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瀘州游
貴州游俠
九、鐘樓、大碑巷民國建筑、街上西式建筑
28日一早,手機導航小碑巷,那里應該有劉文彩的一座叫做“新公館”的住宅,還有梁房街也有一座“老公館”但導航找不到“梁房街”。
途中到達市委附近,大院前面有一座高聳的鐘樓,古色古香。
宜賓鐘樓建于民國時期,由民國時期宜賓規(guī)模最大的民族工商業(yè)企業(yè)寶元通公司捐資修建,民國27年8月(1938年8月)建成。為磚木結構正方形,樓高30米,地層用料石砌筑,邊長5.8米,高6.5米。正面有圓形窗兩個。其上均為青磚砌筑,有豎長窗四個。第六層為鐘樓所在,邊長4.5米高4米。四面各設直徑2米的時鐘表盤。當年曾經有“云南雞足山,離天三尺三。宜賓鐘鼓樓,半截天里頭”的民謠。
先到大碑巷,是與大街呈直角的一條巷道,小碑巷與之平行。在盡頭是一條橫向街道,對面有一座老建筑,院子外面有鐵欄圍著。將墻上懸掛著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用長焦拉近,看到是“永生公館”。我隔著鐵欄拍攝了一些照片,然后走到鐵門旁,驚喜地發(fā)現(xiàn)鐵門是虛掩著的,我忙推開門走進去拍攝。
這棟建筑為二層樓,四面皆有外走廊。門窗均為磚拱。樓頂為坡頂,坡面上有大、小閣樓四個,為中西合璧建筑。
網上查詢得知:1870年前后,時任天主教川南教區(qū)主教的皮松主教,在都長街購買民房,修建“永生公館”,作為天主教川南教區(qū)的大本營,光緒元年(1875年)公館落成,命名為“大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川南教區(qū)永生公館”。1924年經梵蒂岡教廷傳信部批準:川南教區(qū)更名為“敘府教區(qū)”,永生公館更名為“中國天主教敘府教區(qū)永生公館主教公署”。
走到小碑巷,向多位路人打聽劉文彩公館或老建筑,都說沒有。
乘車前往沙坪鎮(zhèn)火花社區(qū),途中看到兩三棟西式建筑。
(游覽日期:2023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