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反思:在親子閱讀這件事兒上,我是不是過于勤快了?每天孜孜不倦地陪小川看書,有時一讀就是2個小時
說起來,我這個疑問,來自對張丹老師家果果的觀察(參加過我們板牙科考營的親應該認識,就是那位細心有愛又知識深厚的金牌帶隊老師)。
果果只比小川大半歲,卻已經(jīng)可以獨立閱讀。反觀小川,雖然也認識了不少字,但看書還是要粘著我和川爸,要我們講給他聽,獨立閱讀的熱情不高。
我一直覺得,從親子閱讀到孩子的獨立閱讀會是一個特別自然的過程。親子閱讀培養(yǎng)孩子對書的興趣,伴隨孩子長大、認知能力提高,他不再需要我們的幫助時,就會開啟獨立閱讀之旅。
但現(xiàn)實告訴我,這事兒沒我想的那么簡單。
我仔細回顧了一直以來的閱讀模式,買了幾本有關(guān)閱讀技巧的書,還在網(wǎng)上查了不少的資料,終于弄清了問題所在,并在摸索中找到了解決方法。
實踐了一段時間后,小川開始有些轉(zhuǎn)變。
國象俱樂部休息的時候,小川自己拿本書自己看
現(xiàn)在,我把經(jīng)驗寫下來,分享給正在為這事兒犯愁的姐妹。
拒絕獨立閱讀的兩個原因
一是,識字量不夠。
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拿到一篇英文文獻,放眼望去全是不認識的單詞,任誰也讀不下去。
對孩子來說也是一樣。識字量不足,他對文章的理解就是支離破碎的,自然沒有讀下去的欲望。
二是,爸媽參與過多,造成孩子過分依賴。
小川獨立閱讀的愿望一直不強烈,我是有一定責任的。
和張丹老師深聊發(fā)現(xiàn),他們其實比較“懶”。他們當然會和果果親子閱讀,但頻次和時長都比較有限。果果想看書,很多時候得靠自己,因此他有很強的動力去認識生字。認識更多的字又可以看更多的書,動機和能力的良性循環(huán)下,果果的獨立閱讀能力逐漸被培養(yǎng)起來。
相比之下,我的過于勤快、“越俎代庖”,降低了小川開展獨立閱讀的動機,畢竟聽故事比自己閱讀容易的多(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討論聽故事和閱讀之間的區(qū)別,戳這里看全文—>聽故事、看書不等于閱讀,因為它們都忽略了關(guān)鍵這一步);也降低了他學習生字的愿望,因為沒有機會用。
不過,好在問題發(fā)現(xiàn)的比較早,且方法總比問題多?,F(xiàn)在就來說說,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方法,正在幫助小川在從“親子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
識字量UP的秘訣
親子閱讀階段,孩子的語言輸入都來自于聽。哈佛大學的Thomas G.Sticht博士發(fā)現(xiàn),學齡前兒童的聽力詞匯遠大于閱讀詞匯。
因此,在幫助孩子從“聽書”到“看書”過渡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孩子從“聽懂字詞”轉(zhuǎn)變?yōu)椤翱炊衷~”。
1. 適當指讀,很有必要
親子閱讀階段最主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但其實,親子閱讀也是一個孩子識字絕佳的途徑。
跟孩子一起讀書時,很多媽媽都會進行指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從左到右的閱讀順序,讓他明白“所聽即所見”,在文字和發(fā)音之間建立對應關(guān)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指讀不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指,而是滑行指讀。當我們讀一句話的時候,手指是從左向右滑過去的,這樣的指讀既能強化文字和發(fā)音的對應關(guān)系,又不會過多地分散孩子聽故事的注意力。
2. 抓住日常生活中識字認詞的機會
鼓勵孩子做個“生字控”。我的方法是經(jīng)常和小川討論周圍出現(xiàn)所有的詞匯,比如廣告牌、宣傳冊、會員卡上的文字、詞匯等。有時,我們還會進行比賽,看誰認識的詞更多。
3. 系統(tǒng)學習生字詞
大量字詞的掌握還離不開系統(tǒng)性的識字學習。自己教的話,還得找套靠譜的識字書。我最近在用《四五快讀》這套,主旨就是幫助少量識字的孩子,快速開啟自主閱讀。有孩子可以學習的內(nèi)容、識字卡,還有專門寫給爸媽看的指導手冊、方法,和各種識字游戲。
挑本適合孩子的書
1. 興趣為王
除了字詞的積累以外,我們還需要在挑書這件事兒上多下功夫。
最近在看《7 Keys to Comprehension: How to Help Your Kids Read It and Get It》,非常贊同作者的觀點:沒有不愛看書的孩子,只是你沒找到他真正愛看的書!
所以,想讓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得用孩子喜歡的書激發(fā)他獨立閱讀的動機。
小川一直很喜歡小汽車,我買了不少汽車主題或者以汽車為主人公的繪本。比如,之前給他買過一套《紐約時報》暢銷榜的“工地上的車”繪本。
這幾本書,小川讀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看不膩。里面的起重機、推土機、挖掘機都是他特別喜歡的,有一段時間甚至到了癡迷的程度。
考慮到他對情節(jié)如數(shù)家珍,我就開始有意識地鼓勵他自己去讀。因為實在喜歡,他沒有絲毫反對的意思,自己捧著書在飄窗上坐著,看得津津有味。
2. 橋梁書
有一類書,專門承擔著幫助孩子實現(xiàn)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功能,叫橋梁書(bridge book),它是一種介于繪本和純文字書之間的書。
小川最喜歡的橋梁書之一是《花園小象波米諾》。
這套書的主人公是一頭叫波米諾的小象。它會搞怪、會幻想、會做夢、會害怕,也喜歡旅行,它的故事特別生動有趣。書的語言也簡單,每頁就一兩句話,字詞相對簡單。
除了這套中文書,我也給小川買過很多英文的橋梁書,比如大家很熟悉的 An Elephant and Piggie Book 。
這些橋梁書,既保留了繪本的趣味性,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又增加一些簡單的文字,在不打擊孩子熱情的前提下,讓孩子開始真正的獨立閱讀。
爸媽要適時抽身而退
選好了書,孩子也有一定的字詞儲備,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我們適時的退出,把閱讀空間讓給孩子。
像小川這樣很依賴爸媽的孩子,我的策略很簡單,就是一丁點兒一丁點兒的退出。這個變化要足夠小,小到孩子不會輕易發(fā)覺,也就不會出現(xiàn)很大的抵抗心理。
具體的做法是,從“媽媽讀”變成跟孩子“你半句我半句”的接續(xù)讀,然后再變成“你一句我一句”、“你一段我一段”的輪流讀,最后,瞅準時機,抽身而退。
1. 接讀&續(xù)讀
跟小川一起讀《波米諾想知道》,我會讀到一半故意停下來,假裝忘記這個字念什么,一副需要幫助的樣子。
我:想知道,為什么小西葫蘆是……
小川:綠色的!
我:西紅柿卻是……
小川:紅色的?
給孩子一個提示和前奏,孩子會很樂意配合的。而且,小朋友天生有表現(xiàn)欲的,當他們覺得媽媽“需要幫助”的時候,會很主動來幫忙。
剛開始可能還需要我們的一些演技,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習慣這種接讀、續(xù)讀的方式,會很有默契地接上話。
2. 輪流閱讀
一旦孩子愿意讀了,我們就可以過渡到下一步,輪流讀。
還以小象波米諾為例,在讀《波米諾在做夢》之前,我們就商量好一人讀一頁,輪流讀。如果中間小川變了主意,不想讀了,我也不會繼續(xù)讀完。
這樣的輪流讀書持續(xù)了一段時間,效果不錯。后來,我就換了內(nèi)容更難一點的書,我們倆一人讀一段,小川竟也不會覺得吃力。
有了前期的鋪墊,我就開始嘗試著找機會退出來,讓小川自己讀了。
比如,他看書的時候,我會悄悄離開去忙別的,一點一點拉長他的獨立閱讀時間。
再往后,變成我們倆各拿一本自己喜歡的書,都坐在飄窗上看,彼此陪伴,但是誰也不打擾誰。過程中小川遇到不認識的字或者不理解的詞,可以隨時問我,不讓生字詞成為他獨立閱讀的攔路虎。
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總結(jié)下來,幫助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推薦這“三步走”:積累字詞;選擇合適的書;爸媽適時退場。
當然,還有重要的一點需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有耐心,接受孩子的抗拒和反復,堅持下去,然后靜待花開!
參考文獻:
1.https://www.themeasuredmom.com/what-is-independent-reading/
2.http://www.readingrockets.org/article/stages-reading-development
3.http://www.teachhub.com/5-teaching-strategies-facilitate-independent-reading
4.https://www.hmhco.com/products/read-180/independent-reading-read-alouds.php
5.https://mialearning.com/2018/06/reading-aloud-to-independent-readers-why/
6.http://www.bemidji.k12.mn.us/wp-content/uploads/2013/11/Small-Group-Activities-Rdg-Growth.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