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諸侯國除了功臣與宗親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的諸侯國為夏商方國與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部落,其中的原因是商朝雖然被周所滅,但是周武王滅商其實是依賴其他諸侯國的幫助。周朝只是滅商聯(lián)盟的發(fā)起者與領導者,這些滅商諸侯國很多都是商朝的附庸國,后來反叛到周朝陣營。西周早期,國力沒有達到能號令諸侯的地步,對這些商朝遺國采取封侯的政舉,以穩(wěn)定諸侯國,其中就有宋國。
宋微子,又稱微子啟,子姓,名啟。微是國號,子是爵位,開宋國后稱宋微子。
宋微子是商王帝乙庶子,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與商紂王是同母兄弟,只是生微子啟的時候其母還未封妃,所以微子啟只能是庶子。嫡長子繼承制是在周朝確立,當時商王帝乙立幼不立長,微子啟是商紂王主要的政治對手,將商朝的統(tǒng)治集團幾乎一分為二。
微子啟在商朝末期逃離殷商,商朝滅亡后微子啟跪周武王,周武王恢復微子啟爵位。
周公平武庚之亂(武庚是商紂王之子,商滅后封為殷侯)后任用微子啟在洛邑治理殷頑民,告之國號為宋。
微子啟
宋微仲,子姓,宋氏,名衍,又稱仲衍,微子啟之弟,帝辛之兄。
宋公稽,子姓,宋氏,名稽,宋微仲之子。.
宋丁公,子姓,宋氏,名申,謚號丁。宋公稽之子。
宋前愍公,子姓,宋氏,名共。宋國有兩個宋愍公,為了區(qū)分子共稱為宋前愍公。
宋煬公,子姓,宋氏,名熙,宋丁公之子,宋前愍公之弟。
宋前愍公傳位于弟不傳子,宋煬公被宋前愍公次子所殺。
宋厲公,子姓,宋氏,名鮒祀,宋前緡公次子。
宋厲公殺宋煬公,欲將國君之位傳給兄長,兄長不肯接受,于是自立為宋厲公。
宋僖公,又稱宋厘公,子姓,宋氏,名舉,宋厲公之子。公元前858年—公元前831年在位,共28年。
宋惠公,子姓,宋氏,名覵,宋厘公之子。公元前830年—公元前800年在位,在位31年。
宋哀公,子姓,宋氏,名不詳,宋惠公之子。在位僅一年,公元前800年在位。
宋戴公,子姓,宋氏,名白 ,宋哀公之子。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在位。
宋戴公一生節(jié)儉,愛民如子。在位時停止釀酒,釀好的酒封存只用接待外賓和祭祀,遇到災情開倉放糧救濟。
宋戴公后人以謚號“戴”為姓,宋戴公為戴姓始祖。后世子孫逐漸發(fā)展出一百多個姓氏。
宋戴公
宋武公,子姓,宋氏,名司空,宋戴公之子。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在位,共18年。
宋武公生女為魯惠公夫人,生魯桓公。
宋宣公,子姓,宋氏,名力。宋武公之子。公元前747年-公元前729年在位。
宋宣公疼愛自己的弟弟超過自己的兒子,傳位于弟弟。
宋穆公,子姓,宋氏,名和,宋武公之子,宋宣公之弟,公元前728年-公元前720年在位。
宋穆公感恩兄長傳弟不傳子,堅持要將國君之位傳給侄子與夷,侄子與夷是宋宣公太子。當時禮制已經認為父死子繼,宋宣公和宋穆公的做法違背了禮制,大臣都勸宋穆公傳位給兒子不要傳給侄子,宋穆公不聽,驅逐自己的兒子離開宋國,到鄭國居住,傳位給侄子與夷。
宋穆公
宋殤公,子姓,宋氏,名與夷。公元前719年-公元前710年在位,共10年。
宋殤公好戰(zhàn),在位十年卻征戰(zhàn)十一場,百姓苦不堪言。
宋殤公不朝貢周天子,鄭國討伐,與鄭國戰(zhàn),敗。
宋殤公以孔父嘉為司馬,華督為太宰。華督貪孔父嘉之妻,殺孔父嘉。宋殤公大怒,被華督所弒。
宋莊公,子姓,宋氏,名馮,宋穆公之子,公元前710年-公元前691年在位。
太宰華督弒君后從鄭國迎回公子馮,為宋莊公。
宋莊公時鄭莊公去世,鄭昭公繼位。鄭昭公弟弟公子突的母親雍姞是宋國雍氏之女,雍氏深受宋莊公的寵愛。宋莊公干預鄭國內政,擁立公子突為鄭厲公。
宋莊公多次征戰(zhàn)諸侯,大多勝出。伐鄭次數(shù)最多。
宋后愍公,子姓,宋氏,名捷。公元前691年-公元前682年在位。
早期宋后愍公聯(lián)合魯、齊、陳、蔡四國一同攻打衛(wèi)國。
宋、齊兩國聯(lián)合抗魯,在乘丘被魯國大敗。
乘丘之戰(zhàn)中宋將來南宮萬被俘,宋國請魯國釋放南宮萬,南宮萬回宋后宋后愍公對南宮萬不尊重。南宮萬因此怨恨宋后愍公,被南宮萬所弒。
宋后廢公,子姓,宋氏,名游。宋后愍公之弟。公元前682年在位,僅一年。
南宮萬弒君后立子游為君,驅逐宋后愍公另一個弟弟公子御說和宋后愍公的諸公子。
后來諸公子們和宋國大夫殺南宮萬,弒宋后廢公。
宋桓公,子姓,宋氏,名御說,宋莊公之子,宋后愍公之弟,公元前681年-公元前651年在位。
宋桓公在位后聯(lián)合諸侯國平定宋國內亂。
宋桓公多次參加諸侯會盟,同齊、鄭等諸侯國講和。
宋桓公內政最突出的整頓了宋國王室,讓原本混亂的王室安定。
宋襄公,子姓,宋氏,名茲甫。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51年-公元前637年在位。
宋襄公繼位后以庶兄目夷為相,參與齊桓公發(fā)起的諸侯會盟,統(tǒng)一齊國盟約。在葵丘答應齊桓公幫忙照顧公子昭(齊孝公)。
齊桓公去世后,諸侯霸主空缺,宋襄公一心想要代替齊桓公的霸主地位,與楚爭霸。
宋襄公討伐鄭國,與救鄭的楚兵展開泓水之戰(zhàn)。楚兵強大,宋襄公講究'仁義',要待楚兵渡河列陣后再戰(zhàn),結果大敗受傷,次年傷重而死,后葬于襄陵。此時諸侯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已經逐步轉移成改國為郡的戰(zhàn)國兼并戰(zhàn)爭,堅持禮制作戰(zhàn)的宋襄公此舉一度淪為諸侯笑柄。
宋成公,子姓,宋氏,名王臣,宋襄公之子,在位十七年,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0年在位。
宋成公與晉文公同年繼位,宋襄公有恩于晉文公,楚國圍宋,宋成公求援于晉文公。曹、衛(wèi)羞辱過晉文公,晉文公為報私仇,攻伐曹、衛(wèi)以解宋圍,與楚戰(zhàn)于城濮,楚兵去,晉稱霸。
宋后廢公,子姓,名御,宋襄公之子,宋成公之弟,在位僅一年,公元前619年在位。
宋成公時,宋后廢公為公子御,公子御殺宋成公太子與宋國大司馬,自立為君,后被宋人弒。
宋昭公,子姓,宋氏,名杵臼,宋成公之子,公元前619年—公元前611年在位。
宋人弒宋后廢公后,擁立宋成公幼子為國君,為宋昭公。
宋昭公最后政變被殺。
宋文公,子姓,宋氏,名鮑 ,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
宋昭公暴虐無道,在國內沒有太多人依附。嫡祖母聯(lián)合大臣剪除宋昭公黨羽后弒君,擁立庶弟公子鮑為君。
宋文公為人賢明,受到國人擁戴。在位時遭遇鄭、楚兩國伐宋,宋國皆敗。
宋共公,子姓,宋氏,名瑕,宋文公之子。公元前589年—公元前576年在位。
宋共公為避水禍,遷都相城,之后又將都城遷回商丘。
宋共公時,與晉、楚結盟。
宋平公,子姓,宋氏,名成,宋共公之子。在位44年,公元前575年-公元前532年在位。
宋平公時諸侯國多次攻宋。
宋平公說服晉、楚兩國停戰(zhàn),平分霸權。
宋元公,子姓,宋氏,名佐,宋平公之子。公元前531年-公元前517年在位。
宋元公與魯、晉、衛(wèi)、鄭等國國君在平丘會見。
宋元公在位時,有卿族華氏、向氏。宋元公不喜華氏、向氏,兩氏叛亂,隨后宋元公與兩氏講和。
公元前521年,晉、曹相繼出兵救宋,聯(lián)軍連敗華氏,圍困于南里,華登赴楚國求援。公元前520年,楚遣使向宋元公施壓,迫其赦免華氏。華氏族流亡至楚,內亂至此平息。
宋景公,子姓,宋氏,名欒,宋元公之子。公元前516年—公元前453年在位。
宋景公寵信佞臣向魋,導致三位兄弟逃亡他國,隨后叛亂;不久,大臣樂大心跟著叛變。
宋景公無子,有養(yǎng)子。
宋后昭公,子姓,宋氏,名德。公元前453年-公元前404年在位。
宋后昭公為宋景公養(yǎng)子,宋景公去世后擊殺太子,自立為君。
宋后昭公請墨子參政,為大夫。
楚國兩次圍困宋國國都,未能攻克。
晚年任用戴歡為大宰,司城皇專政,二人互相殘殺。后司城子罕擊敗戴歡,又將昭公驅逐,出亡于鄙,后潛心改過,三年后復位。
宋悼公,子姓,宋氏,名購由,宋后昭公之子。在位8年,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96年在位。
宋悼公時,宋國已經衰落。
宋休公,子姓,宋氏,名田,宋悼公之子。在位23年,公元前385年-公元前363年在位。
宋桓侯,又稱宋后桓公、宋辟公,子姓,名辟兵,或名辟,宋休公之子。在位7年,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56年在位。
宋桓侯昏庸。
宋剔成君,子姓,戴氏,名剔成,又名罕,宋國君主宋戴公后裔,宋桓候之臣。
宋剔成君為戴氏,與宋氏同宗,為宋戴公后裔。宋剔成君廢宋桓侯自立,在位時間不清楚。
宋康王,亦稱宋王偃、宋獻王 ,子姓,戴氏,名偃,宋剔成君之弟 ,戰(zhàn)國時期宋國最后一任國君,公元前328年-公元前286年在位。
宋康王打敗齊、魏、楚三國,滅掉滕國等國。
宋康王乃是武力奪位,宋剔成君逃亡齊國。
宋康王對內殘暴統(tǒng)治,宋國發(fā)生內亂,齊國趁機攻宋,宋滅國。
葉史評曰:
宋國作為殷商勢力中的諸侯國,宋侯微子啟的選擇與殷侯武庚的選擇完全不同,殷侯武庚選擇叛亂,試圖滅周;宋侯微子啟選擇順從周朝,以諸侯國的形式延續(xù)殷商。微子啟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順應了時代的發(fā)展,給予了殷商一脈最后一點希望。
宋國歷代國君不乏雄主,宋襄公時更是能稱霸諸侯,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可見宋國積累下來的實力并不弱。
宋國最后的一位君王宋康王,作為宋國的亡國之君存在爭議?!妒酚洝分杏涊d宋康王的形象為正面,其能力也有目共睹,能憑宋國衰落已久的國力打敗齊、魏、楚戰(zhàn)國七雄中三雄,足以列為雄主。宋康王的形象應該是被刻意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