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唐朝最有作為的皇帝,被后世譽為千古一帝,對于李世民來說,這一輩子的政績得到了后人的充分認可,但是卻有一個天大的污點無論如何也抹不掉,那就是李世民的皇位是從他爹和哥哥的手里奪來的,玄武門政變確實是一次非常不光彩的奪位之變,李世民為了黑他哥哥李建成,故意篡改歷史,說李建成好色無能,淫亂后宮,實屬十惡不赦。
但實際上李建成本人非常賢明,因此手底下也聚集了很多文臣武將,比如唐太宗年間的著名大臣魏征原來就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對李建成忠心耿耿,甚至還建議李建成殺掉李世民,如果李建成能聽從魏征的建議,先下手為強,那么就不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了,實際上當時李建成雖然名義上是大唐王朝未來合法的繼承人,但是對于李建成來說,始終有一個最大的威脅就是李世民,李世民當時的權力已經(jīng)非常大了,甚至達到了和太子平起平坐的地步。那么李世民在登基之前,他的權勢到底有多大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義寧元年(617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這一點李淵確實要感謝李世民,也證明了李世民確實很有政治眼光,當時反抗隋朝已經(jīng)是天下大勢,如果固守殘隋必然要玉石俱焚,當時天下大亂,起義軍已經(jīng)如星星之火,到處燎原,此時最明智的出路就是順勢而動。歷史證明李世民這一步棋走對了,李淵后來為了表彰李世民的功績,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tǒng)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并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
后來又在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李世民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三路伏兵于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武德元年(618年)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進封秦王。此時李世民已經(jīng)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小高峰,李建成也感覺到了李世民對自己的威脅,而李世民也在蠢蠢欲動,開始打起了太子的主意。
李淵對這位有勇有謀的兒子非常滿意,李淵覺得以李世民的功績,簡直到了封無可封的地步,因此在加官進爵的基礎上,竟然又賜給了李世民三個鑄錢爐,這就意味著李世民集團的發(fā)展永遠不會因為錢的事情發(fā)愁了,李世民也正是在此基礎上招兵買馬,籠絡了一批忠臣良將,比如尉遲恭、秦瓊、程咬金等人,這些人都為后來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事變立下了汗馬功勞,李世民雖然是一代明主,但是如果歷史能夠改變,太子李建成如能順利即位,估計做的也不會比李世民差,因為當時朝廷上的很多大臣都曾經(jīng)稱贊李建成的賢德,只是歷史沒給李建成這個機會,所以才成就了后來的貞觀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