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新編12
含冤忍辱寫《史記》
文/墨吟 夏天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入泰山舉行大規(guī)模封禪儀式,太史令司馬談隨行。途經(jīng)洛陽,司馬談突發(fā)急病,不得不留在洛陽養(yǎng)病。此時司馬遷剛好從西南游歷回到洛陽,才得以見父親最后一面。
病榻前,父子二人凄凄訣別。司馬談?wù)Z重心長對兒子說:“我們司馬家族從周代起世代皆為太司令,以修史為己任,切不可到我這兒就中斷?。∥宜篮?,你一定要做太史令,完成我的遺愿,續(xù)寫孔子《春秋》之后的史記?。 备赣H的遺言,更堅定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決心。
三年后,司馬遷承父職,成為太史令。這個職務(wù)促使他著手《史記》的準備工作。
公元前104年,司馬遷時年41歲,開始述著《史記》。他謝絕會見一切賓客,忘卻家室親情,躲進書齋,日思夜竭,專心于寫作。
公元前100年,匈奴扣留漢朝使節(jié)蘇武,并頻頻在邊界滋事擾民。漢武帝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發(fā)兵征討匈奴,李陵隨從押運輜重。次年,李陵率步卒五千,孤軍深入?;?,與匈奴單于遭遇。李陵率部拼死力戰(zhàn)匈奴八萬騎兵,經(jīng)過八晝夜戰(zhàn)斗,斬殺了一萬多匈奴兵,但終因得不到主力部隊支援,彈盡糧絕。李陵不幸被俘,隨后投降匈奴。
消息傳來,文武大臣紛紛譴責(zé)李陵貪生怕死,背叛朝廷,罪不容誅。漢武帝問司馬遷:“對于李陵之事,朕想聽聽你的意見,應(yīng)當(dāng)如何處理?”
司馬遷雖然追隨漢武帝這么多年,但依然沒有摸透君王的脾性,只以為自己忠心耿耿,自當(dāng)直抒己見,便說道:“李陵帶步兵五千,與八萬匈奴騎兵激戰(zhàn)八晝夜,斬殺敵軍一萬余人,實乃可歌可泣。他不愿以死報國,或許另有隱情。依臣愚見,他一定是等待時機,將功贖罪以報陛下?!?/span>
聞聽此言,漢武帝頓時變色,勃然大怒:“你如此為叛國之賊開脫,是不是也想背叛朝廷?”
李廣利和李陵,在軍事上素有間隙。在李廣利的妹妹、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慫恿之下,漢武帝下令逮捕司馬遷,交由廷尉處理。案子落到酷吏杜周手中,司馬遷受盡嚴刑拷打,始終不屈服,不認罪。
不久,朝廷傳聞李陵將帶著匈奴軍隊攻打漢朝,漢武帝信以為真,立即下令處死李陵的母親、妻兒,并滅其九族。當(dāng)然,那個為李陵辯護的罪臣也是罪該萬死,于是又下令處死司馬遷。
按照漢律規(guī)定,死刑犯想免死,可以走兩條路,一是繳納五十萬錢贖罪,或可改判;二是接受宮刑,讓你一輩子蒙受奇恥大辱,生不如死。
司馬遷拿不出那么多錢贖罪,在生與死,榮與辱這個問題上百般糾結(jié),他轉(zhuǎn)輾反側(cè),思想斗爭異常激烈。如果接受宮刑,不僅被鄉(xiāng)黨所恥笑,而且辱沒先人,還有何面目祭奠父母之靈?但他又想,父親的遺志尚未完成,豈可輕易拋卻,一死了之?昔周文王囚羑里,發(fā)憤而寫《周易》;孔子被困陳蔡,七天沒有吃上米飯,而后編定《春秋》;屈原含冤被放逐,遂有經(jīng)典之作《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完成《國語》;孫臏被處臏刑,剜掉膝蓋骨,寫就《兵法》……這些前輩忍辱負重的壯舉,不就是榜樣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睘榱送瓿伞妒酚洝?,司馬遷選擇了自請宮刑。受刑后,他在獄中抓緊分分秒秒,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寫作。
公元前97年,漢武帝實行大赦,司馬遷被赦出獄。漢武帝忽又心血來潮,任命司馬遷為中書令。
李廣利糾集一批土豪無賴,在長安街頭到處張貼一張惡意賣萌的大字報,以此來嘲笑、羞辱司馬遷:
魚躍龍門變成龍,還看鯉魚雌與雄。
假若非雄亦非雌,躍上龍門也非龍。
司馬遷的兒子司馬臨從街上揭下大字報,跑回家氣憤地說:“爹爹你看,太氣人了!”
司馬遷淡然一笑:“由它去吧?!?/span>
朋友們都勸司馬遷不要應(yīng)詔,皇上分明是讓你入宮去做“閨閣之臣”,又何必受此侮辱?司馬遷的《史記》要寫三千年歷史,從《春秋》之后一直寫到漢武帝,他回答朋友們說:“不應(yīng)詔怎能知道宮廷秘史?不和帝王將相打交道,又怎知他們靈魂善惡?史書又怎么寫?”
司馬遷利用中書令這個閑差,正好發(fā)憤著《史記》。公元前91年,歷時十三年,《史記》終于宣告完成。
漢武帝要看《史記》,司馬遷便將手稿呈上去。漢武帝看到司馬遷在《孝景本紀》中,竟然對武帝的父親劉啟也不護短,且在《封禪書》中直截了當(dāng)批評武帝迷信神仙、祈求不死之藥實在荒謬無聊。漢武帝越看越生氣,隨手就把手稿丟入暖爐燒毀了。
難道司馬遷的心血就這樣被付之一炬了嗎?由于為李陵辯護而慘遭橫禍,司馬遷變得聰明了。他知道漢武帝必定不會讓《史記》出版?zhèn)魇?,于是除了手稿外,讓才智超群的女兒司馬英抄錄了一冊副稿,秘密收藏。同時,他每寫一篇,命外孫楊惲讀懂背熟,留下腹稿。如此,才使《史記》得以保存和流傳。
《史記》完成的第二年,司馬遷就死了,死因不明。
夏天墨吟論古今
夏天:不成熟男人的標志是可以為了理想壯烈犧牲,而成熟男人則可為了理想卑賤地活著。司馬遷為寫《史記》寧可忍受宮刑,聽任世人羞辱,可見《史記》在其心中有著怎樣的份量。司馬遷之死因,或許是寫完《史記》,心愿已了,多年郁積于心的屈辱,加之寫作已耗盡心力,于是便撒手西去也。
墨吟:《史記》得以流傳下來,是司馬遷祖孫三代精心保存的結(jié)果,功莫大焉!《史記》不僅是史書,而且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xué)作品,其最大特色是“不虛美,不隱惡”,秉筆實錄。魯迅說《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非常高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