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其實精華在下一句,但卻十人九不知!
毋庸置疑,俗語是一門充滿智慧語言,在那漫長悠久的歲月中,老祖宗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閱歷,創(chuàng)造了許多飽含哲理的經(jīng)驗之談。而這些用智慧凝結(jié)的語句,有很多就以俗語的形式流傳至今,雖然大都通俗易懂,簡潔直白,但既然能夠傳承千年而經(jīng)久不衰,想必俗語的價值也是非比尋常,尤其對于我們后人而言,更應(yīng)牢記這些來之不易的人生教誨。

俗語“不見棺材不落淚”,其實精華在下一句,但卻十人九不知! 毋庸置疑,俗語是一門充滿智慧語言,在那漫長悠久的歲月中,老祖宗根據(jù)自己的生活閱歷,創(chuàng)造了許多飽含哲理的經(jīng)驗之談。而這些用智慧凝結(jié)的語句,有很多就以俗語的形式流傳至今,雖然大都通俗易懂,簡潔直白,但既然能夠傳承千年而經(jīng)久不衰,想必俗語的價值也是非比尋常,尤其對于我們后人而言,更應(yīng)牢記這些來之不易的人生教誨。
時至今日,俗語的內(nèi)容可謂極其豐富,而其含義同樣褒貶不一。有些隨著時間的推移,含義也在悄然改變,也有些不過是泛泛之談,并無需過多解讀。比如今天講的這句俗語,就有著一段頗為戲劇的故事,它就是“不見棺材不落淚”,說到這句人盡皆知的俗語,大家肯定不以為然,那么,俗語背后有何深層含義呢?
其實,對于多數(shù)俗語,大家還是一知半解。這句話同樣并非原文,而本意則是“不見親棺不落淚”,比喻堅持錯誤的路線,不到徹底失敗的關(guān)頭不肯罷休。所以說,大家不要顧名思義,理解為“見了棺材就要哭”的說法,如此一來,多半要鬧笑話的。
這句話還有個典故,據(jù)說,古代有個搞笑青年特別呆萌,他非常怕老婆,一次岳父去世,二人前去吊喪,可在途中他們就哭起來了。然而,老婆見丈夫哭聲很大,但是沒有眼淚,很是生氣,斥責(zé)他說為何沒掉眼淚?他回答道:“剛才用衣袖擦干了!”而后妻子再三囑咐:“見了棺材一定要落淚!”后來此事一經(jīng)傳來,這句話便孕育而生了。
原來這句俗語并不完整,其實精華在下一句,那就是“不到黃河心不死”,顯然下句要比上句更為積極,只因上句暗涵貶義。這句意思說的是,不到無路可走的地步切莫輕言放棄,形容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態(tài),所以下半句更加受人喜愛。
不過這句話也非原文,而它本是“不到烏江心不死”。烏江,霸王別姬,項王自刎之地。不知何種原由,以訛傳訛變成了黃河,不過黃河這么大,找到它也并非難事??傊_實讓人頗為費解。
其實,俗語的真實魅力,說到底還是它現(xiàn)實意義的體現(xiàn)。正所謂“大道至簡”,俗語雖小,但智慧卻不容小覷,作為彰顯生活百態(tài)的最佳寫照,縱然橫跨千年歲月,依然能夠振聾發(fā)聵,若能運用于己,想必生活也將一帆風(fēng)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