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注,屬足少陰腎經(jīng),沖脈與足少陰會穴。中,與外相對,指里部。注,注入也。該穴名意指腎經(jīng)沖脈的冷降經(jīng)水由此注入體內(nèi)。本穴物質(zhì)為四滿穴傳來的水津濕氣,至本穴后則散熱冷降為地部經(jīng)水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體內(nèi),故名。
【取穴位置】
在下腹部,當(dāng)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解剖位置】
在腹內(nèi)、外斜肌腱膜,腹橫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十肋間神經(jīng)。
【功能主治】
月經(jīng)不調(diào),腰腹疼痛,大便燥結(jié),泄瀉,痢疾。
【穴位配伍】
配腎俞、委中、氣海俞,治腰背痛;
配血海、腎俞、太沖、三陰交、陰交、中極,治婦科病、月經(jīng)不調(diào)、卵巢炎、睪丸炎、附件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