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常見的開放型材料題答題方法
三種常見的開放型材料題答題方法
一、 信息提取說明類
1、信息提取自擬論題闡述
(1)操作流程:首先通過有效解讀材料,明確角度、關鍵信息、變化趨勢、主題等,再準確把握題目要求,明確時間、主體范圍、題目相關限定等,進面提煉觀點:然后定位時空,多角度就相關史實的背景、具體表現、各層面影響等展開論證,最后小結,達到理論升華的效果。
(2)解答此類問題須著重把觀點凸顯出來:觀點與材料應一致:史論結合:小結與論題不要簡單重復;不要丟掉小結回扣論題這板塊。
2、提取文藝作品細節(jié)梗概說明歷史現象題
(1)此類題目往往提供一些文藝名作的梗概片段,然后要求考生提取相關細節(jié),指出其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簡要說明
(2)從題目所給的材料中任意提取兩個或多個細節(jié);遷移調度知識儲備,結合歷史主干知識指出所選材料細節(jié)涉及到的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表述應力求精準;對該歷史現象從時空屬性、背景原因、性質、影響意義等多個側面加以說明,說明應簡明扼要、史論要結合,邏輯要嚴密。
(3)提取史料細節(jié)時應選擇與教材知識關聯度較高的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最好是歷史上的重大事件,進而降低說明論證的難度。切忌選擇一些細枝末節(jié)或生、偏、怪、難的歷史細節(jié),導致難以論證說明。
3、圖表材料時空識別定位題
(1)此類非選擇題以2020年高考山東歷史卷第16題為典型代表。題目用一條重要歷史線索貫穿起三幅(當然可以更多)的圖表材料,尤其是形勢示意圖,要求考生識別解讀圖表材料,進行時空定位。
(2)此類題目很到位地考查了考生的時空觀念這一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充分落實了考生解讀圖表材料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重點關注題目給定的核心線索,以此作為解讀圖表材料的切入點與聚焦點。然后確認題目所給的時空限定,把思維范圍鎖定在題目限定條件卡定的范圍內。
(3)解答此類題目的主體與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解讀識別圖表材料。以題目所給的核心線索為基準尺度,解讀材料中的文字及其它符合信息,或找出某幅圖表中于某一時期吻合的歷史信息,或觀察比較圖表中相關信息空間分布態(tài)勢的變化等。
(4)進行時空定位可遵循先易后難原則,不必追求面面俱到、全部十拿九穩(wěn);說明理由盡量簡潔明快,選取最具代表性的理由依據驗證。
【題例驗證】(2022年石家莊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家莊歷史變遷大事記
清末,石家莊村的面積約0.08平方公里,僅有200戶人家,600余口人。
1902~1903年,京漢鐵路,石太鐵路相繼在石家莊設立車站。
1925年,中華民國臨時執(zhí)政命令直隸省建立“石家莊市”;同年石家莊村和休門合并成石門市。
1937年,日本侵略軍占領了石門。
1941年,石家莊到德州的鐵路投入使用。1947年11月1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石門,建立了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人民政權。
1947年12月26日,石門正式更名為石家莊市。同年,華北人民政府在石家莊成立。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石家莊成立,并印刷了第一套人民幣。
1949年,石家莊專區(qū)初設,下轄14縣1鎮(zhèn),石家莊的大體格局形成。
1954年10月,石家莊熱電廠一期工程開工興建。
1955年,蘇聯援建的全國最大的化學藥品エ廠ー華北制藥廠開始興建。
1954年至1957年,由國家投資,在石家莊建成了擁有棉紡錠46萬錠和14964臺織布機的紡織基地。
1968年,河北省省會由保定遷至石家莊。1978年,石家莊南三條小商品批發(fā)市場開業(yè)。
1987年,石家莊被列為對外開放城市,迅速崛起。
2017年6月26日,石家莊地鐵開通試運營,成為華北地區(qū)第三座開通地鐵的城市。
——摘編自石家莊市人民政府《城市發(fā)展史》等
從材料中提煉一個有關石家莊發(fā)展的主題,并加以簡要闡述。(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史實準確,表述清晰)
【技巧體驗】本題以大事年表形式提供了石家莊這一中國近現代重要城市一百多年的發(fā)展歷程,要求考生任選一個角度,進行歷史解釋。在時間上經歷了從清末到民國、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新中國成立以后、改革開放以后等。石家莊發(fā)展表現在多個方面,可以確定這樣幾個主題,如近代石家莊發(fā)展的比較緩慢,新中國成立以后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還可以從交通的這個角度來確定問題,比如交通領域的進步加快了石家莊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或者科技的進步推動了石家莊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再比如石家莊政治地位的變遷推動了石家莊的現代化的發(fā)展,或者說石家莊的發(fā)展有助于石家莊政治地位的確立。另外石家莊在不同時期的發(fā)展和國家政策的調整是分不開的,所以也可以擬定國家政策的調整推動了石家莊的發(fā)展等等,然后緊緊圍繞擬定的主題展開論述,最后總結升華前后呼應即可。
【答案】示例:主題:新中國的成立加快了石家莊現代化進程。
闡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石家莊從此進入了發(fā)展的新時期。
1953年,國家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并實施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這一時期,石家莊熱電廠、華北制藥廠開始興建,為了協調發(fā)展,由國家投資的棉紡織基地在石家莊逐步發(fā)展,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改革開放新時期,對內改革,逐步突破計劃經濟束縛,石家莊南三條小商品批發(fā)市場開業(yè);對外開放,1987年,石家莊被列為對外開放城市,注重引進外資與外國先進管理經驗,推動石家莊的迅速崛起。
總之,國家獨立、人民解放、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現代化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也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現代化進程。
(其他可以從石家莊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河北省省會地位的確立等方面作答。)
二、糾錯改錯增補類
1、圖文材料識錯、糾錯類
(1)此類題目通常給出含有比較基礎且明顯是錯誤的圖文材料(當然更多的是文字材料),要求考生找出錯誤之處、說明理由、加以改正。
(2)題目往往明確指出材料中有幾處錯誤所在,要求考生找出,有的甚至要求考生從標注的幾個序號中確定錯誤之處。
(3)尋找錯誤之處應著眼于重大史實錯誤,尤其時空錯位、違背唯物史觀等,不要糾纏于語言表述是否精準等細枝末節(jié)。嚴格依據題目要求作答,逐項落實題目要求(錯誤指出的序號、理由、更改意見等),理由、更改意見力求簡明扼要。
2、標題目錄、公式關系修正更改類
(1)此類題目通常利用公式、示意圖、思維導圖等形式體現歷史知識要素間的某種內在關聯,要求考生對于題目所給關系進行探討解析,可以對題目所給關系進行否定、修正、補充等。
(2)解答此類題目,首先應有效解讀題目所給材料,尋找確定材料蘊含的“關系”;分析各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或有題目所給材料直接歸納出結論,或對材料加以修正后生成恰當的歷史觀點;立足史論結合,展開論證,力求做到論據充分,合乎邏輯。
(3)最好不要輕易推翻材料蘊含的觀點,另起爐灶盲目提出新觀點;密切注意題目給定的限定條件,尤其是時空限制;史實選取應力求精準、具有代表性
【題例驗證】(2022年海南·模擬預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時間
世界金融中心概況
13~14世紀
意大利威尼斯是當時世界上最著名國際金融中心
17世紀
19世紀
二戰(zhàn)后
20世紀80年代以來
日本有意將東京建設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隨著人民幣日益國際化,國際金融中心也有著向上海漂移的態(tài)勢
——據鄒明貴《近現代以來世界金融中心的變遷》等整理
從表中任選一處或兩處空白,填人對應的世界金融中心的概況,任選兩個或多個時期概括其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說明。(要求,填寫史實準確,明確指出金融中心的變化,說明時史實準確,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技巧體驗】本題屬于糾錯改錯增補類開放型試題,考查學生對近代新航路開辟以來世界金融中心的轉移情況。本題難度并不大。根據題意要求,填入對應的世界金融中心的概況,再任選兩個或多個時期概括變化。結合所學知識,13~14世紀世界金融中心由意大利的威尼斯,17世紀轉移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世紀轉移到英國倫敦,二戰(zhàn)后轉到美國紐約等等,再進行說明即可
【答案】示例1概況:17世紀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或17世紀國際金融中心在荷蘭。)
變化:13~17世紀,國際金融中心從意大利轉移到荷蘭。
說明:13、14世紀,意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商品經濟發(fā)達,威尼斯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金融中心。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路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隨著16世紀末荷蘭、英國等國家的崛起,意大利走向衰落。在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tǒng)治之后,憑借著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經商傳統(tǒng),荷蘭商人抓住機遇發(fā)展造船業(yè),并迅速加入海外貿易競爭中,成為17世紀的“海上馬車夫”。同時,荷蘭創(chuàng)新金融制度,組建大型商業(yè)公司,發(fā)行股票,促使荷蘭成為新的國際金融中心。
示例2概況:二戰(zhàn)后,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美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變化:二戰(zhàn)后至今,國際金融中心先是從歐洲轉向美洲,20世紀80年代以來,又出現向亞太地區(qū)轉移的態(tài)勢。
說明: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西歐國家普遍衰落,美國實力空前膨脹,以英鎊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難以維持,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美國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開始從歐洲向美洲轉移。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共體成立和日本崛起,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美蘇爭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國的經濟實力,導致美國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動搖。在美國的經濟扶持和第三次科學革命的推動下,到了80年代,日本經濟名列世界第二,亞洲其他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也非常迅速,如亞洲“四小龍”等,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人與加入WTO,中國和平崛起,人民幣日益國際化。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國際金融中心也有著向亞洲漂移的態(tài)勢。
三、觀點、論點評述評析類
1、題目給定觀點評析評述題
(1)此類題目通常用相對簡潔的文字材料給出專家學者就某一歷史問題的相關表述,其中往往蘊含著某種觀點,要求考生評析、評議材料所給觀點。
(2)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首先有效閱讀材料歸納概括出材料所含的觀點,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再加以評析、評述;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與觀點內涵相關的歷史事實;闡明所列舉的史實與觀點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2、問題探討、任選觀點論證題
(1)題目通常給定兩種或兩種以上觀點,要求考生擇其一進行論證;解答時考生應首先明確選取的是哪一種觀點,不可把它放在論述之后,更不可不明確此項;盡量選取相對于考生最熟悉、論述難度最小的觀點;論證過程中要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原則,既要有主干知識遷移調度的感覺,又要有提取應用材料信息的體驗。
(2)亮明觀點,用詞應力求明確,如“我認為…正確”“我認為…錯誤”“我同意…觀點”等;用事實來論證觀點應注意多視角、多側面審視;不同問題適用于不同的思路,應把思路理順再作答,不可想到一句寫一句;不要機械照搬政治課所學原理,可以政治課所學原理為思路、為依據,但要用歷史語言來表達。
【題例驗證】(2022年高考·山東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歷史的透視:一幅宣傳畫
結合所學知識,以“《工人新村》賞析”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技巧體驗】本題為開放性試題,本題要求根據圖片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取信息,然后進行解釋說明。本題要求學生有比較高的歸納概括及語言表述能力。據所學可從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我國經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并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合理調整,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在新解放區(qū)實行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yè)化掃清了道路;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恢復發(fā)展,我國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形成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等角度回答
【答案】本題為并放性試題,無固定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參考示例:《工人新村》賞析
表述: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面臨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我國經過沒收官像資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并通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合理調整,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在新解放區(qū)實行土地改革,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國家的工業(yè)化掃清了道路。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恢復發(fā)展,我國改善工人的生活條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形成和諧社會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四、開放性試題的基本答題思路與注意事項
基本答題思路
(1)重在審題,認清要求
(2)提取信息,明確觀點
(3)重在闡述,史論結合
(4)表達準確,邏輯清晰
(5)首尾呼應,升華拓展
注意事項
(1)別亂格式
【例】如:論題→闡述→總之;主題→闡述→總之;信息→說明→總之;啟示→說明→總之;細節(jié)→現象→概述→評價。
(2)別跑題
主題或觀點必須明確,直截了當,材料說啥是啥;不要嚴重理論化,即所謂的“假大空”;
別把“圍繞×X”直接當主題,要增加確定詞匯,如國家,時間等。
(3)別答寬
史論結合應緊扣論題,不宜寬泛。
(4)別答反面史實
正面教材論述,不宜反證,可能會無效。
(5)別用錯史實
注意題干要求,可能會寫“結合××史;結合其他史實;至少兩項史實”。
(6)別說大白話
用專業(yè)術語,增加批卷情感優(yōu)勢。
(7)別留空白
靈活書寫,豐富作答,增加批卷情感優(yōu)勢。
(8)不建議用序號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