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的十月十九日夜(陰歷),宋太祖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入皇宮飲酒,當晚趙光義留宿在皇宮。第二天清晨,趙匡胤卻忽然崩逝而去。二十一日,其弟晉王趙光義即位,史上稱其為宋太宗。但歷史上卻留下了斧聲燭影的迷題,更有民間傳言,說趙光義殺兄奪位。只因為這事實在太巧合了,畢竟趙匡胤去世之前,最后的時刻是和趙光義在一起,事實真相也就扯不太清楚了。
另有說法是,當年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在自己臨終之前,召趙普入宮記錄遺言,命宋太祖趙匡胤死后,皇位兄終弟繼,傳位于弟趙光義,趙光義再傳位于趙光美,趙光美之后再傳位于趙匡胤的兒子。這種安排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像后周那樣,因繼位的皇帝年紀太小,而被他人篡位的風險,老趙家原來就是這么上位的。遺書擬就后封藏于金匱之中,故稱之為“金匱之盟”。
趙匡胤死后,留下一位嬌妻,皇后宋氏,這年才24歲。后宮移主,宋氏也被移居偏僻宮殿中安置。而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也先后去世。公元984年,趙廷美(后避諱趙光義改名)被趙光義屢屢貶斥,舉家遷至房州,在遷居至房縣后不久,趙光美就因為憂悸成疾,不治而亡。
趙匡胤的皇后宋氏也在996年病逝,然而,趙光義卻既不給她上謚號,也不許她與宋太祖趙匡胤合葬,更不讓其牌位進皇家太廟,只將宋氏草草安葬在趙匡胤陵墓的附近。這令當時及后世之人都為之不平,趙光義缺乏一顆感恩的心,如此對待皇兄的妻子及兒子,讓人感到不齒。
民間野史還有趙光義強幸南唐李后主李煜的皇后小周后,甚至還安排畫師將其過程描繪下來,以供其觀賞。野史部分雖不足為信,但他毒殺李煜是真的。其弟弟也被逼的憂憤而死,這樣自己的江山就可以永續(xù)傳承了??珊芸靾髴阶约旱膬簩O身上,趙光義的長子趙元佐,自幼聰明機警,精通武藝,善于騎射,還曾經出征過太原、幽薊,卻因叔父趙廷美冤死而酒后發(fā)瘋,焚燒宮殿,被廢為庶人。
次子趙元僖成為中意的皇位繼承人,但他卻在992年農歷十一月,早朝回府后,突然感覺身體不適,不久便去世了。在次子不明不白暴死后,再有提立儲之人都被趙光義貶斥到嶺南,便無人再敢言立皇儲之事。只到995年,趙光義感到自己原來的箭傷發(fā)作,恐怕時日無多,才在宰相寇準的建議下立三子壽王趙恒為皇太子。他就是后來與遼國達成“澶淵之盟”的那位宋真宗。
宋真宗繼位后其兒女也是接連夭折,最后只有一個兒子成人,就是后來的宋仁宗趙禎。宋仁宗還算是位以仁孝著稱的皇帝,曾經重用范仲淹,在對西夏的戰(zhàn)爭中也有所斬獲,但未能扭轉大的格局。仁宗兒子卻是早亡,只好從堂兄那里過繼一個兒子為皇子,再往后來到了宋徽宗靖康年間,金軍攻破東京汴梁,太宗趙光義的后裔,北宋皇室都被擄掠到金國為奴,只有后來的宋高宗趙構中途得以逃脫,其兒女卻均夭折,趙構也被驚嚇得一蹶不振,從此絕后。
史書中有記載,宋高宗趙構在元祐太后“異夢”的警嚇中醒悟,不再尋找太宗趙光義的子嗣,而是把宋太祖的后裔找出來立為皇子,這樣南宋后來的皇位又還給了宋太祖趙匡胤的后人。 宋太宗趙光義是否做了不少缺德之事,眾說紛紜、難辯真?zhèn)???哨ぺぶ凶杂刑煲?,報應循環(huán)、天理昭昭,善惡之事終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