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家中常說:平常心即是道的智慧。
人生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隨遇而安,一切隨緣,不執(zhí)念,不痛苦,當然也不會刻意。
王陽明曾說這樣一句話:“只是個物來順應(yīng),不要著一分意思,便心體廓然大公,得其本體之正了。”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于很多事情物來順應(yīng)的態(tài)度就好,一切順應(yīng)自然,不要太過于執(zhí)著內(nèi)心,便能胸懷坦然,便是心體本正的一個道理。
內(nèi)心狹隘就是禍根,內(nèi)心寬廣就是福門,不要把自己局限在狹小的空間里面郁郁寡歡,也不要讓自己因為某一些小事而自尋煩惱。心胸寬廣的人,他的世界才能比別人更加開闊。
反觀的一些心胸狹隘的人,因為放不下人生的一些煩惱,讓自己陷于痛苦之中。
很多人說善良的人都有福報善良,就是因為他內(nèi)心平和溫柔,這樣的人內(nèi)心是一種寬廣,反之,人生對于他來說就是一場煎熬。
在國學文化《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
人情世態(tài),倏忽萬端,不宜認得太真堯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屬后來誰。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
人情的冷暖,世態(tài)的炎涼,都是變化莫測的,不應(yīng)該看得太過于認真。邵堯夫就說:“昨天所說的那個我,今天已經(jīng)變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會變成誰,我們?nèi)绻苓@樣思考,就可以消解心中的牽掛了。
在內(nèi)心,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變的,人生是不斷變換和更改的,具體的答案也沒有一個準則。
正所謂說物極必反,日中則虧,永遠不要用同一種心態(tài)看待這個世界,更重要的是,不要對于這個世界太有的執(zhí)念。
當下無論好壞,一切坦然待之,人生快樂是必須的,痛苦也是必然的,而執(zhí)著卻是多余的。
從前有兩個年輕人去爬山,走到山腳下的時候問旁邊的一棵大樹說:“大樹,這個就是世上最高的山嗎?”
大樹說:“是的。”
這兩個年輕人笑了一下,就說:“等我回來,你想要什么,我?guī)Ыo你?!?div style="height:15px;">
那個大 樹愣了一下就說:“如果你真的能爬到山頂,就把你那一刻不想要的東西給我就行了?!?div style="height:15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