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中,黃芪是我國較早發(fā)現(xiàn)的藥用補品之一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的作用,往往被醫(yī)生們稱為“補氣之王”。作為一種藥房常用藥,黃芪性溫,補氣,固表,利尿,斂瘡,常用于氣虛水腫。中國的藥劑師在長達(dá)2000多年的歷史中推斷并將黃芪用作增進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良藥。
黃芪名字的來歷亦有一段感人的故事,相傳古時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善針灸術(shù),為人厚道,待人謙和,一生樂于救助他人,后因救墜崖兒童而獻身。老人形瘦,面肌淡黃,人們尊老之稱而敬呼之“黃耆”,老人去世后,人們?yōu)榧o(jì)念他,便將其墓旁生長的一種甜味,具有補中益氣、止汗、利水消腫、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藥稱為“黃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間廣為流傳應(yīng)用。
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研究表明,黃芪含皂苷、蔗糖、多糖、多種氨基酸、葉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yīng)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diào)節(jié)血糖含量。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xì)胞衰老的進程。黃芪食用方便,可煎湯,煎膏,浸酒,入菜肴等。用法:一日15~30克,或用至6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