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意識形態(tài)潰散,整個社會無信仰無底線,人心背離與道德撕裂,生意互坑,兄弟反目、夫妻成仇、親人至疏等等不和諧現(xiàn)象層出不窮。不論鄉(xiāng)村還是城市,都彌漫著戾氣與暮氣,就如同霧霾,揮之不去。其他不和諧以后會慢慢跟大家交流,今天只談貧富加劇分化后,道德層面的“奸計”和“良心”。
“窮生奸計,富長良心”,這是一句什么話呢?有些人說過,有些人聽過,當然,也有些人沒說過也沒聽過。這句話出自《白毛女》中的穆仁智的臺詞,《白毛女》實質(zhì)上是反映無產(chǎn)階級推翻地主壓迫剝削農(nóng)民,解放老百姓的一部電影,根據(jù)它的背景、人物的身份可以清楚的理解這句話的意思。穆仁智是誰,他是黃世仁的狗腿子,他說的話代表著地主階級或者說資產(chǎn)階級對于老百姓的看法,“窮人是沒什么素質(zhì)的,不用講什么道理,而慈善是有錢人才能有的,剝削你是正常,不剝削你是我有良心,發(fā)善心,你該感恩戴德”。無法探究當年賀敬之寫作這個故事借穆仁智之口說這句話究竟有何深層次含義,但從其刻畫人物名字“穆仁智”(諧音:沒人治)可以看得出,作者應(yīng)該是用了春秋筆法。
如今呢,從這句話的聽說角度看,窮人不會這樣說,沒人愿意往自身攬壞話,除非自黑自嘲調(diào)侃。能說這話的,應(yīng)該都是自以為是富人的人。那么他們?yōu)槭裁匆f這句話呢?以貧富定人性,這是自以為跨入富者行列的優(yōu)越心態(tài)。也許他們歧視窮人;也許他們試圖用話語權(quán)定義權(quán)來展示自己優(yōu)越感;也許富人之間互相表達一種虛榮和虛偽;也許說的就是一種道理,因為在他們看來,窮人就是容易生奸計。既然如此,就要談良心。有錢了,就要長良心,施舍點,做點慈善,不在錢財斤斤計較等等,似乎都是一種良心。然而,六六在《蝸居》里,用宋思明這個人物表達了一種意思。宋思明是一個官僚,有錢有權(quán),還有家庭,包養(yǎng)了一個清純年輕女孩子海藻。宋思明跟小三海藻說“人之所以慷慨,是因為擁有的比付出的多的多”。這或許是“富長良心”的一種形態(tài),很值得玩味。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窮生奸計、富長良心”其實有一定道理。馬斯洛認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而窮人為了生理和安全等低級需求,容易滋生奸計,因為,要吃飯,要活著,要生存。而富人呢,進入了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需要一定的良心(施舍、慈善、寬容、不計較金錢等)來維系較高端圈子的關(guān)系,(比如微信群里經(jīng)常有人散發(fā)大紅包,幾百幾千的發(fā),這就是一種良心,發(fā)1分的逗貧者除外),而到了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xiàn),更是良心不能企及的一個境界。中國古代的管仲所提到的“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也是從人性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窮者,窘也。人被逼到絕境,若不能生出點“奸計”來,大概就得死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奸計”是值得理解和寬容的,而在這時候談良心,顯得多么蒼白?!耙粋€人為錢犯罪,這個人有罪;一個人為面包犯罪,這個社會有罪;一個人為尊嚴犯罪,世人都有罪”。這又是一種沉重,人性、道德、社會的沉重。已經(jīng)不是“奸計”和“良心”能承載的了的。但是也有很多雖然窮困卻依然堅守本分,勤勞厚重淳樸善良的人,從來不用“奸計”,做人做事堅守“良心”的。
人是什么?人就是動物。動物,自有動物本性,有些本性是道德不能約束的。有很多人是靠著偷奸耍滑、靠著損傷他人起家的,有人說大資本家攫取第一桶金都有“原罪”。這些人富起來以后能不能長良心,很難說,至少他們富起來的這個過程,良心是大大的壞了。但是對于一個生而富裕的二代來講,如果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好,而且還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那么他們的良心當是要好過平均。比如某些人所講的小資、小清新,這些名詞其實代表了其良心不壞。
道德水平一致的情況下,貧困的人更有可能喪失掉同情心變得自私暴戾;富足的人更有可能提高對自己德行上的要求,變得溫和禮讓,對人對事更加寬容。富足與否未必是造成“奸計”和“良心”的主要原因,僅僅只是諸多變量之一,其間并不存在絕對的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扇擞质欠蛛A層的,三六九等,確實有區(qū)別,自古至今,不可回避。
社會底層群體,絕大多數(shù)的特征是自尊心強(自卑心也強),心眼小,愛占小便宜,狠得下心(對別人對自己都能狠得下心)。物質(zhì)上的貧窮往往令其過分的自卑或者自尊,會為一些你不在意的小事而對你有意見。他們眼光不長遠只能看到眼前的好處,因為沒有什么見識所以精神世界比較低層,很容易有“奸計”,和這樣的人接觸學不到什么東西而且需要隨時小心謹慎別得罪他。當然了,也有自強自立奮斗成功的,但是其成功之路注定曲折充滿和猜想。
中產(chǎn)階級,就是城鎮(zhèn)中家境比較寬裕,買房子不用貸款,而且堅持讓孩子們都上大學,這類群體的特征是追求上進,尤其是精神世界,不那么刻薄,待人寬松平和,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不刻意追求財富,甘于守成,不為小利益舍棄朋友,能以辯證的眼光看透身邊的一切而不為所動。容易用“良心”處世做事,也有能力展示良心。中產(chǎn)小富人家的子女做什么事都有退路,有機會去嘗試,失敗了就算了,他們輸?shù)闷?,所以往往會養(yǎng)成比較淡定,有同情心,能放得下的那種性格,不太容易有“奸計”;而苦孩子沒有人可依靠,什么都得靠自己,如果有了一個機會,就得全力以赴去爭去搏,甚至去耍手段,不然也許一輩子都再遇不到機會了,那種沒有退路誠惶誠恐的心情不是有錢人家小孩可以體會到的,所以窮苦家庭里出來的孩子,很容易養(yǎng)成摳摳索索的小氣或者更甚一步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種狠勁,很容易有“奸計”。
富有階級在中國占據(jù)極少數(shù),就是家中無貸款有百萬豪車和別墅的群體,還沒達到風輕云淡儒雅豪邁的貴族階層,十足的財主,愛慕虛榮,愛顯擺,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家里有錢。他們有“良心”也有“奸計”,但都是為了虛榮。
產(chǎn)生分化的階級,比如某大學同班同學,家境和起點一樣,就因為甲同學買了一套房子而乙同學沒買房子造成的貧富分化,或者就因為甲同學家里人健康健全而乙同學家里人有病有亡造成的貧富分化,等等類似群體,這樣的貧富分化,也容易產(chǎn)生“奸計”和“良心”的心態(tài)變化。往富人階層游離的逐漸變得自我優(yōu)越感強了,“人逢喜事精神爽”,覺得自己有了人模樣從而輕浮傲慢起來,哪怕以前的困窘還被人們熟知,但是“奸計”或許少了“良心”或許多了;往窮人階層衍化的變得焦灼郁悶了,“悶向心來瞌睡多”,覺得自己沒混好,逐漸對一切厭倦乃至仇視,雖然以前的尊嚴和優(yōu)秀還歷歷在目,或許“奸計”會多起來“良心”會少起來。
而特權(quán)階級,可以用“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尸骸”來概括,基本不能用“奸計”和“良心”來衡量了。那些拿印章的大人們和掌握利孔的大人們,他們的“良心”在哪里,“奸計”在哪里,相信諸位都清清楚楚吧,不再贅述。需要提示的是,他們可都是富人沒有窮人哦。
最后想說的是,家庭環(huán)境是窮是富,不能由我們自己選擇,但道德的自我完善與否,是我們可以自己抉擇的,窮人富人,都應(yīng)該長“良心”,而不能生“奸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