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會折射出父母的影子,同時又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家庭教育的發(fā)生是無聲的,更是深刻、長遠的,但它是否是“最好”的,值得每一位家長深思。 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一起來聽聽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一小校長、特級教師劉暢怎么說↓↓↓ 在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親子之間的沖突日益凸顯,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會教育孩子,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家長將“最好”寄托于孩子,卻往往忽略自己是否能做到“最好”;孩子們渴盼著“最好”的未來,卻明確表達對父母“望子成龍”的心理對抗。 怎樣才能成就“最好”的家庭教育? 01 創(chuàng)造好環(huán)境 不少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投資上不惜巨額投入。為了打造“書香門第”,把圖書館搬進家門;為了熏陶孩子的藝術細胞,添置各種名貴器樂;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早早地為孩子報各種課外班、提高班。然而,這種“最高配置”的環(huán)境卻不是真正的好環(huán)境。 家庭環(huán)境的實質(zhì)是親子之間的信任關系。在家庭教育中,信任是前提,教育是手段,若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信任基礎沒有建立好,當我們欲以言教來說服對方,效果甚微。所以,創(chuàng)造“最好”的家庭教育,應當建立真誠、信任的家庭環(huán)境。 02 樹立好榜樣 初為人父母,我們要接納并承認自身作為家長的不完美。我們可能生來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我們可以成為“最好”的父母。 我們常說“童蒙養(yǎng)正”,希望能給孩子規(guī)劃“最好”的人生,但只有當我們自己明確了“最好”的人生方向,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培養(yǎng)孩子。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我們學的,我們不應一味地只去修正孩子,修正自己就是在幫助孩子;培養(yǎng)孩子,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所以,我們應當在自己身心上多下功夫,不斷長養(yǎng)智慧,開闊人生格局,提升生活意趣。當我們自己變成“最好”的模樣,才能為孩子樹立好榜樣。 有了好環(huán)境和好榜樣 就能成就“最好”的家庭教育嗎? 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家庭,對于“最好”的期望不同,我們培養(yǎng)孩子也要因人而異。家長們口中最愛談論“別人家的孩子”,卻總是忽略自己的孩子是那么的優(yōu)秀而與眾不同。 大地接納一粒種子,從不去挑揀它是什么樣子,而是無條件地給予它安心成長的養(yǎng)分。好孩子不是一個樣本,而是每一個人都能成為“最好”。孩子的成長終究要靠自己完成,身為家長,我們所能做的只是提供一個支持的環(huán)境和成長的平臺,讓他們成就最好的自己。 兒童是成長中的人,在不同成長階段呈現(xiàn)不同的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的“最好”發(fā)生,須解讀兒童的心理,方能行之得當。 培養(yǎng)好孩子,成就“最好”的教育 我們還需做什么? 1. 關愛無痕。低年級的孩子,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力不強,正處于自信心建立的關鍵期,家長應給予充分的關愛。擁抱是表達關愛的最好方式,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每天擁抱孩子“一分鐘”,讓關愛變得親密、自然。 2. 閑談無意。高年級的孩子,自主意識強烈,正在逐步建立善惡、美丑等價值觀,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家長應給予適時的引導。利用飯后、閑暇和孩子閑談一刻鐘,將道理、價值觀融入到和孩子無意的談話中,潤物于無聲。 3. 運動有方。男孩子精力旺盛、生性好動,喜歡挑戰(zhàn)、勇于探索。運動可以釋放孩子的能量,激發(fā)孩子的活力。選取一些適合男生和女生的、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項目,每天和孩子運動半小時,將其作為聯(lián)結(jié)親子關系的重要紐帶。 4. 親子共讀。兒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強,也極具可塑性。若能在兒童時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將影響其未來的生命格局和人生發(fā)展。每天和孩子共同閱讀半小時,讓閱讀滋養(yǎng)心靈、提升素養(yǎng),同時建立良好的家風、家教。
監(jiān) 審:蘇 燕 陸紅綱 編 輯:趙若云 運 營:石家莊廣播電視臺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