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365·
·第二章 五運六氣·
·第四節(jié) 六氣的關系結構·
六、運氣同化(064)
通過以上的闡述,我們知道,五運由值歲天干所化,叫做“天干化運”;六氣由值歲地支所化,叫做“地支紀氣”。如果某年五運與六氣的五行屬性相同,兩者相遇而產生的化合關系,叫做“運氣同化”。在六十花甲年中,運與氣有二十六年的同化關系。歲運有太過有不及,歲氣有司天有在泉,所以運氣同化有“同天化”與“同地化”的區(qū)別,共有天符、歲會、同天符、同歲會、太乙天符五種類型。
(一)天符、歲會與太乙天符。
天符是指歲運之氣與司天之氣五行屬性相符的關系,即歲運與天氣相符,這個叫“同天化”。
歲會是指歲運之氣與歲支之氣五行屬性相同。
太乙天符,既是天符又是歲會的年份叫做太乙天符。就是說,太乙天符是指歲運之氣與司天之氣、歲支之氣三氣相合而主令,稱“三合而治”。
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
微。
帝曰:何謂當位?岐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
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帝曰:非位何如?岐伯曰:歲不與會
也。
理解這段經文,首先要確立一個“位”的概念。位是指十二地支所處的方位,我們在“天干地支”一節(jié)已作過討論:正北子位,屬水;正南午位,屬火;正東卯位,屬木;正西酉位,屬金;辰戌丑未寄旺四隅,屬土。討論氣的盛衰,須將歲運與值年的年支掛起鉤來。歲運與年支不相合叫“非其位”,非其位的是邪氣,邪氣的變化相對嚴重;歲運與年支相符叫“當其位”,當其位的是正氣,變化輕微。
如木運遇到歲支卯年,火運遇到午年,土運遇到辰戌丑未之年,金運遇到酉年,水運遇到子年,就是當其位,專屬名稱叫“歲會”。歲會之年是運氣相對平和之年。如圖064-1:
圖064-1 歲會圖
在六十花甲年中,歲會共有八年,分別是丁卯、戊午、甲辰、甲戌、己丑、己未、乙酉、丙子。如丁卯年,天干丁之年行木運(“丁壬之年,木運統之”),地支卯五行屬木,就是“木運臨卯”。再如戊午年,天干戊之年行火運,歲支午五行屬火,就是“火運臨午”。其余依此類推。
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
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奈何?岐伯曰:天
之與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帝曰:天符歲會何如?岐伯曰:太一天符
之會也。
接下來討論天符。所謂“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為土濕(太陰)同化,“上”指司天之氣。在六十年中,天符共有十二年,分別是戊子、戊午、戊寅、戊申、丙辰、丙戌、丁巳、丁亥、乙卯、乙酉、己丑、己未。以戊子年為例:天干戊之年行火運(“戊癸之年,火運統之”),歲支子配少陰君火(“子午之上,少陰主之”,這就是“火運之歲,上見少陰”)。戊午年同此。其余依次類推。
我們發(fā)現,在十二個天符和八個歲會年中,有四年既是歲會又是天符,它們是:戊午、乙酉、己丑、己未,這四年稱為“太一天符”,有些古籍寫作太乙天符,表示歲運、歲支及司天之氣的五行屬性均相符合。如戊午年,天干戊五行屬火,年支午五行屬火,又是少陰君火司天,三者均為火,所以戊午年是太一天符年。如圖064-2:
帝曰:其貴賤何如?岐伯曰:天符為執(zhí)法,歲位為行令,太一天符為貴
人。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執(zhí)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
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
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所謂二火也。
(以上《素問·六微旨大論第六十八》3/6)
歲會、天符、太一天符這三類年份的氣候變化,對人體都有危害,只是程度不同?!秲冉洝穼q會比作行令官,天符比作執(zhí)法官,太一天符比作貴人?!靶辛睢敝旮惺懿⌒?,發(fā)病緩慢而持久;“執(zhí)法”之年感受病邪,發(fā)病快速而嚴重;“貴人”之年感受病邪,發(fā)病急暴而危殆。
在四柱命理學中,也非常重視天符和太一天符。若命主某一柱的干支為天符或太一天符,也稱“貴人”,如果還能順柱相生,那是貴不可言。這似乎與運氣學說的意義不同,其實這是一個主客易位的問題。在封建社會,老百姓眼中的貴人,與其說是施惠者,不如說是發(fā)難者,只有貴人才具備“難由我,誰敢興之”的豪氣,庶民如何能奈何得了他?只得五體投地,口稱貴人。只要貴人不發(fā)難,則庶民百姓福在其中了。封建社會老百姓對統治階級歌功頌德,比肩父母,由來尚矣。
“君位臣,臣位君”:指少陰君火與少陽相火的關系。二火在主氣客氣中都有位置。君火為君,相火為臣,如果少陰君火居客氣司天之位,加于主氣少陽相火之上,稱為君位臣,也叫上臨下,這是“順”,表示發(fā)病緩慢輕淺。反之,如果少陽相火居客氣司天之位,加于之氣少陰君火之上,稱為臣位君,為“逆”,表示發(fā)病急速。
(二)同天符,同歲會。
歲運之氣與客氣在泉之氣相合而同化的關系,叫做“同地化”。同地化有兩種,就是“同天符”和“同歲會”。歲運之氣有太過與不及的區(qū)分,當歲運太過之氣與客氣在泉之氣相合而同化,叫做同天符;當歲運不及之氣與在泉之氣相合而同化,叫做同歲會。
帝曰:五運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聞同地化者何謂也?岐伯曰:太過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過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歲也。
帝曰:愿聞其所謂也?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宮下加太陰,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陰,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陽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陽,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陽,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陰,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臨少陰,戊寅戊申太徵上臨少陽,丙辰丙戌太羽上臨太陽,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臨厥陰,乙卯乙酉少商上臨陽明。己丑己未,少宮上臨太陰。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歲,則不加不臨也。
同天化已如前述,我們這里只談同地化。
“甲辰甲戌太宮下加太陰”三句:太,太過;宮,五音宮屬土,句謂甲辰甲
戌之年土運太過,下加于太陰濕土之上;壬寅壬申之年,木運太過,下加厥陰風
木之上;庚子庚午之年,金運太過,下加陽明燥金之上。這三加共有六年,為太
過而加,就是“同天符”。
同理,癸巳癸亥之年,火運不及,下加少陽相火之上;辛丑辛未之年,水運
不及,下加太陽寒水之上;癸卯癸酉之年火運不及,下加少陰君火之上。這三加
也是六年,為不及而加,就是“同歲會”。如圖064-3:
圖064-3 同天符同歲會圖
帝曰:加者何謂?岐伯曰:太過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歲會也。帝曰:臨者何謂?岐伯曰:太過不及,皆曰天符,而變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以上《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 》9/22)
加與臨:將司天、中運、在泉視為上、中、下三位,中運居中。中運與司天同化,是以下臨于上,故稱上臨;中運與在泉同化,是以上加于下,故稱下加,下加屬于同地化。按照經文,有加有臨的共二十四年,其余是不加不臨的年份。
統計下來,運氣同化五種類型中,天符之年十二年(其中四年又是太一天符),歲會之年八年(其中四年又為太一天符),太一天符四年,同天符六年(其中二年又是歲會),同歲會之年六年,重復不計,則運氣同化之年共有二十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