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留下的公館,成了那個時代刻在成都的記憶。
在成都青瓦灰墻的川西民居里
有一些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它們是民國時期留下來的公館建筑
如果不留意,或許都不曾發(fā)現(xiàn)
寬窄巷子公館菜
今天和小微一起
到成都街頭探尋3座民國公館“遺跡”
尋訪建筑背后的故事
1
成都近代企業(yè)家康季鴻公館
成都城東沙河畔,早已高樓林立,在通盈街709號,卻保留著一棟中西合璧的民國時期小洋樓。
它青磚立面,頂蓋小青瓦,在一眾現(xiàn)代建筑中顯得別有一番風情。這就是康季鴻公館,2013年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歷史建筑保護名錄。
康季鴻,民國時期成都頗為有名的民族企業(yè)家。從海外回到成都的他希望實業(yè)救國,曾創(chuàng)建沙場、農(nóng)場等實業(yè),其中罐頭廠是成都罐頭食品廠的前身。
在上世紀中葉,這里是成都著名的新派建筑代表——從房屋空間布局來看,它既不是純粹強調(diào)封閉私密的中式四合院,也不是純西式的獨幢小別墅,而是在中式的正房加廂房之外,引入西式建筑的開放布局。
這棟建筑還處處體現(xiàn)著主人的審美情趣:他在半封閉的庭院中分別種下金桂和銀桂,寓意金銀滿堂;正房右邊修建一間六邊形的房間作為會客廳,在時髦之余寄托六六大順之意。
正房兩頭共有六間房,各為獨立的房間又互通。這些房間還有閣樓,每個房間都開了較大的窗戶,裝著彩花玻璃,民國風情十分濃郁。
新中國成立前夕,康先生和民營企業(yè)家們西裝革履地在會客廳議論時政,鼓勵生
產(chǎn),帶動成都的民族實業(yè)發(fā)展,為戰(zhàn)后的國家提供了有力的經(jīng)濟支援。
康季鴻公館現(xiàn)在是一家私人營業(yè)的咖啡館,位于在錦江區(qū)的通盈街699號。時代在變,幸好這座房子沒變,留下了證明那個時代的印記。
2
四川護國軍總司令劉存厚公館
劉存厚公館原來是清朝末年德國駐成都領事館,現(xiàn)在它是一處空置的公館,位于西珠市街。
劉存厚,是一位一言難盡的軍人。清朝末年出生在四川的一個鹽商家庭,日本留學后,回國獲得陸軍科舉人稱號,從此步入戎馬生涯。
也可能是因為手上沾了太多“鮮血”,他一生信佛,希望佛祖庇佑。所以在挑選住宅的時候,特意挑了離文殊院近的住宅,方便禮佛進香。
這套劉存厚公館雖然冠著劉存厚的名字,但不是劉存厚修建的。在他之前,這里曾是德國駐成都領事署的辦公地點。
因為辛亥革命爆發(fā),清政府被推翻,德國駐成都領事沒有真正任命,但那時已經(jīng)到成都的德國領事弗瑞茲·魏司和他夫人因為喜愛成都的風情,所以選擇留在了這里。
弗瑞茲·魏司夫婦住了3年時間,期間拍了很多成都山水人文的老照片,后來都收錄在《巴蜀老照片》里。
這是關于這棟老公館的一段佳話。百年后,魏司的孫女帶著這些老照片來到成都尋找外公曾經(jīng)居住過的地方,因而這些照片流傳開來,也讓當時的人們看到了百年之前的成都模樣。
公館的大門雖然已經(jīng)有些殘破,但是大門兩邊立柱上凸出來的裝飾磚,以及門梁上的一抹亮黃色還是顯示出這里的不凡。
但如果僅僅只在門口看一眼公館,不進到院子看全貌的話,很可能會被它欺騙,因為它的外表就是一棟精致小巧的二層小樓,但其實在它身后還有大約有50米的縱深,只要換個角度看這棟樓,絕對稱得上莊嚴肅穆。
這棟樓是成都僅存的清末民初的外國領事館了,要是早個十幾年來成都的話,還能有幸住在里面。因為在2003-2007年的4年時間里,這里曾是一家青年旅社?,F(xiàn)在公館里的走廊上,還能看到夫婦倆留下來的成都旅游小貼士。
3
王俊澤公館
王澤浚公館建于1931年,西式洋樓的風格非常搶眼。過去的主人是原國民黨四川省主席王纘緒的兒子王澤浚,公館自然也被稱為王氏公館。
公館大門位于柿子巷,右側(cè)在過去是金河,當然金河已于上世紀70年代修筑人防工事時填平,如今剩下金河賓館。
這座公館仿北歐洋樓風格而建,磚木結(jié)構(gòu)、三樓一底,在歲月的洗禮中,灰色“顏面”有幾許發(fā)暗,只有蜿蜒而上的滿墻爬山虎,錯落著青翠的新意。
王澤浚公館是成都歷史悠久,且為數(shù)不多的私家花園。除了王澤浚公館,還有四川機械局碉樓、四圣祠北街12號民居、市基督教教會舊樓、劉存厚公館、新華日報舊址、徐子昌舊居等17個“老古董”曾被列入“成都市第一批優(yōu)秀近現(xiàn)代建筑保護名錄”。
據(jù)了解,1950年成都解放后,王澤浚公館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軍政委員會接收,后來改建為軍區(qū)機關幼兒園,“一直都是幼兒園,前幾年才搬走”,金河路65歲的李婆婆回憶道,搬走的這一年,是2008年。
如今,這座老公館靜靜地矗立在成都最繁忙的街道旁。不少行人路過時,仍舊會停下來凝望,他們都說這棟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攝影作品里的80多歲老房子,很美,很有味道。
成都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待的越久,越對她著迷。
對3000年建城史的成都來說,雖然民國只是很小的一個片段,但仍留下無數(shù)精彩的故事。
只要那些建筑還在,這個時代的印記就不會被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