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詩仙”——李白
詩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特稱。他那嘯傲山林,求仙尋道,縱酒狂歌的言行和作品,都給人一種飄逸如仙的感覺。李白年輕時就才華橫溢:他從蜀地剛到長安時;老詩人賀知章到旅舍看他,李白拿出其《蜀道難》一詩給賀看,賀未看完就再三擊節(jié)稱贊并給他起了“謫仙”的雅號。當(dāng)時兩人越談越投機,賀知章便邀李白到長安酒街去共飲,但不巧,那天,賀知章忘了帶錢,便毫不猶豫地解下佩在身上的“金龜”(唐代官吏的特殊佩飾物)換酒,與李白邊喝酒邊聊。后來, “金龜換酒”之事被傳為佳話,李白的詩名也就更響了。因此,后人便稱李白為“謫仙”、 “詩仙”。
杜甫
“詩圣”一杜甫
詩圣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特稱。杜甫是我國古代最負盛名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一生創(chuàng)作了1400多首詩。在他筆下,突出地表現(xiàn)了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對民眾苦難的同情,他大膽抨擊權(quán)貴、官吏、軍閥的罪惡,甚至指執(zhí)政者。他的詩,由于廣泛、真實反映了唐代社會由盛轉(zhuǎn)衰的種種現(xiàn)實,而被稱為“詩史”。因其卓越的思想和藝術(shù)成就,被后人推崇為詩中的圣人。
劉禹錫
“詩豪’——劉禹錫
詩豪是唐代杰出詩人如禹錫的特稱。劉禹錫的詩歌當(dāng)中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有兩大類,一是政治諷刺詩,他采用寓意托物手法,寫得形象逼真;一是民歌體的《竹枝詞》等作品,通俗清新,生活氣息濃郁,風(fēng)格別具。晚年寄托身世和詠懷古跡的詩昂揚樂觀,充滿激情。像“沉舟側(cè)畔干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詩句富有哲理意味,思想內(nèi)容達到很高水平。其詩氣勢豪邁,筆力雄健,鋒芒畢露,故自居易稱其為“詩豪”?,F(xiàn)存詩800多首。
白居易
詩魔”——白居易
詩魔是中唐時期詩人白居易的稱。作為一位蜚聲中外的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在創(chuàng)作理論上提出了許多符合現(xiàn)實主義基本精神的文學(xué)主張,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真實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抨擊當(dāng)時的政治弊端,反對“嘲風(fēng)雪,弄花草”一類的無病呻吟。他的詩富有情味,雅俗共賞,流傳很廣,白詩流傳下來的就有3000首之多,其著名敘事長詩《長恨歌》、《琵琶行》,描寫細膩、形象生動,滲透著作者濃郁的激情,成為千古敘事詩之絕唱。由于他酷愛吟詩作詩,“晝課賦,夜課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以至于口舌成瘡,手肘成胝”,加之他又有“惟有詩魔降不得,每逢風(fēng)月一閑吟”的詩句,后人就以“詩魔”稱自居易。
王維
“詩佛’——王維
詩佛是唐代詩人王維的特稱。王維作為盛唐名重一時的詩人,早年思想較為開朗積極,其詩歌題材頗為廣泛,政治詩及邊塞詩、山水田園詩都成就。他曾抨擊權(quán)貴,描寫衛(wèi)國將士的豪情壯志和蔑視死亡的英雄精神。寫田園山水,景色壯闊,又細致入微,多有獨特意境。晚年失意并信佛,思想消沉,過著吃齋念佛和半宮共隱的生活,自稱“晚年惟好靜,萬I事不關(guān)心”,所作詩中常有虛無冷寂的情調(diào),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神理,友有“詩佛”之稱。
孟郊、賈島
“詩囚”一一孟郊、賈島
“詩囚”指沉溺于作詩,好像為詩所囚的苦吟詩人。是唐代兩位詩人孟郊和賈島的特稱。孟郊一生窮困潦倒,他的詩大多反映社會現(xiàn)狀,訴說民生困苦,譴責(zé)統(tǒng)治者的罪惡,抨擊趨遭不平,表現(xiàn)出作者悲越激憤的情緒。他的詩用字造句盡力避免平淡淺顯,崇尚古拙,追求奇險。被后人稱之為苦吟喜人。和孟郊一樣,賈島一生也是孤寒坎坷,安于荒涼寂寞的生活,其詩以清奇苦僻為特色,靠鍛句煉字取勝,與孟郊同以苦吟著名于當(dāng)世,有“郊寒島瘦”之稱。元好問《放言》詩云: “長沙一湘累,郊島l兩詩囚”。這里的“郊島”,即指孟郊、賈島。
李賀
“詩鬼”————李賀
詩鬼是唐代詩人李賀的特稱。李賀一生政治上不得志,體弱多病,生活孤獨,性格冷僻,心情抑郁,年僅27歲就離開人世。李賀詩名早負,其詩作多為訴說懷才不遇的悲憤,感慨人生的短促,帶有幽冷凄婉的色彩。也有一些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貪婪殘暴,同情被壓迫人民的詩篇。在他的作品中,最具特色的是描寫神仙鬼魅的詩,想象詭異,形象新奇,意境幽冷神秘,構(gòu)思不拘常法,使他的詩歌形成一種奇崛幽峭的獨特風(fēng)格,故后人稱之為“詩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