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成軒
前塵往事斷腸詩,儂為君癡君不知。 莫道世界真意少,自古人間多情癡?!稛o題》
我愛你,但你卻從來不知道,甚至從來沒有認識過我,可能這份愛看起來很卑微,但在暗戀者的心里,這是另一番歡喜。
斯蒂芬·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寫的就是這樣一份愛而不得的愛情。通過書信的方式,講述了作家R先生在41歲生日的那天,收到了一封沒有地址和署名的信,這封信來自一個陌生的女人,在信中女人給他講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這部作品是他思想的一個轉折期,也是他對自我價值的一種探索,同時在作品中也表達了他對所處變革時代精神危機的一種思考。高爾基曾評價這是一篇驚人的杰作。
斯蒂芬·茨威格是奧地利著名的小說家、詩人等,他被眾多研究者認為是“世界上最了解女人的作家”,他的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心靈的焦灼》、《昨日的世界》等。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開頭,女人這樣稱呼R先生“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啊!”
一句話,就點出了女人低到塵埃里的感情,甚至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稱呼來稱呼他,親愛的,太過親密,先生又太過生疏,畢竟他們有過一個孩子。似乎沒有一個合適的稱呼能一語道破兩個人的關系,或許沒有“你,從來也沒有認識過我的你”更合適的了。
在她13歲的時候,因為R先生的一瞥,她便深深地愛上了他,一愛就是一生。從13歲到28歲,她默默地關注這這個男人,這期間,他們有發(fā)生過關系,并且有了一個孩子。但男人從始至終也不過把她和當成是露水情人,即便如此,她依然用自己的方式無怨無悔的愛著他,等著他。為了他,她拒絕了身邊很多優(yōu)秀的男人。直到死,女人才鼓起勇氣寫了一封長信給R先生,不為別的,她只希望男人知道她曾經愛過他。
小說里的女主第一次遇到男主是在13歲的時候,13歲正是一個青春靚麗,充滿活力的年紀??尚≌f的女主,早年喪父,父親死了以后,就跟著母親深居簡出,生活拮據。
她這樣形容遇到男主之前的生活:它像是一個地窖,堆滿了塵封霉?jié)竦娜撕臀铮厦孢€結著蛛網。
正是這些種種,讓一個孤獨的女孩對這位新鄰居R先生產生了好奇,她用一個十三歲女孩的全部傻勁兒,全部刨根問底的執(zhí)拗來關注起這個作家。R先生成了她生活中唯一的一道光。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因為童年的孤獨,R先生的出現(xiàn)給了她的人生一絲光芒。他成了她世界里的焦點,她開始關注與他有關的一切。通過對R先生的癡迷,來療愈童年的不幸和孤獨。即便后來跟著母親遠嫁他鄉(xiāng)的兩年后,她毅然決然地一個人回到了作家所在的城市。
我始終為你而緊張,為你而顫抖;可是你對此毫無感覺,就像你口袋里裝了懷表,你對它緊繃的發(fā)條沒有感覺一樣;這根發(fā)條在暗中耐心地為你數(shù)著你的鐘點,計算著你的時間,以它聽不見的心跳陪著你東奔西走,而你在它那嘀嗒不停的幾百萬秒當中,只有一次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陌生女人年少時,因為愛,她常常一個站在作家的樓下,靜靜的凝視窗里發(fā)出的燈光。后來的某一天,她精心策劃了一次和作家的邂逅。作家對她產生了興趣,兩個人度過了纏綿的三天,但是,三天過后,作家以外出旅游為由跟她分道揚鑣。她成了作家眾多女人中的一個陌生人,他甚至都不知道她是誰,但她對他的愛卻從未少過。
我不埋怨你,我愛你,愛的就是這個你:感情熾烈,生性健忘,一見傾心,愛不忠誠。
陌生女人在愛情中的小心翼翼,讓我想到了張愛玲低到塵埃里的愛?!?strong>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p>
張愛玲遇到胡蘭成的時候,他是個有婦之夫,但他卻全然不顧,大膽地對張愛玲表達自己的欣賞和愛慕,并毫無避諱的多次登門。最終她愛上了他,她不在乎名分,不在乎他有沒有妻子,對于別人的指指點點,她也不在乎。
因為胡蘭成的出現(xiàn)讓她重新接受了生活,在這之前,她和茨威格筆下的陌生女人一樣,擁有一個并不幸福的童年。自小父母離異,離婚后母親就去了法國,張愛玲和弟弟跟著父親一起生活。父親再婚,繼母對他們極度苛刻,經常打罵,父親對此也是不聞不問,甚至還經常給繼母當幫兇,有一次,甚至揚言要殺了張愛玲。
因為童年里太多的不幸,讓張愛玲對周圍的人和事變的小心翼翼,于是,當胡蘭成走進她的世界以后,因為害怕失去,她把自己的愛放的很低,低到塵埃里,她以為這樣就能守住這份愛。只可惜,他終究還是負了她。
張愛玲明知道他渣,明知道他濫情,也義無反顧地愛著他。因為胡蘭成雖然渣,但是他身上有父親從未給過他的溫情和懂得。
同樣是童年不幸的女人,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人在童年時期,父愛和母愛缺失任何一方,都會形成某種戀母或者戀父情節(jié),當他或她一旦找到依戀的對象,就會對其嚴重的依賴。
一方面因為他們內心比較脆弱,一方面又很偏執(zhí),甚至有的人還有些自虐傾向。
所以,不管是張愛玲的身上還是在陌生女人,他們都追求是并非勢均力敵的愛情,在他們的愛里,我們不光看到愛,更多的則是他們對對方的崇拜和尊敬,就像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欣賞。
這一切,都因為,他們的童年,未曾得到過足夠的父愛和呵護。所以,童年缺愛的女性,長大遇到渣男的幾率比較大,因為他們對愛太過渴望。
陌生女人的童年是孤獨的,自從遇到了R先生,她開始不那么孤獨。她心里有了一個可以愛,可以想,可以等的人。于是,這一等就是一生。在等待的過程里,她為他忍受著各種痛苦,卻不讓他知道,她獨自生下了他們的孩子,并承受著撫養(yǎng)孩子的艱辛。
為了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為了等他,她拒絕了所有求婚者。即便如此,她依然沒有去打擾他,只是一次次的暗示,一次次試探,默默地等待,等待那份可能永遠也得不到的愛。
哪怕這份愛,只是她一個人的窮其一生的“獨白”。
正如陳明真《愛一個人等于愛上孤獨》中的歌詞寫得一樣:
嗚!愛一個人等于愛上孤獨,
就算痛苦我也覺得幸福,
人的一生難免幾次糊涂,
似飛蛾撲火也義無反顧。
因為孤獨的童年,陌生女人更加珍惜她對R先生的這份感情,她將自己所有的熱情都聚集在一起去愛他,甚至是付出一生,哪怕是飛蛾撲火,在所不惜。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愛情獨白,更告訴我們做父母的該多給孩子一些愛,不要讓她成為愛情里低到塵埃里的人。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