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安孔廟”位于下榻的“同安賓館”對面街,都屬于同安縣級的“招牌單位”。
初識“孔廟”,總有種“高達上”的感覺。這不,福建的“孔廟”幾乎都稱“文廟”,印象中,似乎只有“北京孔廟”,“曲阜孔廟”才有資格稱“孔廟”。查了下資料,才發(fā)現中國稱“孔廟”的南北濟濟,蓋因習慣罷。好比如“孔圣人”,有人呼之“先生”,有人謂之“老師”一樣。當然,能稱的“國廟”的唯有上述兩所,專供帝王和政府祭孔,其余全國數千所“孔廟”只是地方級的“學廟”。
“同安孔廟”最早在五代時就有了,五代時廢棄,后在原址重建。南宋著名理學家和教育家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增建經史閣,教思堂,蘇公祠和志道齋。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重建大成殿,保留至今。
“孔廟”之于中國,泱泱千年,各地設立的數目數千上萬,涵蓋國家級,省部級,市縣級,甚至鄉(xiāng)鎮(zhèn)級和村級。但是,“同安孔廟”在這擁擁擠擠中,還是有些特別。
眾所周知,“孔廟”(文廟)主要作用是用來祭祀孔子場所,“孔廟祭祀”體現了對“儒學”的至高崇尚?!叭鍖W”在漢武帝之后成為封建統(tǒng)治者治國的“正統(tǒng)思想”。但是,魏晉時期“儒學”被改造成“玄學”,異化為在“道學”與“佛學”之間游蕩,失去自我身份的“異類”。這一歷史階段的“儒學”發(fā)展形式更象是殘余,借其歷史慣性在盲目地運轉,兩晉,南北朝乃至隋唐。經過五代十國的戰(zhàn)亂,宋朝建立了大一統(tǒng)的朝代,以正統(tǒng)的“華夏漢脈”為核心的統(tǒng)治格局拉開序幕。一種回歸漢唐盛世的心態(tài)迫切需要一種“正統(tǒng)”的思想來占領封建的道德高地,于是“理學”出現了。
應該說,“理學”是“儒學”的升華,是對隋唐以來逐漸走向沒落的“儒學”的一種“復興”。宋朝“程朱理學”把“儒學”上升到“哲學”的高度,繼承并發(fā)展了“儒學”。理學算是一種唯心主義哲學吧,由北宋的程顥,程頤建立,到南宋時朱熹集其大成,形成儒學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朱子理學”,受到朝廷的推崇,被欽定為官方的正統(tǒng)哲學思想,構成中國宋末至清代600余年間一直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理論。朱熹因此被尊為---中國歷史上繼孔子之后的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影響甚至直至當代。
現在,回歸正題---“同安孔廟”是如何有“些些特別”之處的?
在同安的歷史上,朱熹是同安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縣,初任“同安主薄”,時年23歲,是掌管“文書”的佐吏,相當于“縣政府秘書”之職。任滿后請求辭官潛心理學研究,四處講學,宣揚他的“太極”即“天理”和“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思想體系,成為程(指程顥、程頤)朱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朱熹任同安主簿時,自是初出茅廬的“青年干部”,還未出名,增建“經史閣,教思堂,蘇公祠和志道齋”的縣衙大事自是縣令的“菜”,但是,據說是朱熹的主意和力推(束景南《朱子大傳》),在他倡議下,同安縣學得到整頓,一時書聲瑯瑯,文采飛揚。作為一名畢生“投身教育事業(yè)”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朱熹在年輕時就屢有“創(chuàng)舉”,同安成為其“先進教育理念”的濫觴地和實踐地。而“同安縣學”就是他人生炒出的第一道菜。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的教化,最是難得?!拌筇焖隆崩锏摹拔墓珪骸彼淖窒党鲋祆渲?,“同安孔廟”亦是。朱熹的行草題字偏好書院名號之類可見一斑,如“武夷精舍”,“岳麓書院”等。
朱熹教育理論將人的教育分成“小學”和“大學”兩個階段,并提出了兩者不同的教育任務,內容和方法。認為8-15歲小學教育,是培養(yǎng)“圣賢坯璞”。15歲以后大學教育,其任務是“加光飾”,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小學教育重在“教事”,大學教育重在“教理”,重視自學,提倡學術交流。怪不得辛棄疾哭祭道:“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因了這段淵源,“同安孔廟”焉能不特別?
“同安孔廟”南側建有紀念宋代科學家蘇頌的“蘇公祠”和紀念理學名宦林希元的“林公祠”?!巴部讖R”現在改成“同安博物館”,列有“同安十大名人版”:蘇頌,吳本,林希元,蔡覆一,林君升,吳必達,陳化成,吳瑞甫,陳嘉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