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西洋參臨床應用及其用量

          作者 / 1,2魏秀秀1,2王青1邸莎1,2茍筱雯1,2劉晟1趙林華1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廣安門醫(yī)院2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編輯 / 許紅 ⊙ 校對 / 錢秀華

          西洋參為五加科植物西洋參的干燥根,主要含人參皂苷(人參皂苷Rg1、人參皂苷Re、人參皂苷Rb1)、多糖、揮發(fā)油、有機酸、甾醇、聚炔類、氨基酸、蛋白質等。臨床常用西洋參、花旗參、洋參。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歸心、肺、腎經(jīng),具有補氣養(yǎng)陰、清熱生津的功效。筆者梳理經(jīng)典名方、名老中醫(yī)、方藥量效研究委員會專家及現(xiàn)代醫(yī)家西洋參的臨床應用,總結西洋參的臨床用量范圍、常見配伍及主治病證。

          1 經(jīng)典名方用量與配伍

          古代醫(yī)家常用西洋參配伍不同中藥組方治療熱證兼見津氣兩虛諸證。西洋參最早載于清·吳儀洛所著的《本草從新》中,當時1兩約為37.3 g。參麥地黃丸(來自《成方便讀》,原文未記載服法,現(xiàn)多口服9 g/次,2次/d)中西洋參(3兩約111.9 g)配伍麥冬,治療金水兩虧、陽虛火旺證,肺中津液受灼,骨蒸勞熱,取西洋參清肺熱兼以養(yǎng)陰;加減玉竹飲子(清《重訂通俗傷寒論》)中西洋參(2錢約7.5 g)配伍生玉竹、川貝母,主治秋燥伏暑,津氣兩傷,液郁為痰,經(jīng)治后痰少咳減,取西洋參氣液雙補;人參白虎湯(《重訂通俗傷寒論》)中西洋參(3錢約11.25 g)與白虎湯相合,治療“傷寒服新加白虎湯后,斑發(fā)雖透,譫狂雖除,而身熱不退,口燥渴,汗大出,脈虛芤”等證,取西洋參性涼救液,白虎湯清氣分大熱;阿膠鱉甲湯(《溫熱經(jīng)解》)中西洋參(1錢約3.75 g)配合阿膠、生鱉甲(本文由岐黃民間傳承公眾號整理校對編發(fā))治療血虛不足養(yǎng)肝、肝風內(nèi)動,取西洋參性涼特性為佐藥;參珀茯神湯(《重訂通俗傷寒論》)中西洋參(1.5錢約5.625 g)配伍琥珀、茯神、炒酸棗仁,治療傷寒心風發(fā)狂,癥見發(fā)則牙關緊閉,痰涎上塞,口吐白沫,迷悶恍惚,醒則狂言多驚,喜怒不常,甚則或歌或哭,取西洋參益心氣扶正。

          2 名老中醫(yī)用量與配伍

          袁占盈常用西洋參配伍三七組成藥對,輔助調(diào)糖、調(diào)壓、調(diào)脂、抗炎、保肝等,其中西洋參滋陰補氣、清熱生津,古語言“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者皆可用之”,具有補而不燥的特點;三七和營止血、通脈行瘀,行瘀血而斂新血。西洋參和三七按3:1比例磨粉混用,西洋參9 g,三七3 g,2次/d分服,可達到補氣生津、化瘀止血的效果。

          西洋參補心氣、益心血,用量10 g;丹參養(yǎng)血安神、涼血祛瘀,用量為20 g。以西洋參配伍炭類止血藥物治療崩漏者,取西洋參滋陰益氣,用量為10~15 g。

          單兆偉以西洋參(2 g)配伍麥冬、石斛、枸杞子沸水沖泡代茶飲治療脾胃疾病見氣陰兩虛輕癥及作為病后傷陰的善后方。西洋參與麥冬甘涼柔潤,益胃養(yǎng)陰而不滋膩,有時可單用西洋參沸水泡之代茶;西洋參配伍木蝴蝶(具體劑量未記載)沸水代茶飲治療急、慢性咽炎、扁桃體炎,二者相配伍,益氣養(yǎng)陰,潤肺利咽。

          干祖望以西洋參3 g配伍地骨皮、牡丹皮各6 g,濃煎,1劑/d,治療原因不明的長期低熱,取西洋參益氣生津,地骨皮涼血除有汗骨蒸,牡丹皮清熱涼血除無汗骨蒸;以西洋參3 g另煎,配伍仙鶴草30 g、紅棗7枚煎汁同服治療過度體力勞動之后疲乏到無法恢復正常者,西洋參益氣,仙鶴草補虛。

          余無言用西洋參(4錢約為12 g)代替白虎加人參湯中人參,取其味苦能厚腸止瀉,性涼而補的作用,自擬白虎人參湯加芩連地丹方治療濕溫腸出血證。

          3 量效研究委員會專家用量與配伍

          李賽美以西洋參配伍紅參治療熱傷氣陰型肢節(jié)煩疼,西洋參與紅參分別另煎兌服,二者補氣生津,西洋參多用5g。

          4 現(xiàn)代醫(yī)家用量與配伍

          4.1 配伍三七:張德忠用西洋參配伍三七、土鱉蟲、鱉甲等治療早期肝硬化、肝脾腫大、肝功能異常及血清蛋白改變者,補益氣陰,活血化瘀,軟堅消癥;配伍三七、水蛭、靈芝等治療心脈痹阻之心絞痛,益氣活血,化瘀通絡。上方藥物均等分,共研細末,3~4 g/次,2~3次/d。

          4.2 配伍熟地黃、山茱萸:自擬扶元清淋飲(西洋參10 g,熟地黃20 g,山茱萸12 g等)治療慢性泌尿系感染等。此病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者,由長期勞累、體質虛弱所致,也可因病致虛,以西洋參、熟地黃、山茱萸補益脾腎治其本,若急性發(fā)作時滋補藥品減半使用。

          4.3 配伍小捻子:西洋參配伍小捻子(指重量不足5 g,年份不滿20年的野山參)治療胎盤低置狀態(tài)伴有口渴、便干、舌紅等胎熱之象者,西洋參多選用2 g,西洋參與小捻子等比例或2:1,西洋參養(yǎng)陰清熱,小捻子益氣健脾升提。

          4.4 配伍黃芪:以瓜蔞薤白半夏湯為底方化裁為參芪瓜蔞薤白半夏湯,西洋參10 g(先煎),黃芪30 g,治療氣陰兩虛、痰瘀閉阻心胸所致的胸痹,二者相合既可補氣陰之虛,又可升提氣機以通陽,加強化痰、宣痹之功。

          5 小結

          同時,在運用西洋參時應注意其配伍禁忌及不良反應,如配伍時不可與藜蘆相配,會導致西洋參增毒減效;脾胃虛寒、胃有寒濕者忌服,西洋參性涼,服之加重腹瀉等?,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西洋參具有改善胰島素抵抗、降血脂、抗心律失常、保護心肌細胞、抗疲勞、抗腫瘤、促進造血等作用,其不良反應較小,動物實驗尚未有急性毒理報道。在臨床使用時要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配伍用量。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藥學——補虛藥(一)
          參類藥物
          常用的補氣藥又有哪些呢
          每日話題 補虛藥描述:補氣藥 --- 西洋參、黨參、太子參
          祝之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古今應用之 人參
          2017/8/21【長壽】方元里的長壽訣—虛宜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