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一曲漠北歌
文//百荷蹤影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這是昭君在和番路上填的一闕《怨詞》。道盡了昭君獨去漠北的孤寂、凄婉、幽怨。昭君和番演繹了一段凄怨迷離,令人哀傷,更令人敬佩的故事,昭君的美麗因為和番,更多了幾分悲壯和凄美的內(nèi)涵。
庭院深深,深幾許?宮廷深深,深似海。漢元帝時期,王昭君被皇帝選美選進深宮。在那個儲藏了三千佳麗的深宮大院,也和眾多年輕女子一樣,在遠離了親人,失去了自由,深宮大院的森嚴陳規(guī),無形的枷鎖,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她們:在這天堂般的地獄之內(nèi),只有期盼著皇帝某一日突發(fā)奇想,一道牌令召見。以實現(xiàn)她們一朝伴君王,光耀九族門庭的夢想。然而,東山日出,西山落,“樓頭桃李疏,池上芙蓉落?!?光陰如江水東流,落花隨波逐流,江河雖在,容顏易改,成批的宮女只為一夕走進皇宮,卻終身難以見到皇上一面,老死宮中。
昭君進宮數(shù)年,數(shù)年光陰空蹉跎,深宮似海,縱然萬般豪情,萬般無奈竟能與誰說?看著宮中裙裾飄飄,脂粉香濃的裙釵們整日梳洗妝扮,只為有朝一日得寵于皇上,昭君為她們辛酸,更為自己難過,難道自己不也是端端地擺好了姿勢,讓宮廷畫工毛延壽把自己最美的一面畫出來,目的還是希望自己最美麗的一面讓皇帝看到?在那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如云宮娥美女,朝朝暮暮都在盼望皇帝召見的深宮,昭君暗自慨嘆: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對于那些為了爭寵而勾心斗角的嬪妃宮娥,昭君心中多有微詞。她是傲然獨立的,她蔑視那些為爭寵而不擇手段的嬪妃,更同情她們的不幸,以及作為女兒身的凄涼和悲哀。然而,昭君卻也在無可奈何地等待著機會,她是一株玉樹臨風的臘梅,能夠傲雪開放,不必綠葉陪襯,自有凌雪傲霜的絕美。她怎能如那些云云女流,為見到君王,不惜花費銀兩,賄賂宮廷畫家毛延壽把自己畫得美麗些,再美麗些?(皇帝臨幸宮女都是依據(jù)宮廷畫家提供的畫像選拔)
昭君深信自己的美麗,更崇尚道德人心,她懂得女媧造人之初,人心都是善良的,只是這深宮的圍墻,這生存的殘酷,這人人都在邀寵的悲哀……昭君在無奈之余,更多的是不屑與鄙視。她蔑視甚至憎恨毛延壽的貪心,堅決不向?qū)m廷畫師毛延壽賄賂——點睛費。其實所謂的“點睛費”她早有耳聞:毛延壽畫像,畫到關(guān)鍵的部位時,就停筆了。向那些愛美的姑娘們索要點睛費,面部的表情生不生動,美不美麗。就看那“點睛費”的多少?那是隨著畫家的貪欲滿不滿足而定的。自信的王昭君,任憑毛延壽旁敲側(cè)擊,或者直奔主題:姑娘,“點睛費”可是神來之筆,關(guān)鍵是傳神,否則,皇上將看不到姑娘眉目間的神韻,試想,一個美目不能傳情的女子,還有何韻致呢?然而,昭君卻是坦然地說:“毛畫師,您就照著本色畫就好?!?/span>
毛延壽索賄不成,心如淬火的利刃,怎會甘心罷休?他要報復(fù)。他要在昭君美麗的臉上做文章,他要讓昭君美麗靈動的面頰出現(xiàn)瑕疵,且是講究迷信的帝王最最忌諱的那種瑕疵——克夫志。盡管皇帝三宮六院,嬪妃無數(shù);盡管他不會明媒正娶,把昭君當妻子。然而,怕死是人類的本性,更何況皇帝乃天子之尊,一個堂堂帝王,怎么能夠?qū)櫺乙粋€臉上長有“克夫志”的女子?
毛延壽靈犀一動,在昭君美麗的畫像上,最讓皇帝忌諱的面部上,添加了一顆滴淚痣。
昭君朝朝暮暮盼望皇帝召見。她希望以自己的美貌與才華,陪伴帝王,侍奉帝王。
然而,昭君失望了。昭君仍然在等待。
她聽說秦朝時期,有宮女在皇宮等待了三十六年,那是秦始皇從登基到退位的一個輪回。更是宮女一輩子的青春歲月。昭君不相信自己也要等“三十六年”。她暗暗地鼓勵自己:昭君,你一定可以的,你不但美貌,而且智慧,善良,你不會與那些老宮女同樣的命運。
后宮的妃子們勾心斗角地爭寵、爭實力、耍陰謀,甚至你死我活。為的就是鞏固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而一朝選進深宮,卻無緣與皇帝有一夜“恩愛”的宮女們,卻斗的是美麗與青春。她們表面上是同命相連的姐妹,內(nèi)心里卻只是恨不得誰也別比自己更亮麗,更出風頭,得到皇帝寵愛是一份福祉,是一份期盼的實現(xiàn),也是遭人嫉妒與誹謗的開始。然而,盡管那是虎穴狼窩,是赴湯蹈火,她們也要想盡一切辦法打扮自己的容貌,炫耀自己的青春,極盡嬌艷媚態(tài)地把自己展示給皇帝。那如花似玉的容貌,亭亭玉立的氣質(zhì)與風華,將永遠對每一個走進這深宮的女子,都是一份威脅,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情敵”。從這個意義上說,后宮三千佳麗,表面上一片鶯歌燕舞,花樣的世界,花樣年華,花樣容貌,背地里卻是陰沉灰暗,暗自揣度別人的心事,見了面姐姐妹妹的、地叫著,轉(zhuǎn)回身來卻是各懷心思,各打各的小九九,各自為戰(zhàn)地盤算皇帝那一畝三分地里的收獲。
她們除了自掃門前雪,還多了一份心思,暗地里打探別人瓦上雪為何是那樣干凈?在后宮最受關(guān)注的是:誰得寵了,誰失寵了,宮皇帝的新歡舊愛,在后宮永遠是一個最敏感的話題,女人與女人之間,最多的羨慕嫉妒恨,以及為了自身利益而相互陷害和殘殺?!巴鄳z”一詞,在后宮,那只是一件奢華的外衣而已。
昭君的美麗與智慧,在宮女們的眼中,那就是一束射人的光。光的魅力本來該使一個人生活得敞亮、開闊。然而,她面前的卻總是坎坷曲折,暗影重重。太陽可以發(fā)光、月亮可以發(fā)光、星辰可以發(fā)光,人世間如果沒有了光的燭照,人類該怎樣生活,甚至世間的一切生物、植物都將失去生命。然而,有時候被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對于那光的存在卻有著極為復(fù)雜的心理,王昭君就是那束讓宮女們敬慕、畏懼、嫉妒的光,那光,總是像芒刺一樣刺目。她們有時候敬慕、欽佩于昭君的美麗、智慧,為人的和善,對她熱情友愛,如同親姐妹。有時候又嫉妒昭君的美麗和智慧,就會對她冷若冰霜,甚至冷言冷語,三五天,十天半月的,大家商量好了似的,對她不理不睬。
深宮后院的梧桐隨著夜風澀澀傾訴,訴說對于重重思念,南郡花開花落,總有故鄉(xiāng)音容笑貌,長安路遠往不斷秋水,望不斷父母親人萬縷思念。王昭君天生麗質(zhì),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卻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
時光在慢慢等待中,流水般逝去,昭君已入宮數(shù)載。身邊的姐妹有的被皇帝寵幸之后,晉升為妃子,但不久即被皇上冷落,甚至打入人間地獄般的冷宮,過著孤苦冷寂的日子。昭君的希望之花由綻放到凋零,再由枯枝敗葉到花枝招展至蒼翠欲滴,這樣循環(huán)往復(fù)的季節(jié)輪回,帶來卻是深入骨髓的失望之痛。這一天,昭君郁悶至極,午飯過后,就在自己的別院幽幽漫步,以消解盤繞與心中的愁緒。不意間隱隱聽到隱隱悲泣之聲,她不由得壯了膽子細聽那哭聲的來源?原來那聲音是從別院旁邊一堵又厚又高得墻壁穿過來的,昭君疑惑自己聽覺出錯,便走近一些,在走近一些,她盡了最大努力,終于明白那是確確實實的奄奄悲泣。她盡力仰起頭顱,使自己高大一些,在高大一些,也好為那哭泣之聲,做些什么。然而,面對那高高的宮墻,耳聞那嚶嚶哭聲,她的一切努力都被挫傷得如此無奈,讓她一次次汗顏,一次次憂傷,一次次絕望。
昭君一次次深入“虎穴”,打探那哭泣之聲的來歷。她終于知道那是一位曾經(jīng)被皇帝專寵,又在嬪妃們的宮斗中做了另一位得寵秀女(后來的妃子)墊腳石,而被打入冷宮的嬪妃。也是孝元王皇后王政君為維護自己皇后地位而發(fā)動的宮廷暗斗中的犧牲品。昭君清清楚楚認識到宮廷險惡,在這如深淵,如墳?zāi)沟某良胖?,似乎醞釀著無數(shù)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索然看不見硝煙,卻是暗器傷人,生活在這樣的天堂般的地獄,且有著暗夜難明的煎熬。
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呼屠吾斯,標志漢匈戰(zhàn)爭結(jié)束,北方匈奴首領(lǐng)呼韓邪單于對漢稱臣,請求和親,以結(jié)永久之好。元帝慷慨答應(yīng),選一名才貌姣好的女子賜封為“公主”,嫁給匈奴王。消息傳來,使昭君暗淡的眼眸放出一絲亮光,她萌生了一種大膽的設(shè)想,為什么自己不能毛遂自薦,為北方邊關(guān)連年不斷的爭端,烽火常常熏染得朝廷堪憂,百姓遭受苦難和犧牲的國事盡一點微薄之力?遠嫁匈奴,為朝廷安危,為百姓平安做一點事情?一絲希望之光,終于點亮了她黯然無光的眸子,她要爭取這次機會,為自己的未來冒險賭一把,總比在深宮等死的好。
生命的價值,總是伴隨著智慧和勇敢放射光芒。
要去荒涼的漠北和親,眾多宮女們都在畏懼中退縮,她們寧愿做老死皇宮的剩女,也不愿到大漠古煙,荒涼寂然的漠北邊疆去做“寧胡閼氏”。但昭君卻勇敢地站出來,她要遠赴漠北和番,以身相許換取邊關(guān)穩(wěn)定,國家和平,百姓安寧。
久久冷落宮中的昭君,直至被元帝賜嫁給匈奴和親時,才得以見到元帝。昭君拜見元帝,元帝見昭君容貌明艷照人,皇宮頓然生輝。元帝后悔難言,又不得不履行君子之約。面對婀娜仙姿,端莊秀麗,面若桃花,膚若凝脂的昭君,元帝驚愕萬分,皇宮竟有如此裙釵?朕為何從來不知?然而,作為一國之君,怎能出爾反爾,帝王金口斷不能悔改。元帝賜豐厚嫁妝,下旨昭君奉詔漠北和親。
昭君和親的一應(yīng)大事安排就緒,元帝回到養(yǎng)心殿,此時此刻,他再次深悔自己艷福淺薄,后宮有如此佳麗,如今朕卻只能拱手相讓,為什么?!他再次翻閱宮女畫像,從中拿出昭君畫像再三審視,畫像上的昭君遠不如本人亮麗多姿,且媚眼下方明顯長著一顆滴淚痣,即克夫痣。元帝終于明白了。他招來畫師毛延壽質(zhì)問,毛唯唯諾諾無言以對……
元帝怒喝道:來人,拉出去?。?/span>
范曄在《后漢書》中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南匈奴傳》)。”
西漢為緩和漢、匈關(guān)系,嫁宗室女與匈奴單于。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多年,國力遭受重創(chuàng),百姓生命堪憂,邊界不得安寧。戰(zhàn)爭最終以西漢占上風,呼韓邪單于朝拜西漢,愿為西漢稱臣,元帝一時高興,便想到要犒賞這位遠道而來的客人,且禮物一定是貴重的,無與倫比的那種。他覺得人家都主動來拜訪求和了,再打下去,又能怎樣,就像兩個人打架,一方既然主動放下架子,要求和好,那就和為貴,誰愿意打啊,弄得民不聊生不說,皇帝也得操心費神,搞不好還要御駕親征,呼韓邪主動稱臣,元帝自然喜不自勝啊。所以要拿出誠意來安撫一下呼韓邪單于,他要讓這個遠在漠北的敵人永遠安心做西漢的臣國。因之,作為擁有著三宮六院的皇帝,首先想到的自然與呼韓邪單于聯(lián)姻——贈送美女。包括昭君在內(nèi),元帝選出五位美女,讓呼韓邪單于挑選一位對眼的結(jié)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
昭君應(yīng)皇帝召,上得殿來,漢庭頓然生輝,元帝驚愕失色,呼韓邪一眼鐘情。
西漢自高祖以來,歷代皇帝不論荒淫風流與否,其后宮蓄藏的美女,數(shù)量之眾,資質(zhì)之優(yōu),令人仰觀,令人唏噓,令人慨嘆?!拔涞壑畷r,宮人達數(shù)千”。武帝好大喜功又風流放蕩,他在宮中收納數(shù)千名宮娥、女樂,一方面恣意享樂,一方面以此顯示天子威儀。昭帝、宣帝效法武帝,把后宮美女置于園陵游樂,以滿足天下子民盡屬天子所有的霸王心理。元帝繼位后,嫌后宮女子年長色衰,下令選天下美女入宮,由于所選美女太多,來不及逐個召見,就令畫工毛延壽、樊青等宮廷畫師將美女圖畫好,送往皇帝的養(yǎng)心殿備選?;实墼陴B(yǎng)心殿就可隨意翻閱那些美貌女子的畫像,不定哪一眼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即可按圖索驥,一道牌令,便能改變了那美女命運。或賜予那女子封號,恩寵并至,或從此冷落,不再過問生死,皇帝的感情總不是一般女子所能夠左右,后宮的勾心斗角的狠毒,爭風吃醋的風波,都不是平常的善良女子能夠適應(yīng)。因此,進了皇宮,又幸運地受到皇帝寵幸的女子,人生際遇便是天堂地獄地上下無門,也就不甚奇怪了。
昭君進宮數(shù)載,無緣一見元帝,禍兮福兮?人生有很多時候,很多事情,答案都是那樣隱晦和曖昧,還是不去假設(shè)和猜測的好。
元帝錯失昭君,感到無比遺憾。盡管元帝心中不悅,醋意熏天。但又礙于帝王之尊,更重要的是帝王信譽,邊防安全,百姓安寧,社稷永固。這個有權(quán)擁有天下所有美色女子的大漢天子,不得不打起精神,為自己的“新歡”封賞,準備豐厚的嫁妝,為昭君遠嫁漠北送行。元帝忍痛割愛。昭君帶著嫁妝,帶著妹妹,帶著馬車,帶著番外和親的使命,遠嫁呼韓邪單于。
昭君終于得見天顏,且受到元帝專設(shè)的最高禮遇。
昭君辭別元帝,開始做遠嫁匈奴的準備。為了走出深宮,她要做葬身異鄉(xiāng),魂游異地的女鬼。無論前方是水是火,是山是崖,她都要勇敢向前,從容不迫。她在心里告誡自己,這就是昭君的命,是前生注定的天命,天命不可違。
昭君縱然是美麗,聰慧,勇敢無畏,又怎能違抗天命?!
此去前路迢迢,遠去漠北的路,苦寒荒涼,飛沙漫漫,風過處竟有多少生靈遭劫?但昭君無畏前往,唯一讓她魂夢繞的牽掛便是年邁的爹娘。昭君是父母的老生女,曾經(jīng)是爹娘手中的寶,如今要遠嫁匈奴那未知的荒涼之地,心中的苦楚不必細數(shù),正如漠北的飛沙一般不勝計算,又如縷縷蠶絲,纏繞糾結(jié),永無盡頭。
王昭君自動請纓擔當和親以維護和平重任。一朝辭君去,美名照漢庭。漢元帝一見昭君明艷照人的容顏,舉止端莊氣質(zhì)優(yōu)雅,玲瓏秀麗,千嬌百媚,一雙清純善美的眼眸,顧盼生輝,風情無數(shù)。后悔已晚,只好厲行前約。從此一段美艷凄婉的和番故事,就在人們向往和平的愿望中,開始口口相傳,以致千古不衰。然而,昭君辭別故土,和番路上有幾多坎坷,幾多磨難,蠻荒之地,陌生人群,她怎樣適應(yīng),怎樣生活?有著多少未知,多少磨難?乃是昭君自己,西漢元帝都難以預(yù)料的一場挑戰(zhàn)。
那是一個秋高氣爽的吉日良辰,昭君告別故土,一路北上。和番的隊伍一路向北,向北,車隊人馬,飲晨露,迎朝陽,日行夜宿。披一身塵煙,濺一路塵世嘆息、哀怨、雄風,向著大漠孤煙蠻荒之地,一路顛簸而去。載著元帝和整個西漢王朝的重托,載著西漢遠嫁“宗室女子”的豐厚陪嫁,更載著昭君一別故鄉(xiāng)兩茫茫的惆悵,北上、北上。
大漠之行,昭君做好了為西漢他鄉(xiāng)埋忠骨的思想準備。一去不復(fù)返的迢迢路途,對于昭君,每前進一步,就如同距離墓穴近了一步,而距離故鄉(xiāng)親人也遠了一步。昭君是肩負著和為母國換取和平安寧的重任前行的。她的心情沉重得如注滿了鉛塊,使她柔弱的肩膀幾乎承載不起??墒?,她必須鎮(zhèn)定自若地行進在車馬隊伍中,做出高貴的,昂揚的,傲視一切的模樣,因為在這個隊伍中大都是匈奴迎親的人馬。他要拿出大國“公主”的風范。
和番的隊伍,別長安、出潼關(guān)、渡黃河、過雁門;大漠孤煙,馬嘶雁鳴,聲聲哽咽,聲聲含情;那聲音撕扯出昭君背井離鄉(xiāng),離別親人的眼淚;牽動著昭君前路茫茫,柔腸百結(jié)的思緒;遙望荒涼大漠,不知何處是驛站,靜聽馬嘶雁鳴,不知哪縷為鄉(xiāng)音;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隨著和番的隊伍遠涉漠北。他們?nèi)招幸顾?,風雨兼程。在顛簸流離,艱辛跋涉的途中,腳下的路越走越遠,昭君的心越來越沉,望著漸行漸遠的故鄉(xiāng),悲從心生,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驅(qū)使著昭君大腦的每一個思維細胞,萬般感慨向誰訴說?她只有用填詞的方式表達自己孤寂落寞懷古的心緒,于是一首令人讀之落淚的詞作《漠北怨》誕生了。她在詞中寫道:“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弊x著這樣憂傷哀婉的詞句,淚水剎那間迷蒙了的雙眼。我似乎看見了昭君和番路上,矛盾復(fù)雜愁腸百結(jié)的摸樣;似看見她雍容端莊地坐在一架北去的馬車上,面容似有些疲勞,卻不失美麗;又見她是騎在一匹高頭大馬的背上,那馬是白色的,配著一架深紅色馬鞍,昭君一襲大紅披風,輕撫琴弦,奏起悲壯雄渾的《塞上曲》。琵琶聲聲, 嘈嘈切切,錯雜彈奏,彈奏著思鄉(xiāng)情,離別意;演奏著漠北和番的凜然正義,更彈奏著一去不返的悲壯;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悲怨的曲調(diào),看到那騎在高頭大馬上的美麗女子,竟忘記翕動翩飛的翅膀,而跌落在地上。從此, “落雁”之容就成為昭君的美麗容顏的代名詞。
其實,我一直在想,也許是和番旅途艱難,人馬眾多,糧草發(fā)生危機,隊伍中的弓箭手們發(fā)現(xiàn)雁陣,眼睛頓然放光,精神抖擻,紛紛搭箭拉弓,呼啦啦齊發(fā)弩箭,射下大雁。以代替匱乏的食物吧?!也未可知。權(quán)且相信“大雁自動墜落吧!”為美麗的昭君和番的壯舉增添一份神秘和圣潔。
歷時一年有余的和番遠征,從頭年秋季啟程至第二年夏季,和番隊伍終于到達漠北。昭君受到匈奴民族的盛大歡迎,且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匈奴王室妻子),邊關(guān)安寧始得保障,朝廷才能對邊關(guān)安全,國家和平高枕無憂。王昭君正是擔當了此任而來到漠北和親的。這一年,是公元前34年。昭君開始了她任重道遠的“閼氏”生涯,揭開了她作為“閼氏”故事開篇。
一代江山社稷維系于一個纖弱女子的婚姻,對于一個國家和朝廷是何樣的悲哀和尷尬?然而,歷朝歷代凡是步入政治婚姻的非權(quán)即貴,既是貴為天子也不例外,漢武帝與阿嬌就是一例。然而,昭君只是因為美貌,一朝進宮囿于深宮天堂中的地獄,為掙脫命運的羈絆,步入了政治婚姻的柵欄。遠去漠北的昭君得到的是夫君的寵愛,是后人的贊頌,更重要的是維護和實現(xiàn)了西漢與匈奴的和平相處。然而,有誰能夠真正了解,昭君在和番路上走得是多么艱辛?
昭君的政治婚姻最終演繹成一樁美滿和諧的婚姻,成就一段和親佳話,她以滿腔熱忱的愛國精神,對于漢文化的弘揚,以及漠北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都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她的美麗,賢淑和智慧贏得了呼韓邪單于對她的寵愛和信任,他對遠離故鄉(xiāng)的昭君體貼入微,尊重與呵護都讓昭君感到他鄉(xiāng)異國的暖意。在一次晉廟大禮儀式上,呼韓邪單于見昭君沉默無語,便關(guān)心地問道:“閼氏,是在想長安嗎?”昭君雙眸含情,望著夫君道:“我所有的一切都在匈奴,都和單于在一起。”
昭君深知自己身負的重任,遠離長安,他鄉(xiāng)漂泊,父母恩重,手足情深,天各一方。無論怎樣思念,都是千重山,萬重水地阻隔著。關(guān)山萬重,難以相見,只有夢里相牽。歷經(jīng)身心磨礪,盡管魂牽夢繞是母國親人,但那只是夢里的囈語,是午夜夢回的低吟淺唱,是流淌在心靈底部清泉。漠北才是她生死相依的家園。她終于把漠北當成了故鄉(xiāng)一樣熱愛,她愛著這片荒涼而美麗的大漠,她把漢文化傳遍漠北,內(nèi)陸的種植,養(yǎng)蠶、紡織都在昭君的影響下,得到了應(yīng)時的傳播。荒涼的漠北因為昭君深愛而日漸豐潤。昭君把日思夜想的故土、親人幻化成心靈深處的一縷幽魂,時刻伴隨著自己漂浮異鄉(xiāng)的心。單于的愛使昭君漂泊的心魂有了歸宿感,他們終于生了一個兒子,呼韓邪單于與昭君恩愛有加,昭君真的愛上了漠北,愛上了單于。然而,美滿的東西,總是最容易失去。僅僅兩年,呼韓邪單于就病逝于痼疾。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順理成章地成為雕陶莫皋的妻子。
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昭君大漠和親可以說是她人生歷程上光彩奪目的大寫意,是提升她人生價值,爭取幸福生活的精彩劇目。盡管她是在風口浪尖上踏浪而行,盡管她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遠離故土,寂寞而行,但她最終以自己的真誠和智慧,美麗和善良贏得了兩代單于的寵愛。這在我們漢族看來雖然是那樣的不堪和尷尬的亂倫,但昭君入鄉(xiāng)隨俗,她出色而光榮地完成了和親使命。為西漢,為漠北邊關(guān)贏得了休養(yǎng)生息的大好光陰,也為王氏家族贏得了榮耀。
昭君期望邊關(guān)穩(wěn)定,百姓生活安寧的愿望,以及甘愿犧牲自己的辛苦和付出終于沒有白費,她為大漢遠嫁漠北,深受呼韓邪、雕陶莫皋兩代單于的寵愛,為我們留下的生前名身后事,誰說不是車載斗量的財富?!昭君為雕陶莫皋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云,次女叫當,后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昭君以美麗的容顏超凡的智慧為匈奴與西漢的和平安寧做出了卓絕貢獻。
雕陶莫皋繼位十一年后去世。這一年,已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以三十五歲的燦爛盛年,參與匈奴的政治活動。在她的影響下,匈奴與西漢之間交往頻繁,和睦共處。單于多次派使臣訪問西漢。昭君的兄長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入宮侍奉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她的侄子王莽,先是“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后來玩弄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quán)——新朝,取代了西漢。王莽的新朝并沒有得到匈奴單于的認可。新單于認為對漢稱臣是匈奴上一代單于對西漢的承諾,加之昭君的制衡作用,兩國和平共處那是江湖義氣,是不能夠隨意更改的史實。如今時過境遷,漢室江山已經(jīng)被王莽竊取,匈奴不能夠繼續(xù)履行穩(wěn)定邊關(guān)的承諾,更不能向王莽篡奪權(quán)力之輩稱臣。你王莽算是那一道菜,何以為中國皇帝?于是邊疆戰(zhàn)事迭起,以致禍亂不斷蔓延。
原來安寧平和的邊疆,變成了烽煙迭起,將士廝殺的戰(zhàn)場,百姓疾苦日益加深,徭役賦稅變本加厲,田地荒蕪,饑民到處流浪,生靈涂炭的殘酷景象隨處可見。昭君眼見自己為和平做出的努力和犧牲毀于一旦,不久便在幽怨凄哀的絕望中病故。昭君被葬在大黑河南岸,內(nèi)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jù)說入秋以后塞外草色枯黃,惟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故稱為“青冢”。
關(guān)于“青冢”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蒙作青色,故云青冢?!薄度奔o游》上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shù)十里外,故曰青冢?!?/span>
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墳?zāi)挂来笄嗌?,傍黃河水,后人稱之為“青?!?。昭君終究故去,只有“青?!痹V說著那段故事,故事中有一位絕色女子,她琴棋書畫,歌舞彈唱樣樣精通,為人處事善良體恤,氣宇英姿,肌膚玉潤,具玉樹臨風之氣概,有報國不讓須眉之勇,又具歷來提到“青?!钡脑娋浜芏?。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冢上,行人為澆酒?!倍拍恋摹扒嘹G邦^隴水流,燕支山下暮云秋。”杜甫的“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詩人對于昭君漠北和親的悲壯與無奈刻畫得淋漓盡致,讀之令人動容。
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前后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了解昭君在出塞前后的悲苦之余,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更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xiàn)。“青?!蹦贡峡逃校骸耙簧須w朔漠,數(shù)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wèi)霍同?!?/span>
昭君有靈,青冢下的香魂也該是一種驚詫過后,自念一聲: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然而,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后來日益強盛,曾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占領(lǐng)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后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這對昭君的人生信念,也許又是一種難以預(yù)料的風景線,但青冢之下的香魂,再怎么英靈也是一種無奈吧?!
昭君和番,使西漢與匈奴友好相處達50多年。西漢邊關(guān)穩(wěn)定,政權(quán)得以鞏固,國家得以休養(yǎng)生息,人民安居樂業(yè)。昭君為聯(lián)結(jié)西漢與匈奴的友好關(guān)系做出了卓越貢獻。增強了漢族與匈奴之間的民族團結(jié),得到了西漢乃至后人的贊賞和紀念。她的子女后代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的和睦親善與團結(jié)都做出過巨大貢獻。因此,王昭君得到了自元以后歷代文人雅士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于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jié)的佳話。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余首,與之有關(guān)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等;近現(xiàn)代的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都有詩作贊昭君精神。
董必武曾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睆拇耍丫荒M臉的淚水和愁云,以一個民族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成為華夏各族人民大團結(jié)愿望的象征。
兩千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的一個普通女子——王昭君,能夠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正是因為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huán),投射在昭君這個創(chuàng)作本體上,映射出了奪目的光彩。在《漢宮秋》里,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和親后得到了幸福。
昭君究竟幸福與否?正如我們平常人慢飲生活這杯特制的茶水,冷暖自知。有許多時候,人生的價值,身后的名聲,與自身幸福毫無關(guān)聯(lián)。昭君到底幸福不幸福,讀一讀她的《漠北怨》便可一目了然。她在詩詞中寫道:“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芭桑。 養(yǎng)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雖得委禽,心有輝煌,我獨伊何,來往變常。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道阻且長。烏呼哀哉。憂心惻傷?!边@首凄惻悲怨的詩詞,始終是她命運的寫照,心靈的回音。
昭君是美麗的,她得到了以美色悅?cè)说臐h元帝的贊賞,以及呼韓邪單于和其子雕陶莫皋的寵愛;昭君是智慧的,她毅然出塞大義和親,為西漢和匈奴民族團結(jié)做出了卓絕的貢獻;昭君是不幸的,一個柔弱女子遠離故鄉(xiāng)親人,朝對荒漠孤煙,暮對夜色蒼茫,“道阻且長”試問,身處如此境況的女子,她除了維護自己生存的權(quán)力,又要適應(yīng)漠北黃沙遍野,蒼涼滿目惡劣的環(huán)境。然而,身負捍衛(wèi)西漢邊關(guān)和平,朝廷江山社稷穩(wěn)固的重任。這是她的使命,她沒有權(quán)力退縮,但每每夜深人靜之時,思念故土親人之時,那顆久經(jīng)風霜的心,依然禁不住“憂心惻傷”,酸澀刺痛。
2016.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