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開學季,作為父母,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面臨孩子厭學的問題,有些孩子只是短暫的厭學拒學或情況不嚴重,但是有些卻時間很長,有些孩子甚至一做作業(yè)就“胃痛”和“頭痛”,一看書就犯困。而每年,新概念心理的心理咨詢師謝老師都會收到來訪者父母這樣的傾訴:“平常很乖巧的孩子,今天準備上學的時候孩子突然說不舒服,不想去學校了?”“給孩子請假了大半個月,醫(yī)生說他沒生病,但一說到上學的事情就又說不舒服了?”“孩子不去學校,在家里好像過得很悠閑自在,我都快擔心死了,他如果一直不上學怎么辦?”你的孩子是否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如果孩子出現了拒學厭學的狀況,作為父母,一定會很擔憂,孩子是怎么了?身為父母,這時該怎么做呢?今天,心理咨詢師謝老師帶你進入拒學孩子的內心世界,父母如何應對厭學拒學的孩子首先應該了解孩子拒學的成因。根據研究顯示,孩子出現拒學、厭學的情況,一般會有以下反應:1.想尋求家的舒適和安全、喜歡留在具有家長角色的人物旁邊。2.要去上學的時候,會表現出情緒不安的狀況。3.當強迫孩子去上學時,孩子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4.孩子并不會對家長隱瞞不想上學的狀況。了解厭學、拒學行為的成因才能有效進行干預,拒學、厭學行為通常是異質性且多因素的,在個人因素方面,有可能是因孩子不想和重要他人分開而產生的分離焦慮、精神疾患(例如焦慮疾患或情感性疾患等)。在家庭因素方面,可能是父母的離異或爭吵、父母對孩子過度嚴格的要求、忽略孩子感受等,而在學校方面的因素,例如同學關系不佳、被霸凌、老師教育失當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根據孩子厭學、拒學行為的原因,可以分成以下四類:(一)逃避會引發(fā)負向情感的刺激的功能:拒學、厭學是因為孩子為了逃避會讓他感受到負向情緒(例如焦慮或害怕)的人事物(例如老師、同學、教室等)。(二)逃離討厭的社交或評價情境的功能:拒學、厭學是因為孩子為了逃避會讓他反感或討厭的情境(例如上臺報告、同學相處、考試等)。(三)獲得注意的功能:拒學、厭學是因為孩子為了獲得重要他人的關注(例如不上學可以待在母親身邊、得到家人的關心等)。(四)獲得學校環(huán)境之外實質增強的功能:拒學厭學是因為孩子為了可以得到在學校以外其它的好處(例如上網、打電動、物質使用等)。根據以上四類不同的原因,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不同的心理需求進行心理疏導,才能解決孩子的厭學、拒學問題、如果父母在心理疏導方面感覺力不從心,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一般能對孩子的心理進行全面評估從而進行疏導,高效的對孩子拒學、厭學行為進行干預。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