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結束后,各種宴請隨之而來。有學子們感謝老師多年付出的“謝師宴”;有親朋好友前來賀喜的“恭賀宴”;還有專屬同學們的“告別宴”。
高考結束后的宴請是一種禮儀,也是一種傳統(tǒng)的延續(xù)。它來源于我國古代科舉中榜后的官府買單的各種宴請。在古代,科舉后的宴請由朝廷出資舉辦,內(nèi)容豐富多彩,且形式講究,分別為鹿鳴宴、瓊林宴、鷹揚宴、會武宴,又名科舉四宴。
科舉四宴主要分為兩類,延續(xù)唐代以來分文武兩科的制度,故四宴中鹿鳴宴、瓊林宴為文科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科宴。
南宋畫家馬和之的《小雅鹿鳴之什圖》卷局部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唐朝的時候鄉(xiāng)試放榜次日,當?shù)馗改腹倥c主考官坐鎮(zhèn)首席,鄉(xiāng)試第一名解元和其他舉子依名次順序圍坐四周,大家一起飲酒、詠詩、跳魁星舞、一旁還要演奏《詩經(jīng)》中的《鹿鳴》助興,鹿鳴宴因此得名。
《新唐書·選舉志上》載:“每歲仲冬……試已,長吏以鄉(xiāng)飲酒禮,會屬僚,設賓主,陳俎豆,備管絃,牲用少牢,歌《鹿鳴》之詩,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鹿鳴宴”是為鄉(xiāng)試后新科舉人而設的宴會
明朝時期“鹿鳴宴”以鹿為主,宴席使用大量的鹿肉。原因在于鹿一直以來被崇為仙獸,以此比喻中舉的都是難得之才;而貴為天子的皇帝,以“鳴”喻意為天賜。
明朝鹿鳴宴主題很明顯,一方面顯示皇恩浩蕩,一方面代表皇上對人才的器重,同時告訴各位舉人,鹿鳴宴是一場皇上覓才、重才的宴會,鼓勵大家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成績,爭取參加能見到皇上的瓊林宴。
至于鹿鳴宴有多熱鬧,從蘇東坡的《鹿鳴宴》中可了解一二:
連騎匆匆畫鼓喧,喜君新奪錦標還。
金罍浮菊催開宴,紅蕊將春待入關。
他日曾陪探禹穴,白頭重見賦南山。
何時共樂升平事,風月笙簫一夜間。
唐代《鹿鳴宴圖》局部
黃梅戲《女駙馬》里有一句著名的唱詞:“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strong>這里說的“瓊林宴”就是為殿試后新科進士們舉行的宴會。
宋太祖趙匡胤親自主持殿試,殿試后也由趙匡胤宣布登科進士的名次,并賜宴于御花園瓊林苑,自此及第進士皆為“天子門生”。
宋代《瓊林宴圖》
“瓊林宴”是為殿試后新科進士舉行的宴會
瓊林宴是科舉四宴中吃得最好的,接待規(guī)格最高的,連表演歌舞的都是宮廷樂隊?;实酆痛蟪紓兣c新科的進士們舉杯同慶,進士們飲恩賜御酒,同萬歲共賞園景,這一刻絕對稱得上光宗耀祖。
對于很多進士來說,瓊林宴很可能是一生中唯一一次近距離接觸皇上的機會,同樣也是跟朝中大臣們混個臉熟的時候。
南宋寶佑四年狀元文天祥參加過瓊林宴,寫了一首《御賜瓊林宴恭和詩》:
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
云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huán)。
燕席巧臨牛女節(jié),鸞章光映壁奎間。
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
明《徐顯卿宦跡圖》之“瓊林登第”,故宮博物院藏
依照科舉制度,武鄉(xiāng)試放榜后,考官和考中武舉者要共同參宴慶賀,其宴就叫“鷹揚宴”。清吳榮光《吾學錄·貢舉》載:“武鄉(xiāng)試揭曉翼日,燕(宴)監(jiān)射主考執(zhí)事各官及武舉于順天府,曰鷹揚燕(宴),儀與鹿鳴燕(宴)同”。也就是說鷹揚宴的禮儀和規(guī)格是和鹿鳴宴一樣的。
歷史上武科舉一共進行過大約五百次,相對于文科舉,武科舉不受重視,韓琦當面蔑視狄青的一句:“東華門唱名者方為好漢!”成為宋代重文抑武政策的縮影。《水滸》中的青面獸楊志就是武舉出身,結局就是跑到水泊梁山落草為寇,武人地位可見一斑。
《楊志賣刀》龔建新作品
“鷹揚”,威武如雄鷹飛揚之意,取自《詩經(jīng)》:“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是頌揚太公望的威德如同飛翔在天空的鷹一樣。鷹揚既是對新科武舉人的激勵,也是考官們的自詡。參加鷹揚宴的武舉人們自然不會寫詩弄文,除了喝酒吃肉之外,群英聚會時,表演、切磋一下拳腳武藝,同樣增加宴會氣氛。
《鷹揚宴》
古代武科殿試放榜后都要在兵部為武科新進士舉行宴會,以示慶賀,是名“會武宴”。
清吳榮光的《吾學錄·貢舉》中記載:“《通禮》武殿試傳臚后,燕(宴)有事各官暨諸進士于兵部,曰會武燕(宴)?!?/p>
殿試示意圖
相比其他三宴,會武宴最不出名,但它要比鷹揚宴高大上。因為武科殿試不同于武科鄉(xiāng)試,武進士都是直接由兵部任命的軍官,起點很高。所以會武宴比鷹揚宴要氣派得多,排場也大規(guī)格自然也高,《明史·李鉞傳》:“中府官之有會武宴,猶禮部之有恩榮宴也?!?/strong>
宋朝以前并武科舉沒有設“武狀元”之稱,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是宋神宗時期福建人薛奕,字世顯。元豐五年(1082年),西夏進犯永樂城,薛奕參與守衛(wèi)銀川寨(銀州)之役,英勇殺敵,最終為救被困宋兵,身中數(shù)箭為國捐軀。其墓志銘曰:
文武兼長 世難其人;文武極至 蓋豪世英;
得君寵異 千載留名;臣道無虧 曰慰斯靈。
《會武宴》
撰文:李海軍
編輯:冠如
注:本文部分圖片選自互聯(lián)網(wǎng),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