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喜馬拉雅精品課《魏知超:心理學新知課》
編輯:周杭
去年,在美國出版了一本書《Awkward》(拙于社交)。
書的作者叫田代泰,是一位日裔美國臨床心理學家。他曾經(jīng)擔任美國馬里蘭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的教授。
田代泰通過心理咨詢幫助過不少不會社交的孩子改善社交表現(xiàn),而他自己在成長的過程里就深受不擅社交的困擾,所以《拙于社交》這本書不是以一個旁觀者,而是以當事人的視角來寫不擅社交這個主題。
那什么叫一個人不擅社交呢?很多人都有在社交場合表現(xiàn)不佳的經(jīng)歷,但原因其實分成很多種。這其中,有四方面是主要的原因:內(nèi)向、社交焦慮、自戀和反社會人格、精神變態(tài)。
內(nèi)向
我們首先想到的應該就是性格內(nèi)向。內(nèi)向的人在人多的地方容易害羞、容易靦腆。這是沒錯的。不過呢,有一點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內(nèi)向的人如果打定主意要在社交場合里好好表現(xiàn),那他其實是能表現(xiàn)得好的。
內(nèi)向的人平時跟陌生人打交道時可能都是很拘謹?shù)模麄儠浅S憛捜硕嗟牡胤?,有時候參加完一場飯局,回家之后就感覺會非常疲憊。
但是,如果是要跟特別談得來的朋友見面,或者見陌生人之前,他們預期那會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會面,那就會很享受跟人見面,或者至少表現(xiàn)得足夠得體。
也就是說,很多內(nèi)向的人其實不是不會社交,而是不想、不喜歡社交。
社交焦慮
還有另外一種情況,也是明明有足夠的社交能力,但是對社交這件事感覺很緊張,那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社交焦慮(socialanxiety),也叫社交恐懼癥(socialphobia),一想到要跟陌生人見面、一想到要參加面試、公開演講什么的,就感覺到強烈的恐懼。
不過這種社交焦慮其實是一種不合理的評估:有社交焦慮的人太擔心自己在社交場合表現(xiàn)不好了,他們過分夸大了自己,如果表現(xiàn)不好會遭遇到的負面評價。
所以,社交焦慮其實也不是不會社交,而是過于在意自己在社交里的表現(xiàn)。
自戀和反社會人格
接下來是第三種情況,有一些人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會表現(xiàn)出一種非常冷漠的狀態(tài)。別人高興,他無所謂,別人說些難過的事情,他不但無動于衷,甚至還挖苦幾句。
如果一個人是出于本意這么干的,那他很有可能要么是一個自戀者,要么是有點反社會人格。
嚴重的反社會人格算是一種精神障礙。反社會的人一個重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也就是很難對其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反社會人格的人在社交場合里無視別人的感受,原因就在這里。
精神變態(tài)
那如果連對親朋好友都沒有任何感情呢?那就是精神變態(tài)了,英文是psychopath,有的書里也翻譯成心理變態(tài)。
反社會是sociopath,精神變態(tài)是psychopath。《神探夏洛克》的莫里亞蒂,莫娘,就是精神變態(tài)。片子里莫娘說福爾摩斯跟他很像,其實真的挺像的,福爾摩斯要是沒有對華生的愛,那他的確就莫里亞蒂沒有兩樣了。
以上就是書中講到的人們拙于社交的四種表現(xiàn)。
不善社交可以產(chǎn)生卓越的成就?
在這本書里,田代泰將數(shù)十年的研究分解成人類智力、神經(jīng)科學、人格和社會學,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種廣泛共有的特征。他探索了不善社交的先天和后天形成因素,解讀了不善社交的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并提出了一個反直覺的觀點:不善社交的特征可以用來產(chǎn)生卓越的成就。
將最新的研究與個人經(jīng)歷、現(xiàn)實世界的例子交織在一起,這本書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讓我們更清晰地了解如何接納我們的個人怪癖并發(fā)揮其獨特才能,從而發(fā)揮我們的巨大潛力,更加愜意地駕馭我們復雜的世界。
——end——
關于主播:
魏老師說:這是一個基于30本海外新書但絕不純粹講書、認真兼懷科學態(tài)度但絕不嚴肅枯燥、對人性充滿敬畏之心但又不吝于調(diào)侃戲謔的心理學新知節(jié)目。
每期節(jié)目,魏老師不僅萃取書中精華,還會深層提煉背后邏輯,結合日常生活,妙趣橫生地與各種心理學知識相串聯(lián),助你搭建全新的科學認知體系,總結出具體行動指南和讀書筆記,附贈心理問答,上天入地為你探尋靠譜解答。
關于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8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