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之爭
《新唐書》載:“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陰結(jié)豪杰,招納亡命,與晉陽令劉文靜謀舉大事。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懼不見聽。高祖留守太原,領(lǐng)晉陽宮監(jiān),而所善客裴寂為副監(jiān),世民陰與寂謀,寂因選晉陽宮人私侍高祖。高祖過寂飲酒,酒酣從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驚?!?/p>
為了逼李淵起兵反隋,18歲的李世民不惜坑爹,用美人計逼其就范。當然你可以說都是裴寂和劉文靜的主意??蓻]有李世民拍板,誰敢陷害這位皇親國戚?李淵可是隋煬帝如假包換的親表兄。不管如何被動,李淵畢竟喝了酒、躺了龍床、睡了帝妃。這足以讓他的家族灰飛煙滅!李世民的托兒裴寂趁機勸李淵起兵造反,一來可免滅族之災,二可得大隋江山。面對滔天大禍,李淵哪里還有退路?
公元617年,李淵扯起反隋大旗,于太原正式起兵!
作為策劃者,烽火狼煙完美地激發(fā)出了李世民的軍事才能。自從16歲隨云定興出征,隋煬帝在雁門被圍,他獻疑兵之計解圍后就一發(fā)不可收,晉陽首義,破薛舉、宋老生、劉武周、宋金剛,攻克洛陽,擒王世充和竇建德,其功無人能比。上陣親兄弟,打仗父子兵。在兒子們的鼎力配合下,李淵于公元618年5月稱帝建唐。之后為統(tǒng)一全國,先后進行了六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光秦王李世民就指揮了四次,且次次大捷。
赫赫戰(zhàn)功堆積起來的不是滿足和驕傲,而是失落和失衡。李世民有勇有謀,剛毅果斷,所向披靡,戰(zhàn)無不勝。他覺得自己才是開疆拓土、指點江山的不二人選。可優(yōu)秀和機遇從來就不對等。按照皇室法則,只有嫡長子才有資格繼承皇位,要怪只能怪他娘??粗頌樘拥拇蟾绾退牡茉絹碓绞軐?,郁悶成疾的李世民終于心理走偏?!巴跽咧?,非我莫屬”。很快,以洛陽為中心,山東為半徑,各路豪杰為中堅力量的秦府集團,就對李建成的東宮地位甚至李淵的皇權(quán)形成了嚴重威脅。
624年,李淵到長安以北的宜君縣仁智宮避暑,李世民、李元吉隨從,李建成留守。不久手下密報,太子李建成暗通慶州都督楊文干謀反。李淵即命李建成見駕。驚恐萬分的太子沒有聽從部下趁機起兵的建議,選擇了孤身請罪。楊文干得知李建成被囚,立馬施救。李淵一面調(diào)查,一面派李世民平叛,并許諾成功后改立他為太子。結(jié)果沒等李世民起兵,楊文干就死于內(nèi)訌。高祖放太子回京,責兄弟不睦,將太子府的王珪、韋挺和秦王府的杜淹流放。
司馬光在寫《資治通鑒》時,引用了唐朝劉餗《隋唐嘉話》中“人妄告東宮”之句,道出“楊文干事件”乃是李世民一手策劃。
老謀深算的李淵洗清了李建成之冤后并沒有兌現(xiàn)諾言,李世民失望之余,又弄了一出“醉酒”。他在李建成的家宴上狂喝,然后吐血數(shù)升,以給父皇造成一種喝酒中毒的假象。李淵則再次證明了太子清白,之后將兩人各打二十大板。接連失利,李世民知道自己在父皇心中誠信已無,索性放出大招兒,說大哥和四弟染指后宮嬪妃。這下可把李淵驚著了。他不相信兩個兒子會干出這等齷齪之事,可面對秦王提供的細節(jié),還是讓老皇帝做出了第二天早朝與兩個兒子當面對質(zhì)的決定。要的就是這,只要大哥四弟一起出現(xiàn),所有的夢想都會成真。
626年7月2日,對李氏家族來講是可怕的一天。李建成和李元吉聽候父皇召喚,騎馬直奔皇宮。走到玄武門時,李元吉覺察有異,當看到李世民一臉殺機,慌忙搭弓應(yīng)對,李建成則像傻子一樣呆掉。李世民沒有絲毫猶豫,從容拉弓射殺了大哥,李元吉被亂刀砍死。之后李世民又把兄弟二人遺下的共十個兒子斬草除根。
柔術(shù)的魅力
李淵震驚之余始悟:李世民的哭,一為“訴冤”,二是逼宮。宰相陳叔達乘機進言:“秦王功蓋宇宙,率土歸心,如果把他立為太子,委以重任,天下就可太平無事?!崩匣实鄢聊貉矍斑@個兒子連手足都能殺,更遑論他這個風燭殘年的老頭子?盡管自己在位不過九年,可為了李氏家業(yè),為了大唐江山,也為了自己,遜位是唯一正確選擇!李淵順水推舟:“善,此吾素心也。”
接下來,李淵冊立李世民為太子,并詔告天下:“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后奏聞?!眱蓚€月之后,李淵正式為李世民舉行了登基儀式,將他送上了權(quán)力寶座,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這等于給李世民制造的這場命案披上了一件華麗外衣,為他的繼位打上了合法標簽。
不知道李世民是不是從同室操戈的慘烈中生出悔意。李世民強迫自己放下壓力,換上笑臉。他把李建成的黨羽全部收歸麾下,并放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凡破壞君臣關(guān)系者一律斬殺?!杜f唐書·劉文靜傳》載,626年10月,李世民封賞功臣。除了劉文靜,被封國公的43人全是實封戶。食1500戶、1000戶、900戶各不相等。11月,他又降封宗室。理由是:“朕為天子,所以養(yǎng)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yǎng)己之宗族乎!”接著又在囚犯身上做文章。
大理寺卿奏,400名將于秋后處斬的死囚日夜痛哭,影響很壞,建議提前用刑。李世民了解到囚犯們并不怕死,只是死期臨近心愿未了。李世民沉思良久,有了主意。第二天早朝,他宣布將死囚全部放歸。這激起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李世民主意已定,親自到監(jiān)獄宣布:“朕知道你們是罪人,但上天有好生之德,聽說有人還未了結(jié)家中后事,朕恩準爾等先行返家,處理完后事再回獄受刑,爾等以為如何?”囚犯們?nèi)看舻?,醒悟過來后,磕頭如搗蒜……
第二年秋天,400名囚犯無一漏缺,全部歸案。全城百姓無不心悅誠服,齊呼“吾皇萬萬歲!”這一招兒豈止收買了一座城?歐陽修在《縱囚論》中說:唐太宗的做法有悖人情,違反法度,是沽名釣譽的一種手段。
不管怎樣,明君風范初顯。
權(quán)力過渡
649年,太宗一病不起之際,依然擔心著他的帝國。他將太子李治叫到床前:“李勣為人可靠,但你太年輕又無恩于他,恐難以駕馭。這樣,我找個理由將李勣趕走,我死后,你把他召回來,授仆射一職,這樣他才會為你所用。”李世民隨即將李勣貶往邊關(guān)。李勣沒有絲毫猶豫,家不回,衣服沒換,立馬離京。這番洞察秋毫和雷厲風行對得起他“智多星”的美譽。
高宗繼位后即將李勣調(diào)回,加官晉爵,委以重任。
《左傳·昭公二十年》中載孔子言:“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边@個度,李世民把握得恰到好處。不懂權(quán)術(shù)邁不開,只講權(quán)術(shù)走不遠。慶幸,在陷入恐懼之際,李世民做出了打造盛世的決定!靠著智慧和手段,加上開明超前的好政策,他成功地將唐朝發(fā)展成了空前遼闊的多民族國家,使“貞觀之治”流傳千古!
曾經(jīng),李世民殺兄奪位、一心想把四弟的妃子楊氏納為皇后、數(shù)次叫囂著殺死魏征那個鄉(xiāng)巴佬、嗜好丹藥、晚年奢侈無度、好大喜功、盲目征高麗……這些為人不齒比起他一手打造的帝國,只能算作是葉底的蒼蠅吧。那璀璨的花瓣兒,是誰也不能否認的怒放!
“玄武門之變”開啟了權(quán)力之旅,權(quán)術(shù)馭國打造了完美盛世!如果沒有那場血腥之變時不時地暗中干預,誰能說得清唐朝的命運走向?
摘自 | 《領(lǐng)導文萃》2020年7月下
稿件來源 | 《文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