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卷6有度詩解2擇人量功依法則治
題文詩:
群臣廢法,而行私重,輕公法矣.群臣數(shù)至,
能人之門,不至主廷;群臣百慮,私家之便,
不一圖國.屬數(shù)雖多,非所尊君;百官雖具,
非以任國;有主之名,而實托于,群臣之家.
亡國之廷,無憂人焉.廷無人者,非廷之衰;
家務相益,不務厚國;臣務相尊,不務尊君;
小臣奉祿,供養(yǎng)私交,不為官事.由主之不,
上斷于法,任下妄為.明主公正,使法擇人,
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弊,
敗者不飾,譽者不進,誹者弗退,君臣之間,
明辯易治,讎法即可.賢者為臣,北面委質(zhì),
無有二心;其在朝廷,不敢辭賤;其處軍旅,
不敢辭難;順上之為,從主之法,虛心待令,
而無是非.口不私言,目不私視,上盡制之.
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頭,下以修足;
清暖寒熱,不得不救;鏌铘傳體,不敢弗搏;
無私賢臣,事能之士.交不越鄉(xiāng),戚無百里;
貴賤非逾,愚智各得,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原文】繁體
若是,則群臣廢法而行私重,輕公法矣。數(shù)至能人之門,不一至主之廷;百慮私家之便,不一圖主之國。屬數(shù)雖多,非所尊君也;百官雖具,非所以任國也。然則主有人主之名,而實托于群臣之家也。
故臣曰:亡國之廷無人焉。廷無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務相益,不務厚國;大臣務相尊,而不務尊君;小臣奉祿養(yǎng)交,不以官爲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斷于法,而信下爲之也。故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敗者不可飾,譽者不能進,非者弗能退,則君臣之間明辯而易治,故主讎法則可也。
賢者之爲人臣,北面委質(zhì),無有二心。朝廷不敢辭賤,軍旅不敢辭難;順上之爲,從主之法,虛心以待令,而無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而上盡制之。爲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頭,下以修足;清暖寒熱,不得不救;鏌铘傳體,不敢弗搏慼,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故民不越鄉(xiāng)而交,無百裏之 慼(戚)。貴賤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原文】簡體
若是,則群臣廢法而行私重,輕公法矣。數(shù)至能人之門,不一至主之廷;百慮私家之便,不一圖主之國。屬數(shù)雖多,非所尊君也;百官雖具,非所以任國也。然則主有人主之名,而實托于群臣之家也。
故臣曰:亡國之廷無人焉。廷無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務相益,不務厚國;大臣務相尊,而不務尊君;小臣奉祿養(yǎng)交,不以官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斷于法,而信下為之也。故明主使法擇人,不自舉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敗者不可飾,譽者不能進,非者弗能退,則君臣之間明辯而易治,故主仇(讎)法則可也。
賢者之為人臣,北面委質(zhì),無有二心。朝廷不敢辭賤,軍旅不敢辭難;順上之為,從主之法,虛心以待令,而無是非也。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視,而上盡制之。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頭,下以修足;清暖寒熱,不得不救;鏌铘傳體,不敢弗搏慼,無私賢哲之臣,無私事能之士。故民不越鄉(xiāng)而交,無百里之感。貴賤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譯文】
像這樣下去,群臣就會廢棄法治而注重私利、輕視國法了。他們多次奔走奸臣門下,一次也不去君主朝廷;千方百計考慮私家的利益,一點也不為君主的國家著想。屬臣數(shù)目雖多,不能用來等奉君主;百官雖備,不能用來擔當國事。這樣,君主就徒有君主虛名,而實際上是依附于群臣(奸臣)之家的。
所以我說:衰弱國家的朝廷沒有憂國憂民的人在里邊。朝廷里邊沒有人,不是指朝廷里邊臣子少。私家致力于互謀私利,不致力于利國;大臣致力于互相推祟,不致力于尊奉君主;小臣拿俸祿供養(yǎng)私交,不把官職當回事。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由于君主在上不依法斷事,而聽憑臣下任意去干。所以明君用法選人,不用己意推舉;用法定功,不用己意測度。能干的人不可能埋沒,敗事的人不可能掩飾,徒有聲譽的人不可能升官,僅受非議的人不可能斥退,那么君主對臣下就辨得清楚而易于控制了,所以君主依法辦事就可以了。
品德高的人做臣子,面北獻禮,效忠君主,沒有二心。在朝廷不敢推辭賤事,在軍隊不敢推辭難事;順從君主的行為,遵從君主的法令,虛心等待命令,不挑弄是非。所以有嘴不因私事而說,有眼不因私事而看,君主控制著他們的一切。做臣子的,如同雙手,上用來理頭,下用來理腳;冷暖寒暑,不能不管;刀劍近身,不敢不拼。不要因私使用賢明臣子,不要因私使用智能之士。所以百姓不離鄉(xiāng)私交,沒有遠道的親戚。貴賤不僧越,愚智各得其所,這是治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