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在住校,小明媽媽非常期盼早點看到孩子,也準備了豐盛的晚餐.小明一回家,嚷嚷一周都沒有玩游戲了,要吃完飯過癮.小明媽媽猛的很生氣,看著可口的飯菜,大聲說到“我辛辛苦苦花了幾個小時,煮了你喜歡的大餐.你天天想著玩游戲,你能對得起我么? 我命苦啊,你這白眼狼”小明很不悅,說到“我玩?zhèn)€游戲就對不起你了?你天天刷手機你對得起誰? 這飯我也不稀罕吃,誰喜歡誰去吃!”砰的一聲,摔門而去.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得很幸福,但是,暴力可能輕而易舉的破壞了我們美好的向往. 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個不經(jīng)意間的表情,都可能會引發(fā)暴力的罪魁禍首.許多嘗試過非暴力溝通的人,都體會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價值。通過四個方面: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來不斷提醒自己,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向著有愛可協(xié)調(diào)的的方向發(fā)展。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小明媽媽出去辦事前給小明交代了,在家一定要好好復習,期末考試很快就要到了,每一次認真的復習不僅會體現(xiàn)在分數(shù)上,更重要的是通過復習把知識掌握了.可是,等小明媽媽回家,看到那因慌張微微變紅滲出汗水的臉龐,猜到了他根本就沒有認真復習. 果然,電腦桌前的椅子發(fā)熱,電腦屏幕也發(fā)燙. 小明媽媽很生氣地說:”你到底怎么回事,有沒有長腦袋. 期末考試都要開始了,你竟然在玩電腦,打游戲!你以為你的同學考那么好,他們就是天天打游戲睡大覺得來的”這句話是責備別人的,是一種明顯的暴力行為。果然遭到小明立即的對抗.
那接下來,用非暴力溝通的思維邏輯再來表達一次。非暴力溝通的第一個要素是觀察,所以首先觀察到的是,你沒有復習功課,其實是在玩游戲;第二個要素是感受,我的感受是什么呢?肯定是覺得你沒有認真復習,對你對知識的把握感到很不放心,其次我會感到很失望,因為我已經(jīng)囑咐過你要好好地復習,你也答應過我了,可你卻沒有放心上;第三個要素“需要”和第四個要素“請求”,指的是我先分辨出我需要什么,然后再向你提出請求。這樣一套思考程序下來,用非暴力溝通語言完整表達的話,就是“我看見你剛才慌張的樣子,你也說了在玩游戲.這么重要的考試你沒有準備,我就擔心第一你考得很糟糕,第二知識沒有掌握,以后很難跟得上功課.對答應過的事情不遵守,讓我感到很失望.這么重要的時刻既然到了,還是請你注意認真復習?!边@就是非暴力溝通的語言表達方式。
不管是和人說話也好,反思自己也好,都可以用這四個要素來檢查自己的思維,看看你的思維是出于積極的價值取向,還是消極的價值取向。不斷進行非暴力溝通的修行以后,就會發(fā)現(xiàn),你對這個世界會有了一種性本善的信仰,這種信仰會讓你避免暴力,生活在更加有愛的環(huán)境中。
改變自己是一種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