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遼寧日報
同學們有了委屈和壓力時,就會找到老師和心理咨詢師傾訴一番。
“知心小屋”、“心情氧吧”、“心靈故鄉(xiāng)”,這樣一個又一個浪漫而溫馨的詞匯,其實是同學們給學校里的心理咨詢室起的名字。有了委屈,有了壓力,同學們就到心理咨詢室和老師談談心,或者到宣泄室和玩具熊搏斗一番……緊張的心情得到了緩解,郁悶的情緒得到了釋放,走出門外,臉上又洋溢出喜悅的笑容!
心理和生理就像鳥兒不可缺失的兩只翅膀,身心和諧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標志。目前在錦州,城市的90%、農村近一半的學校建立了這樣的心理咨詢室。
今年8月28日,錦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正式成立。當天,“錦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網站”開通儀式以及“導航心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展”開展儀式同時舉行,標志著錦州市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擬辦的十件實事圓滿完成,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了社會化和網絡化建設的軌道。
令人心痛的一幕
這是發(fā)生在高考考場的真實一幕:2005年6月7日,高考第一天,錦州市某考場。當監(jiān)考老師把第一科試卷發(fā)到考生手中時,一名女同學看著題目忽然胡言亂語起來,隨即把自己的試卷撕得粉碎,又起身去撕打身邊的一名女同學,試圖把她的試卷也毀掉。
有關人員立即把這名考生帶離考場,送到錦州市康寧醫(yī)院,她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據(jù)了解,這名發(fā)病的女同學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就已經有異常表現(xiàn):焦慮、煩躁、情緒激動……然而這些明顯的心理障礙癥狀卻未引起身邊人的重視,大家都認為要高考了,緊張是必然的。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卻給我們留下了一連串的思考:假如家長的心理健康意識強烈些,發(fā)現(xiàn)孩子有異常反應馬上去醫(yī)院或心理診所進行咨詢或治療,孩子在考場發(fā)病的幾率會不會減少?如果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到位,學生具備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識和自我心理保健能力,是不是就可以完全避免這類極端事情的發(fā)生?雖然在考場發(fā)作神經性疾病的學生在錦州市只發(fā)生一例,而在所有考生中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tài)、承受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折磨的學生還有多少?
2005年,中共錦州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協(xié)調市教育局、市教師進修學院組成專項調查組,對錦州市城鄉(xiāng)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一次大規(guī)模的調查。這是一次史無前例的調查。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調查組的足跡遍布全市城鄉(xiāng)。他們通過問卷調查、量表檢測、座談訪談、個案訪問等形式,下發(fā)了測試量表和調查問卷1.5萬份,被調查學生5000名。調查組還多次召開了由專家學者、心理教師、中小學校長、班主任、學生及家長代表參加的座談會、研討會,走訪了全市6家心理健康專業(yè)機構以及康寧醫(yī)院、工讀學校、公安局、中級人民法院等部門,形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關于錦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與思考》的調查報告。
成長的煩惱
錦州晨曦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主任李晨長期從事心理健康研究和診治,他曾接待過一位有網絡成癮傾向的中學生。這名中學生從小就跟父母嚴重不和,母親極力貶低父親家族的所作所為并尋求兒子的支持,結果形成了一個三角沖突。長此以往,孩子覺得在家中是個被忽視的人,逐漸迷戀上網,甚至曠課、拒絕上學。上中學時,孩子已看破“紅塵”,對未來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而感到無聊,不得不在網絡上消磨時間。
李晨接待的這名中學生患有網絡成癮癥,是當前較為典型的一種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錦州市對城鄉(xiāng)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大規(guī)模調查得出了這樣的基本結論:據(jù)對全市4897名學生的14691份有效量表和調查問卷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未成年人中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或不健康心理傾向的問題比較普遍。調查結果顯示,在個別方面有異常心理和行為問題的比例是33.34%,其中小學生占25.85%;初中生占33.39%;高中生占40.78%(中學生平均37.13%)。有嚴重心理行為問題(重度心理疾?。┑谋壤?.6%,其中小學生占1.85%,初中生占1.32%,高中生占1.65%。雖然有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比例不大,但中學生有異常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已經超過了35%的全國平均水平。
關于這些成長的煩惱,歸納起來集中在這5個方面:恐怖傾向、沖動傾向、身體癥狀、焦慮傾向、自責傾向。不健康心理也是引發(fā)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根源。一份由錦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供的數(shù)據(jù)顯示:2003年,錦州市未成年人犯罪70人,2004年多達105人,一年中增長50%。其中多為故意傷害、搶劫、盜竊和流氓罪。大多數(shù)犯罪未成年人都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有的甚至是嚴重心理疾病患者。在對錦州市工讀學校學生的一對一訪談中了解到,幾乎百分之百的曾經結伙打架、傷害、搶劫的學生,都有比較嚴重的沖動、偏執(zhí)、逆反等不健康心理傾向。
一位同學在宣泄室和玩具熊“搏斗”。
“導航心靈”揚帆起航
一石激起千層浪。關于錦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這篇調查報告引起了錦州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思考。錦州市委主要領導對調查報告做了重要批示,調查報告也引起了中央、省等有關部門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
上世紀末,美國興起的一場名為“積極心理學”的學術運動,提倡用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眾多的心理現(xiàn)象和問題。積極心理學理論在錦州得到了高度重視和推廣。以“導航心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探究”為題,錦州市組織力量系統(tǒng)研究,形成了近30篇有重大理論和實踐價值的研究成果。一時間,“關注孩子心靈成長”、“激發(fā)孩子學習動力”、“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教會孩子面對困難”成為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共同呼吁。
錦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始走上以人為本,預防、救治、關愛、發(fā)展“四位一體”和全過程、全方位、全時空、全員化的發(fā)展道路。錦州市審時度勢、把握機遇,果斷啟動了以培養(yǎng)青少年形成“高尚品德,健全人格”為宗旨,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理論指導,以構筑“三大體系”、辦好“十件實事”為支撐的“導航心靈――錦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
為了使“導航心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深入人心、自成體系,推進十件實事的落實,錦州市先后下發(fā)了《關于在全市實施“導航心靈――錦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的意見》、《關于深入實施“導航心靈――錦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做好相關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對心理健康的軟硬件建設和辦好“十件實事”作了系統(tǒng)安排。
2006年10月,錦州市成立了由20多個相關部門領導參加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各縣(市)區(qū)、各學校短時間內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