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一種豆制品雖然大家偶爾會吃,但對它的認知稍顯不足。這種豆制品,就是豆豉。
這種豆制品,營養(yǎng)更比大豆強
豆豉是由黃豆或黑豆(多是黃豆),經過發(fā)酵而得的大豆制品。它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溶血栓等功能,被譽為“營養(yǎng)豆”。
雖說豆豉只是一種不起眼的豆制品,但比起大豆,它的營養(yǎng)物質更豐富,比如:
1. 豆豉中的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含量也大大提升了。
2. 豆豉中的大豆異黃酮,不但含量有所增加,還更利于人體吸收。大豆異黃酮在抗腫瘤、抗氧化、防治老年人毛細血管脆弱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
3. 豆豉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低聚糖,可大量增加腸道中的雙歧桿菌,有利于改善腸道功能。
4. 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豆豉溶栓酶,有溶解血栓的功能,能預防腦血栓,對改善大腦的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癡呆都有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大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會妨礙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因此吃大豆時容易脹氣。但在豆豉的發(fā)酵過程中,胰蛋白酶抑制物被破壞了,因此吃豆豉不會脹氣。
這種“長壽豆”,開胃、助眠、散風寒
豆豉是一種藥食兩用的好食材,它除了調味,還能治病防病。一般按口味以及發(fā)酵方式,將其分為咸豆豉和淡豆豉。
雖然同為豆豉,但兩種豆豉的作用卻大不相同。咸豆豉(常被簡稱為“豆豉”),主要是食用。 而淡豆豉主要是藥用,有退熱作用。
先說豆豉。它一般作為家常調味品使用,可以消除烹飪魚、肉時的腥臊味,可以使一些肉質較為粗糙的食物變得容易消化。
總之,豆豉有促食欲、助消化的作用。
再說淡豆豉。中醫(yī)認為,淡豆豉能升能散,可以開胃消食、祛風散寒、治療水土不服。
具體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會遇到不順心的事,但又得不到適當宣泄,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煩、胸悶,胸中有發(fā)熱感、火燒感、失眠等不適。
而豆豉善發(fā)散,能夠使憋悶在心中的郁氣得以發(fā)散、煩熱得以宣發(fā)。
除了能發(fā)散心里的郁氣外,淡豆豉還能發(fā)散淤滯在肌表的寒氣,可用于治療風寒感冒。
說了這么多,生活中該怎么吃豆豉和淡豆豉呢?
一款食療方,冬治感冒超有用
它可以直接食用,比如拌上香油等作料做小菜;或用豆豉炒菜,香味十足;或蒸豆豉,口味特別鮮;或可調制成豉汁,用于給菜肴調味。
注意:豆豉的加工過程中加了鹽和其他配料,因此用它做菜時要減少調味料的使用。
至于淡豆豉,小編推薦一個食療方。
姜蔥豆豉豆腐湯
食材:淡豆豉15克,蔥5條、生姜4片、豆腐2大塊
豆腐煎至微黃后,與淡豆豉和生姜一起下鍋煲,加適量清水,煮沸后改中火滾30分鐘,下蔥白,稍滾后下鹽便可,需趁熱飲。
養(yǎng)生功效:中醫(yī)認為,蔥白可發(fā)汗解表、散寒通陽。生姜可散寒、溫胃、止嘔。淡豆豉既能透散表邪,又能宣散郁熱,發(fā)汗解表之力較為平穩(wěn)。
在感冒初起時,食用此湯有助于緩解喉嚨癢、打噴嚏、流鼻水等不適現象,可以較快地驅寒發(fā)汗。
注意:此湯適合風寒感冒初起或癥狀較輕人群,若是高熱、全身癥狀明顯,須去醫(yī)院就醫(yī)。此外,風熱感冒不宜用。
點個 “在看” 就跟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