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談錢不傷感情,不談才傷你的感情。
回避或不敢談最后受傷的是你。
談薪資是每個面試者的必經(jīng)之路。
小達使出洪荒之力,通過采訪互聯(lián)網(wǎng)、貿易、電子、機械等行業(yè)的資深HRM和十余位職場資深人士,總結提煉出薪資談判技巧,如果你能深刻領會并靈活運用,找工作跳槽工資至少漲20%,甚至翻番都可能。
跳槽談薪
有人認為工資談判作用不大,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有人認為公司的薪酬結構是固定的,談也白談;。
說的對,你沒能力和價值,這工資談判無從談起;公司都有自己的薪酬結構,但有上限和下限,不談就給你下限。
和用人方進行工資談判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沒有哪個老板肯很主動地給你很高的工資,HR當然希望盡量壓低你入職時的工資,才顯出他的工作能力。
不談,你只能“被動挨壓”,拿到下限的工資,如果公司調薪次數(shù)少、幅度小,你再換工作嗎?
本文就教你談工資前的準備、如何談出高薪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決定你工資高三因素:企業(yè)好壞、職位匹配度、原來的工資。
企業(yè)好壞,這就是載體的選擇,對工資的影響是強大的。
職位匹配度,實際上就是你所擁有的技能,跟該崗位的職位需求(JD),這兩者吻合的程度。原來的工資,新公司給你的工資,取決于你目前的工資。
一起來看看吧。
.
HR問 “您的期望工資是多少?”
如果你是應屆生、一般作業(yè)員、初級職員、助理文員等,這些初級崗位的求職者,不要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打個太極拳就行。
因為每家公司對于這類初級職位的工資數(shù)額,都固定的比較死,上下不會差幾百塊。
作為應聘初級崗位的你,可以用太極拳法打回去:“我相信,在我的持續(xù)努力之后,公司會給我相應合理的報酬。這也是對我的一個激勵,希望您能幫忙爭取?!?/p>
你談判工資所能做的,實際上就是爭取工資預算的上線。
不過還要注意,盡管這初級崗位對應的工資已經(jīng)很低了,但HR在這一步中,還會盡可能多地砍你的工資。他們會通過各種借口,讓你實習期免費,還要在你已經(jīng)很低的基本工資上再砍你一刀。
.
⑴簡歷上寫上“期望薪資”,不要寫一個孤零零的數(shù)字,而是寫一個工資區(qū)間。
讓新東家知道你對自己有明確的市場定位,同時無形中淘汰了大量的騷擾電話、低質企業(yè)、低薪崗位,而且在面試最后的薪資談判中增加了砝碼。
⑵談判薪資時,反問HR“你們這個職位的預算大概多少” ?摸清這個職位工資的下限和上限。
你來面試前可以多方獲取這個預算區(qū)間,網(wǎng)站、同學、朋友,電話通知中順便問一下HR等。
面試中,切香腸式地去探得對方能給到的工資上限。
如果你和HR談工資過程中,HR沒有提到“你的期望有點高,要向公司申請”的話,ta自己就可以做主,說明你沒能爭取到該職位預算區(qū)間中最高的工資。
⑶如何運用“期望薪資區(qū)間談判法”?
面試時,你可以根據(jù)對這家公司的整體感受、面試中自我發(fā)揮的水平、這家公司該職位的實際要求,以及你對剛剛見面的HR和部門主管的喜好程度等因素,自我綜合評估,選擇區(qū)間中的更具體的位置,告訴對方你的期望薪資數(shù)值。
舉例如下:
這是一家富豪公司,急缺人,你面試發(fā)揮很好,則說稅后上限值是你的期望值,希望對方能滿足;
遇到一家中國或世界多少強,競爭激烈,你很想進去,面試中HR也覺得你資歷尚淺,你就說這個期望薪水下限值是稅前月薪;
面試發(fā)揮失常,又特別想進這家公司,行業(yè)不錯且他們是行業(yè)老大,你就回答工資能接近你薪資薪資下限值即可;
面試才發(fā)現(xiàn),這是家規(guī)模小的公司,各方面都不健全,福利也比較少,你都不想來了,不妨說簡歷上寫的上限值確實是稅后到手,這是你的期望薪資,一分不能讓;
......
.
⑴薪酬,是一個包含各種工資、獎金、福利在內的綜合勞動報酬。
工資:基本工資+職能工資+學歷工資+有績效工資等,比例金額各公司不等,還有餐補、話補、車補、出差補貼等,一年是12薪還是13薪。
有沒有季度獎、半年獎,提成如何計算,何時發(fā)放?
福利:節(jié)假日禮金、生日賀禮、帶薪年假、病假、年度旅游
有沒有固定的年度加薪?一般幾月發(fā)生,大致漲薪幅度是多大,去年和前年的年度加薪幅度各百分之幾?
還有沒有其他調薪機會?一般幾次,分別在幾月份?每次調薪幅度多少,跟年度加薪?jīng)_突嗎?
公司有沒有期權和股票激勵計劃?
…………………………..
⑵面試之前就了解到這些信息,談工資的功夫,在面試之外。
自己事前列個清單,通過各種途徑搜索下答案,將不確定的那幾個拿出來問。
對方問你期望薪資時,你要知道薪酬是一套組合拳,先將簡歷中你寫的“期望薪資”,再次口頭拋出去,然后詢問下自己最不確定的部分。
.
⑴用你去年12個月的總收入除以12,得到月平均工資。
舉例來說,你目前月薪稅前5千,一年12個月就是6萬;
去年年終獎你拿到2萬,還有季度獎和績效獎大概1萬;
這樣你過去12個月的全部總收入就是稅前9萬;
用9萬除以12,得到一個稅前7500元的月薪,這就是你的平均工資。
這個7500元的數(shù)字,是你應該寫在簡歷上的“目前薪資”,而不是傻傻地報給對方一個“我目前月薪5000”。
⑵有人說,我們季度獎年終獎不多,怎么辦?
實際上,除了13薪和年終獎,公司一般也會有崗位補貼、過節(jié)費、春節(jié)紅包、加油費、話費、購物卡等等,有的還不低,平均下來,再去談判會談到比較高的工資,而不是傻傻地把工資條上的底薪報上去。
跟你談工資的人,會根據(jù)你提供的上家薪資,給你一定的增幅。
⑵“我目前沒工作,哪來的平均工資呢?”
包括:待業(yè)肄業(yè)的、被裁下崗的、寶媽重返職場、創(chuàng)業(yè)失敗、中年失業(yè)者、隱性失業(yè)的往屆生、海龜、應屆生。
其實也可以用“平均值法”來算你的目前工資。
舉例來說明,你本科畢業(yè)5年,你就任意挑選自己身邊的10位同齡人,包括鄰居、發(fā)小、同學、前同事等,比方說這10個同齡人的平均工資是7000元,那你當下的市場價就是7000元,這就是你的參照,是你的“目前工資”。
當然,非在職人員因為自己處于無業(yè)期間,所以會低姿態(tài)先就業(yè),也行!
如果你談成的工資跟平均值相差不多,則可以就業(yè);
如果對方給你的工資過分低于這個數(shù),則放棄面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