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區(qū)里有一個叫小土豆的男孩,比萱萱大一歲,父母可能工作比較忙,平時都是看奶奶帶他出來玩。他們才搬到這里的時候,奶奶第一次帶著小土豆下樓玩兒,萱萱和其他小朋友都很熱情的邀請土豆一塊玩,但沒想到小土豆立馬躲到了奶奶身后,不愿意和小朋友一塊玩,看起來很害怕的樣子。小土豆奶奶便對他說:“小朋友都很喜歡你,想和你一起玩兒,別害羞了,快過去吧”。但不管奶奶怎么說,小土豆還是不愿意上前,最后小土豆奶奶失去了耐心,大聲訓斥道:“你這孩子可真沒出息,在家里嘰嘰喳喳的,怎么一到外面就變成啞巴了?一個男孩子膽子這么小,真是丟人”。
聽到奶奶這么說,小土豆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這讓奶奶更加生氣了,最后小土豆哭著被奶奶帶回了家,后來小土豆和孩子們慢慢熟悉了以后,也愿意和孩子們一起玩兒了,但大多數(shù)時候他還是自己默默的待在一旁,看別人玩的火熱。小土豆奶奶和我們聊天的時候忍不住嘆氣道:”這孩子在家里很聽話,也很懂事,但就是膽子太小了,看到生人就害怕,家里來了客人就立馬躲到房間里,晚上也不敢一個人上廁所,特別怕黑,他爸媽也不管,這以后長大了可怎么辦呀,我總不能保護他一輩子啊?!捌鋵嵪裥⊥炼惯@樣膽小內向的孩子并不少,這讓許多家長都很頭疼,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那么我們就首先要搞清楚孩子膽小怕生的原因。
那么對于孩子膽小的情況,父母該怎么做?
1、過少接觸外人
有的孩子從小就光待在家里,尤其是老人照看的孩子,除了父母、長輩,很少和同齡的小朋友在一塊玩耍,所以接觸外人的機會比較少,這樣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不到鍛煉,所以在見到生人的時候會害怕,依賴性較強,無法獨立的適應環(huán)境,所以家長要多帶孩子去戶外活動一下,這樣能讓孩子與別人有更多的交流,慢慢的克服自身的膽小和害羞。
2、經常的指責、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歡“批評式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習慣用教育的口吻對孩子說,其實孩子內心極度渴望被父母肯定、贊賞,如果父母能夸獎孩子幾句,孩子會比得到任何獎品都要開心,而且也更有前進的動力。但我們中國的父母總喜歡將自己孩子的短處與別的孩子的長處相比,本意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殊不知,這很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變得自卑膽小。
3、保護過度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有的小孩在前面跑的時候,家長總會在后面喊著,慢點慢點,別跑了會摔倒的?,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于孩子總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什么都舍不得讓孩子去體驗與感受,但殊不知過度的保護會讓孩子失去面對陌生事物的勇氣,讓孩子變得膽小,正是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才養(yǎng)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一旦離開了父母這個“保護傘”,孩子會變得不知所措。
那么對于孩子膽小的情況,父母該怎么做?
1、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初生牛犢不怕虎,沒有哪個孩子是天生就膽小的,孩子膽小怕事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所致,覺得周圍的一切對他都有敵意,所以才會一直想要逃避。當孩子有安全感之后,她會知道自己是安全的,所以也就沒有那么恐懼,自然會更加自信大膽,所以父母從小就要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但安全感是一種什么感覺呢?在我看來,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它深深影響著每個人的存在狀態(tài),一個人只有擁有基本的安全感,才能感覺放松,更好地體驗到輕松、愉快、自在的情緒,否則他們會深深地陷入恐懼中,很難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2、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誰的孩子之所以內向明天主要是因為孩子缺乏自信心導致的,所以家長平時不要總是指責孩子,以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對孩子多多鼓勵,讓孩子學會自我肯定,如果孩子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也要耐心的引導,并鼓勵他下次可以做好,這樣可以避免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
3、放手鍛煉孩子,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事情
現(xiàn)在很多孩子都是溫室里的花朵,一旦離開了大人的保護,就會變得膽小怕事,所以家長們要放手鍛煉孩子,讓孩子自己處理一些問題,就可以讓孩子的膽子變得大一些,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的事情一手包辦,孩子就會失去獨立的能力,所以我們家長一定要把鍛煉的機會還給孩子,平時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堅強的毅力,鼓勵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對于有的孩子來說,膽小認生也并不是壞事,處于,而是孩子處在某個特定年齡的正常反應,是新生命對世界的試探和敬畏,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早早的就給孩子貼上膽小內向的標簽,不然孩子真的可能就會變成家長口中所說的那樣,家長應該要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這種陌生焦慮,相信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慢慢適應并有所改變,而且也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找到合適的辦法引導孩子,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良好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