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奇妙的“自信”中,有一個現象尤為迷人:一個概念被成千上萬人說了一千年,但大家說的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兒。比如“陰陽”——是的,你沒看錯,就是被中醫(yī)高高供奉、哲學家口中念叨、朋友圈里配圖的那對黑白小魚。
問題在于:我們熟悉的“陰陽”這兩個字,它們其實并不配擁有“哲學本體”的光環(huán)。如果你愿意把時間花在翻書而不是轉發(fā)無意義的養(yǎng)生視頻,就會發(fā)現,真正揭示天地變化、寒暑輪回、晝夜交替的,并不是“陰”和“陽”,而是“侌”(yīn)與“昜”(yáng)。
我們先來翻翻《說文解字》,其中寫得明明白白:
“陰”,是暗,是“水之南、山之北”,說的是光照不到的地方。
“陽”,是“高明”,是陽光下的高地。
所以“陰陽”這兩個字,從一開始講的就不是哲學,而是——地理地貌的遮光分析。洛陽、湯陰、朝陽、背陰——這些才是“陰陽”這倆字的正確使用。
那真正承載形而上學意義的“陰陽”是什么?答案是一般人不認識的兩個冷門字:侌昜。
“侌”:云遮住太陽。
“昜”:開也。日光乍現。
侌昜,是在描述太陽的兩種狀態(tài)——遮蔽與顯現,是光明與黑暗的交替,是太陽狀態(tài)的動態(tài)轉換。天體運行的節(jié)律、自然變化的邏輯,從“侌昜”開始才真正具有“哲學范疇”。
對此,訓詁大師段玉裁說,“此陰陽正字也”可惜“陰陽行而侌昜廢矣”。對,就是那種“被錯字帶偏的文化悲劇”,你每天能看到,卻從沒意識到。
“侌昜”才是古人眼中世界變動本源的字詞。我們一直在念的“陰陽”,其實不過是表象的描述,“侌昜”才是真正的形而上范疇。這個訓詁結果,讓我們不得不嚴肅地問一句:2025年了,中醫(yī)大夫們,你們真的知道“陰陽”兩個字該怎么寫嗎?
中醫(yī)學的根,深深扎在這些核心概念里??墒牵瑩本┲嗅t(yī)藥大學賀娟教授所說,當下學界對“陰陽”的理解,已經是一鍋粥,教材都各講各的理,三本書三種解釋,連統(tǒng)一的定義都搞不定。更別說“侌昜”這個詞,基本絕跡于現代中醫(yī)教材與論文。
用莎士比亞老師的話描述當前中醫(yī)學界對于“陰陽”的理解,就是:“一千個中醫(yī)腦袋里就會有一千個陰陽概念”。在這一點上,賀娟教授和莎士比亞老師,有著穿越時空的一致看法。然而可怕的是,無論怎么理解哈姆雷特都不會鬧出人命,……
試想一個學科,理論核心概念未明、基本范疇不清、概念詮釋隨意,那它的臨床應用、技術創(chuàng)新、療效評估又從何談起?難怪有人說,中醫(yī)的問題不是沒有現代價值,而是現代人連它最基本的語義系統(tǒng)都沒搞懂!說到這里,聯(lián)想到那些信口雌黃、草菅人命的中醫(yī)“大師”們,不得不送他們一句孔夫子的文罵!
《大學》:“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span>
一個道理、一種學問、一門技術,如果自身不能了然于胸(自洽),是不可能給別人說明白的。自己尚且糊里糊涂,然而卻想給別人解釋明白,這種事兒壓根就是妄想,它成功的可能性是零。中醫(yī)界的混亂就在于此——所藏乎身不恕!行文至此,我不得不再次嚴肅地問一句:“陰陽”都不知道怎么寫,高喊弘揚中醫(yī)的底氣何來?
……
如果哲學是追問“何以可能”的藝術,那“侌昜”就是中醫(yī)學“何以成立”的關鍵原點。正本清源,考正“侌昜”,它不是一個冷僻字游戲,而是關乎我們如何理解世界、如何理解身體、如何理解生命運行節(jié)律的邏輯入口。
所以——校正“陰陽”,不僅是救病人的命,也是在救中醫(yī)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