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 姓名 學(xué)號
題 次
一
二
三
四
總 分
得 分
一、 基礎(chǔ)知識(42分,其中1—12每小題3分)
1.選出下列選項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人焉廋哉(sòu) 黨同伐異(fá) 餒(něi)在其中
B.便辟(pì) 鱗次櫛比(zhì) 一簞食(dān)
C.曲肱(gōng) 便佞之友(nìng) 仁者樂山(yào)
D.煩瑣(suǒ) 誨人不倦(huǐ) 孫以出之(xùn)
2.下列詞語中書寫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
A.放肆 氣餒 襁褓 舉一返三 B.接踵 遷徙 諂媚逢迎 暴虎憑河
C.俸祿 奸佞 輔仁 以德抱怨 D.篤厚 逾越 反躬自省 中道而廢
3.下列各項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非不說子之道 君取于吳 B.君子義以為質(zhì) 侃侃如也
C.斯遠鄙倍矣 忠告而善道之 D.女奚不曰 知者不失人
4.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A.賢賢易色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詞 B.正顏色,斯近信矣 夫子欲寡其過而未能也
C.飯疏食 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 D.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
5.下列各項中,加點字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小人比而不周 古之學(xué)者為己 B.唯仁者好人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C.群居終日 東里子產(chǎn)潤色之 D.視其所以 仍舊貫,如之何
6.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依于仁,游于藝(游戲) 君子質(zhì)而已矣(本質(zhì)純真樸實)
B.孫以出之(出去) 可使為之宰也(主管)
C.不患無位(擔憂)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指責(zé))
D.小人之過也必文(掩飾) 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責(zé)備)
7.下列各項中加點字解釋全錯的一項是( )
A.斯遠鄙倍矣(邊境) 御人以口給(敏捷)
B.雍也仁而不佞(有口才) 鮮矣仁(少)
C.夫子為衛(wèi)君乎(替,給) 君子矜而不爭 (夸耀)
D.人焉廋哉(隱藏) 侍于君子有三愆(美德)
8.選出對下列加點字的意義與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
①曰:“如斯而已乎?” ②我欲仁,斯仁至矣
③為之,猶賢乎已 ④君子曰:學(xué)不可以已
A.①②同,③④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同
9.下列對加點“以”字意思和用法的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②以勇氣聞于諸侯 ③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④愿以十五城請易璧
A.①②相同 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 ③④也不同
10.下列有四組文言句子,選出對每組中加點字的意思或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 )
第一組:①堯舜其猶病諸 ②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 ③不知其仁也
第二組:①德之不修,學(xué)之不講 ②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③謂之吳孟子
第三組:①求為可知也 ②為之,猶賢乎已 ③為同姓
第四組:①小人之過也必文 ②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③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A.第一組中,三個“其”均可譯為“他”或“他的”。
B.第二組中,三個“之”均是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必譯出。
C.第三組中,三個“為”意思各不同,依次為:被—做,從事—因為
D.第四組中,三個“也”字的用法各不相同。
11.選出下列各句中與例句句式類型相同的一項 ( )
例:甚矣,汝之不惠
A. 不患莫己知 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B. 修己以敬 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
C. 何以報德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D.小人哉,樊須也 巧言令色,鮮矣仁
12.下列有關(guān)文學(xué)常識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
A.《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論語》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B.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魯國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論語》是我國古代最早的語錄體著作,后收入儒家“五經(jīng)”之列。
D.在《君子之風(fēng)》中孔子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貧樂道的思想和樂以忘憂的心境。
13.課文名句默寫(任選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 。
(2)子曰:“ ,小人喻于利。”
(3)子在川上,曰:“ ,不舍晝夜。”
(4)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 , ,益矣。
(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 。
(6)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
(7)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
(8) ,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 , ;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二、課內(nèi)閱讀(25分)
(一) 閱讀下列語段,回答14~16題。(13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zé)于人,則遠怨矣。”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4.解釋下列加點詞語:(每個1分,共4分)
(1)君子周而不比 (2)友便佞,損矣
(3)事君數(shù) (4)以友輔仁
15.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每句3分,共6分)
(1)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答: 。
(2)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答: 。
16.對待朋友的錯誤行為,孔子認為應(yīng)采取怎樣的做法?(3分)
答: 。
(二)閱讀下列語段,回答17~20題。(12分)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5·27)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19·21
子夏說:“小人之過也必文。”(19·8)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7·31)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14·27)
17.解釋文中加點字詞的意思:(每個1分,共3分)
①已矣乎( ) ②人皆仰之( ) ③君而知禮( )
18.依據(jù)上下文,在括號內(nèi)補寫出下面兩個句子所省略的內(nèi)容。(每空1分,共3分)
①孔子退,( )揖巫馬期而進之曰 ②巫馬期以( )告( )
19.翻譯下列各句:(每句2分,共4分)
①小人之過也必文。
答: 。
②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答: 。
20.對于人之“過”,孔子發(fā)表了哪些觀點?請分條簡要說明,至少兩條。(2分)
答: 。
三、課外閱讀(20分)
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回答21~25題。
魯定公問于顏回曰:“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對曰:“善則善矣。雖然,其馬將必俠。”定公色不悅,謂左右曰:“君子固有誣人也。”顏回退。
后三日,牧來訴之曰:“東野畢之馬俠,兩驂曳兩服入于廄。”公聞之,越席而起,出駕召顏回?;刂?,公曰:“前日寡人問吾子以東野畢之御,而子曰‘善則善矣,其馬將佚’,不識吾子奚何以知之?”顏回對曰:“以政知之。昔者帝舜巧于使民,造父巧于使馬。舜不窮其民力,造父不窮其馬力。是以舜無佚民,造父無佚馬。今東野畢之御也,升馬執(zhí)轡,銜體正矣;步驟馳騁,朝禮畢矣;歷險致遠,馬力盡矣,然而擾乃求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誠若吾子之言也。吾于之言,其義大矣,愿少進乎?”顏回曰:“臣聞之,鳥窮則啄,獸窮則攫,人窮則作,馬窮則佚。自古至今,未有窮其下而能危者也。”公悅,遂以告孔子。孔子對曰:“夫其所以為顏回者,此之類也。豈足多哉!” (選自《孔子家語· 顏回》 )
2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君子固有誣人也 固:原來 B.昔者帝舜巧于使民 巧:靈巧
C.是以舜無佚民 是:此,這 D.豈足多哉 多:稱贊
2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魯定公問于顏回曰 勾踐說于國人曰
B.子亦聞東野畢之善御乎?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C.善則善矣 此則國人之罪也
D.舜不窮其民力 樊噲側(cè)其盾以撞
23.下列對魯定公由“不悅”轉(zhuǎn)而為“悅”的原因的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顏回的話在政事方面給魯定公以有益的啟示?! .顏回能公正地評價東野畢的馭術(shù)。
C.顏回詳盡地分析了“馬窮則佚”的原因?! ?nbsp; D.顏回準確地預(yù)測了東野畢“馬將佚”。
24.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魯定公開始認為顏回對東野畢有偏見,后來,在掌管畜牧的官員的進諫下,他改變了自己的看法。
B.顏回認為,不管是馭馬,還是使民,都要持之有方,否則就會產(chǎn)生嚴重的后果。
C.顏回認為東野畢的馭馬技能雖然比較高明,但他同造父一樣,都遠未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D.魯定公心悅誠服地向孔子轉(zhuǎn)述了顏回的話,孔子分析了顏回之所以成為顏回的心理原因。
25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 分)
(1)公聞之,越席而起,促駕召顏回。(3分)
答: 。
(2)不識吾子奚以知之?(2分)
答: 。
(3)自古及今,未有窮其下而能無危者也。(3分)
答: 。
四、片斷寫作(13分)
26.閱讀下面《論語》中的一個名句,在右邊對話欄中舉一個名人事例并加以說明佐證,不少于80字。(5分)
原文: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
如日月之食焉。過也,
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對話欄
例如
27.仿照下面示例,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為所供句子也寫一段評析,100字左右。(8分)
示例:
【原文】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nèi)自訟者也。”
【評析】古往今來,人們往往能夠一眼看到別人的錯誤與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錯誤。即使有人明知自己有錯,也因顧及面子或其他原因而拒絕承認錯誤,更談不上從內(nèi)心去責(zé)備自己了。甚至有的人,自己犯了錯誤,非但不去認真檢查自己,反而把責(zé)任推到別人頭上,這是一種十足的偽君子??鬃诱f他沒有見過有自知之明、有錯即改的人。其實,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當中,我們見到的偽君子這種人還少嗎?
【原文】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評
析
:
高中語文《論語》選讀(6—10)第二單元同步測試卷(參考答案)
(1—12每小題3分,共36分)
1.C (A廋sōu ;B辟bì,櫛;D誨huì)
2.D(A返—反,B憑—馮C抱—報)
3.B(A說—悅,取—娶;C倍—背,道—導(dǎo);D女-汝,知—智)
4.A(例句和A項均為形作意動;B都是形作使動;C都是名作動;D動詞的使動用法)
5.C(A周:(古)不團結(jié),(今)不周到;學(xué)者:(古)求學(xué)的人,(今)學(xué)有所成的人。B好人:(古)喜愛人,(今)品行好的人;夫人:(古)那個人,(今)對自己或他人妻子的敬稱。D所以:(古)所做的,(今)表因果關(guān)系的連詞,因此;仍舊:(古)沿襲過去的,(今)仍然)
6.D(A游:廣泛涉獵;B出:談?wù)?;C過:超過)
7.C(A鄙:粗野,鄙陋;B全對;C為:幫助,矜:莊重自持;D愆:罪過,過失
8.D(①代詞,這樣;②副詞,那么;③④動詞,停止)
9.C(A、B項均介詞,憑借,靠;C連詞,來;D介詞,用)
10.C(第一組中,其①是語氣助詞,表揣測,可譯為“恐怕,大概”; 其②是指示代詞,可譯為“那個”;其③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他”。 第二組中,之①是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不必譯出;之②是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不必譯出;③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她”。 第四組中,也①和也③都是句中語氣助詞表句中停頓,而也②則是句末語氣助詞,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呢”)
11.D(D與例句均是主謂倒裝句,A均是否定句賓語前置句,B均是狀語后置句,C均是疑問句賓語前置句)
12.C(《論語》不屬“五經(jīng)”之列)
13. (1)有殺身以成仁(2)君子喻于義(3)逝者如斯夫(4)友直,友諒,友多聞(5)人之將死,其言也善。(6)君子學(xué)以致其道。(7)敏于事而慎于言 (8)博學(xué)而篤志(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任選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4.(1)勾結(jié)(2)巧言善辯(3)頻繁(4)輔助 (每個1分,共4分)
15.(1)人的過錯,各自取決于他所屬的類別。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是)仁德了。(2)那用什么來回報恩德呢?應(yīng)該用正直來回報仇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每句3分,共6分)
16.孔子認為對待朋友的錯誤行為一方面不能袖手旁觀,要忠言相勸,但是如果朋友不聽就算了,不要再自取其辱。(3分)
17.①算了吧②敬仰③如果(每個1分,共3分)
18.①陳司敗②之(指代陳司敗之言) 孔子(每空1分,共3分)
19.①小人一旦犯了錯就一定會竭力掩飾。②我真是幸運,如果我犯了錯,人們就一定會發(fā)覺。(每句2分,共4分)
20.①人都會犯錯;②一般人大都見過而不能自責(zé),而君子能見過就改;③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卻千方百計地加以掩飾;④言過其實是可恥的。(至少要寫出兩條)(2分)
21.B (巧:高妙,擅長)(3分)
22.C (A都是介詞,可譯為“對”;B都是結(jié)構(gòu)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用;C前“則”是連詞,表示并列關(guān)系,后“則”是副詞,表示判斷,可譯為“是”;D都是代詞,指代前面的人物。)(3分)
23.A (A項陳述的是中心重點)(3分)
24.C(A中“在掌管畜牧的官員的進諫下” 轉(zhuǎn)述有誤,應(yīng)該是聽了掌管畜牧的官員的回報,證實顏回判斷的正確后,通過深入的對話明白了。B 中的錯誤在于“他同造父一樣”,這里是說他不能像造父那樣“不窮其馬力”。D項的錯誤在于“孔子分析了顏回之所以成為顏回的心理原因。” 意思應(yīng)該是孔子分析了顏回有這方面的認識能力。)(3分)
25. (1)魯定公聽說了這件事,離開坐席站起來,派人招顏回來(派人把顏回招來)。(3 分)(2)不知道您憑什么知道這件事? (2分)(3)從古到今,沒有聽說使他的臣民窮困而國家沒有危險的啊。(3 分)(共8 分)
26.略。(原文要點講的是即使君子也會犯錯,但他們勇于改過;所以所舉例子要恰當,古今中外名人即均可,但事實一定要確鑿;舉例后一定要結(jié)合原文稍事展開一下說明。)(5分)
27.僅供參考:這句話極為精煉,但含義深刻??鬃酉M藗兩僬f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夸夸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但到頭來,一件實事未做,給集體和他人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這真是害人又害己。因此,對照孔子所說的這句話,有此類習(xí)慣的人,似乎應(yīng)當攬鏡自照,有所警戒了。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