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廣東浮云,一名女孩被仰面綁在摩托車尾大哭不止,而騎車的男子依舊向前行駛。這樣的場景,太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人販子”了,不過,經(jīng)過當?shù)毓步?jīng)過詢問,二人為父女關系,因女兒哭鬧不愿意上學,父親一時意氣才做出了過激行為。
對于父親的行為,公安機關給予了教育批評,但是,新聞一上線,網(wǎng)友們吵翻了。
目前網(wǎng)友評論的隊形大致可分為三類:
① 對小女孩深表同情,因為小時候也因不愿意上學,被打著罵著去上學。
② 反對父親的行為,認為行為過于暴力。
③ 理解父親,為孩子操碎了心。
很多理解父親行為的網(wǎng)友,大部分都是為人父母的,面對自己家中的“熊孩子”時,也是無能為力。
但是,暴力從來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比如留言區(qū)有人表示,小時候經(jīng)歷過類似的事,但是如今想起來,還是很難過——爸媽為什么不能聽聽自己的心里話,我不愿意上學也是有原因的。
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可是很多的時候,孩子的行為“反?!薄栴}頻繁,可能只是因為處在成長的特殊期。
02
孩子從幼年到成年,會經(jīng)歷3個特別的時期。在此期間,他們會表現(xiàn)得很逆反。
心理學家將這些特殊的時期,稱為“叛逆期”,指這個階段孩子的自我意識快速發(fā)展,對獨立、自主、自由有了迫切需求。
2-4歲 幼兒叛逆期
6-8歲 兒童叛逆期
14-16歲 青春叛逆期
一提及叛逆期,很多人都會想到青春期期,反而對另外兩個叛逆期了解甚少,這是一個認識的誤區(qū)——覺得孩子小,不會有那么多的想法。其實不然。
幼兒叛逆期
孩子在2歲之后,自我意識開始萌芽,明確意識到“我”的存在,也意識到“我”的想法、愿望,以及與他人的不同,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行動來體驗自己的獨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證明自己是可以獨立的。
有一個詞“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就是形容這個叛逆期的孩子,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喜歡在父母要求自己做任何事情的時候說“不”。
你會發(fā)現(xiàn)本來乖巧,軟綿的孩子,開始變得“討厭”、不聽話。建議父母們,對于這個時期的孩子,適當?shù)夭扇 袄涮幚怼?,對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因為不滿足而產(chǎn)生的情緒,讓他們釋放和發(fā)泄后,再過去安撫和解釋。讓孩子明白,你不滿足他們,是有原因的。
保持好的心態(tài),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堅持原則。
有一次,和一個朋友吃飯。她三歲的女兒,看到別人飯桌上有飲料,就哭鬧著也要喝。朋友告訴孩子:“因為你這幾天咳嗽,所以不能喝?!?/p>
要求一被拒絕,她就開始大哭,甚至還扔了手中的勺子。
朋友也不著急,把勺子撿了起來,把孩子抱過來,用手拍著她的后背給她安撫。
過了一會,孩子的情緒開始平復了。朋友給孩子擦擦眼淚說:“媽媽知道你特別想喝飲料,可是現(xiàn)在咳嗽了,如果喝了飲料,回家得喝更多苦的藥。等你咳嗽好了,媽媽就給你買草莓味的飲料。”
孩子哭鬧是因為“挫敗感”——媽媽不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可媽媽沒有責怪批評她,而是理解她想喝飲料,但因為咳嗽所以不能滿足她。
被理解的孩子,才會接受父母說的話。
幼兒叛逆期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理解他們。他們大哭大鬧是因為意識到了“我”的存在,認為“我”是萬能的,一旦“我”辦不到的事情,他們就有“挫敗感”。很多的時候,他們反抗的不是父母,而是自己的“失敗”。
兒童叛逆期
在這個階段里,兒童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已經(jīng)從說“不”,發(fā)展到了“我不”“我偏不”“打死我也不”。
進入小學以后,孩子的社交不再拘泥于家和社區(qū)了,還有學校的老師和同學。
這時,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控制,于是出現(xiàn)了“頂嘴”等叛逆行為。但是,他們又沒有辦法完全獨立,還需要父母的照顧和陪伴。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建議和孩子一起制定規(guī)則,用規(guī)則約束他們,同時也要尊重他們,給他們選擇的自由,并且讓他們承擔選擇的后果。
為了保證充足的睡眠,我和丫頭一起制定了一個作息時間表,每天晚上九點必須上床睡覺。放學以后,她是先寫作業(yè),還是先做手工和畫畫,自由分配時間。但是,如果作業(yè)在九點之前沒有完成,也不允許“熬夜”寫作業(yè)。
有一次,因為貪玩,作業(yè)沒有寫完,第二天起得又晚,導致作業(yè)沒有完成。從那以后,丫頭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作業(yè)完成,再去做興趣類的活。
制定了作息時間規(guī)則約束她,給她充分的自由去選擇,并且尊重她的選擇,讓她承擔作業(yè)沒有寫完的后果。這樣,不打不罵,就讓丫頭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并且去改正。
對于不愛上學的女兒,父親除了捆綁這么粗暴的行為,完全可以選擇別的方法。
最近,一個泰國媽媽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個育兒經(jīng)歷,引來數(shù)萬網(wǎng)友點贊。
5歲的兒子不愿意去上學,不論爸爸媽媽怎么勸都不去。于是,這個泰國媽媽請了一天假,帶孩子去撿垃圾,并且告訴孩子:不想上學,只能去賺錢,而他太小了,只能通過撿垃圾賺錢。
一開始,孩子很高興??墒牵吡?.5公里撿到的塑料瓶子才賣了2泰銖,不夠買一張公交車票——坐公交每個人需要10泰銖,所以,他和媽媽只能走路回家。
走路回家的過程中,路過冰淇淋店,孩子想吃冰淇淋了,可他掙的錢連一個冰淇淋都買不到——一個冰淇淋需要5泰銖。
又累又口渴的孩子,最后主動和媽媽說:“媽媽,我好累,我要回家,我要上學……”
不打不罵,沒有任何強迫,也沒有講大道理,輕松就治好了孩子“不上學”的毛病,真的是給所有父母做了一次榜樣。
青春叛逆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于是,經(jīng)常會有挫敗感,心情容易郁悶。他們渴望像一個真正的大人那樣去生活,自己做決定,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
對于這個階段的孩子,父母需要更大尺度地放手,給孩子自由和尊重,給孩子最大的寬容。
03
父母如何學會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呢?
學會換位思考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大哭大鬧或者發(fā)脾氣。父母先搞清楚孩子情緒背后的心理,不要一味責怪孩子,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這樣有利于建立一個健康的親子關系,也會減少孩子在叛逆期頻繁鬧情緒的情況。
一個朋友專門請假帶兒子參加一個party,可在party上,兒子并不高興,表演特別精彩,他卻說想回家。
朋友蹲下來,準備問兒子想回家的理由,可是,當她蹲下來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兒子的視線只能看到舞臺的臺柱子,還有大人們的大腿,根本看不到舞臺上的表演。
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看到和孩子一樣的“風景”,出現(xiàn)一樣的問題,這樣也就理解孩子。
傾聽孩子內(nèi)心
當孩子出現(xiàn)問題,父母可以蹲下身,讓自己的眼睛和孩子的眼睛保持同一個高度,詢問孩子怎么了,傾聽他們的內(nèi)心——只有知道他們?yōu)槭裁瓷鷼夂碗y過,才能幫助他們?nèi)ソ鉀Q問題。
最近言寶動不動就哭,還會對我嚷嚷“你走吧,一個人走吧”,這讓我特別煩惱。于是,在一個臨睡前的晚上,我抱著他,面對面地問他:“哭好不好???”他搖搖頭。我接著問:“那你為什么總是哭呢?”他說:“許可一這樣哭,老師就會抱她,她說‘你走吧,一個人走吧’,媽媽就會過去牽著她的手?!薄?/p>
原來他是在模仿同學的行為,而這個行為的背后藏著的是他希望得到我的關注和陪伴的小心思。
孩子不愿意去上學,可能是因為成績不好,遭受到老師另類的待遇,也可能是同學相處不好,被欺負了,或者是有什么其它的原因。具體原因還是需要和孩子溝通,父母切忌自己去臆想,給孩子貼一些“虛無”的標簽。
在平時,父母多陪伴孩子,抽出一些時間聽孩子說說學校里的事。如果孩子遇見問題,父母要做施助,而不是施壓。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真的疼愛自己,理解自己所有的行為和感受,他們才會毫無保留地和父母敞開心扉。
正確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行為帶有情緒性、破壞性強。他們可能會故意扔東西、倔強固執(zhí)、和父母唱反調、動手打別的小朋友。父母們需要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安然度過叛逆期。比如:
讓孩子把玩具收拾起來,他不愿意,那么可以給他一個選擇性的引導——現(xiàn)在收拾或者是等一會再收拾;
孩子唱反調,內(nèi)心肯定有別的想法,在了解后,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唱反調的方式;
孩子不愿意上學,如果和同學之間的矛盾,如果是他的錯,引導如何去和好,如果是別人的錯,父母出面和對方的家長溝通,得到屬于你的道歉;
因為學習遇到了困難,那么,就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變一下學習方法。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當孩子確實有錯誤需要糾正時,充滿慈愛的父母通常會采取坦誠的辦法,詢問原因,傾聽孩子的心聲,給予關愛和理解,同時體會孩子的感受?!?/p>
希望父母們都會透過孩子問題的表面,深入去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真正地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趁一時之快,簡單粗暴地“欺負”孩子。這樣,可能快速達到了目的,卻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和性格發(fā)展。
(作者簡介:多多黛,80后女子。一手文字,一手生活,想把世間所有的美好,都寫給你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