨漿,米漿也要磨得足夠細膩,攤的時候要均勻,出鍋也要足夠迅速,蒸出來的米皮才能香滑韌薄,再加上餡料和特制醬汁的加持,吃起來才有清爽軟糯、回味無窮的美妙感受。再配上一碗生滾粥,就是很多老廣早上雷打不動的桌上美食。
豬腳面:電視劇中強哥的最愛豬腳面,其實在這里更多的被叫做“豬手面”??赡茇i手、豬腳在大多數(shù)人眼中都是一樣的,說的都是豬蹄,但在對吃極為講究的廣東人眼中,豬的前后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前蹄骨小肉多有蹄筋,后蹄骨大肥肉偏多,相比較前蹄更好吃一些,所以要以豬手、豬腳分別命名區(qū)分前后蹄。一碗地道的豬手面,必定是用豬前蹄制作出來的,肥嫩新鮮的豬手洗凈后要用小火慢燉,燉到酥爛后。另起鍋煮面,面一定要用加了鴨蛋、經(jīng)過竹竿反復壓打出來的竹升面,煮出來才夠勁道爽滑,再將鹵好的豬手和湯汁做澆頭,這么一碗湯色金紅的豬腳面端到面前那叫一個香氣撲鼻,面和豬手的口感都兼具軟糯彈牙的特質,也十分入味,吃起來濃郁鮮香,外加豬手那滿滿的膠原蛋白,誰能不愛呢?
在新會這幾天,頓頓美食,不讓順德,除了吃,玩的也是特色,有歷史有文化有風景,吃的盡興玩的盡興,感謝新會的朋友一路相伴,熱情接待,謝謝??!
清遠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