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藏書宛如一個世界


          “宇宙就是一本巨大的書”,十三世紀阿拉伯神秘主義學(xué)者穆希丁·伊本·阿拉比(Mohyddin Ibn Arabi)這樣宣稱。七個世紀之后,圖書館館員兼作家的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再次提出“宇宙(某些人稱作藏書)……”這一概念。在這兩人之間,出現(xiàn)了這種鬼斧神工般的發(fā)明:書。早在抄寫人和印刷術(shù)之前,書籍的使命是由一種將千百段詩句牢牢記憶于心,并一代接一代傳承下去的方法來完成的,或者,在更好的情況下,由一些轉(zhuǎn)瞬即逝的載體上脆弱而飄忽不定的符號來實現(xiàn)。而現(xiàn)如今,藏書(bibliothèque)一詞則四處泛濫。它發(fā)展得如此迅速,以一種帝國主義的方式擴張,以至于這一概念本身幾乎可同時指稱地點(存放書籍的房間、甚至于整棟房子)、家具(書架或書箱)、文學(xué)類別(藍皮書庫)、收集(雅克·杜塞叢書、綠色叢書和玫瑰叢書、思想?yún)矔?、七星叢?,以及包括所有這一切的機構(gòu)(國家圖書館、梵蒂岡圖書館、馬扎蘭圖書館等)。從這樣一種詞義擴散中,產(chǎn)生了一種現(xiàn)今時代的文化上的重要觀念:“理想藏書”,也就是一種書單,其中包含了那些不可或缺的著名書籍,而任何一個有文化的人都應(yīng)該讀過。這一數(shù)量是十?一百?還是一千?是否存在一種構(gòu)成上的黃金數(shù)字?究竟選擇哪些作者?哪些主題應(yīng)該優(yōu)先考慮?人們常常以一種悖論的方式提出問題:如果你困在一個荒島上,應(yīng)該帶上什么書籍?卻往往忘記了一點,擱淺在一個荒島的人通常兩手空空,肯定是不會有書的——除非,有時候,能有一卷《航海指南》。像魯濱遜那樣,遭遇海難時手頭有好幾個版本的圣經(jīng),就算是幸運者了!然而這個問題如此有趣,引起了很多愛好者的興趣,諸如博爾赫斯、佩雷克或是格諾。藏書,事實上,是一個古老的玄學(xué)主題。而“理想藏書”,則是一個不可能解決的夢,但這無法阻止人們永無止境地反復(fù)重溫它。在離2000年還有幾年的時候重溫此舊夢,為何不回顧一下數(shù)世紀以來為它尋求一個具象形式的那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變化和成果呢。

          亞歷山大城圖書館現(xiàn)今已成為一個神話。其實,它在它那個時代早就是一個神話了,它吸引了整個地中海世界的博學(xué)者和求知者紛紛前來。它的藏書有七十萬卷紙莎草書籍,相當于大約三萬部著作,公元前47年的某一天,其中的相當一部分被憤怒的凱撒羅馬軍團士兵用火把點燃,化為了飛灰。跟它一樣,羅馬人的那些大圖書館,奧克塔文圖書館、巴拉丁圖書館、烏爾平圖書館,也在野蠻人的入侵中以相同的方式被摧毀。對一個有文化的羅馬人來說,一本“書”會是什么樣子,現(xiàn)今幸存于博物館的一些紙莎草的不完整殘片也許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模糊的概念。他必須一讀再讀那些經(jīng)典著作,荷馬、柏拉圖、斯多葛學(xué)派、伊比鳩魯學(xué)派、奧維德、泰倫斯、維吉爾、西塞羅、提圖斯·李維烏斯。他應(yīng)該讀那些“嚴肅”的東西:而小說,從公元1世紀佩特羅尼烏斯《薩蒂利孔》的出現(xiàn),到阿普列尤斯《金驢記》的延續(xù),雖顯示其確為一種成功的文體,但長久以來卻一直被認為是一種庸俗讀物。

          書的載體,最早產(chǎn)生于古埃及:那是一種紙莎草的卷筒,脆弱,發(fā)出咔咔的折裂聲,必須用兩只手捧著來閱讀(這就妨礙了做筆記),并且消耗得很快。當時,人們習(xí)慣于高聲辨讀:如此,大約在375年,圣奧古斯丁看到圣安布羅修斯居然不張嘴就能閱讀,將大為驚訝。一個有文化的羅馬人博覽群書,即是說,他們高聲頌讀并經(jīng)常默記于心大量有建設(shè)性的語錄。他們把這些紙莎草卷筒碼放在臥房里帽盒一般的盛器中。一個卷筒意味著一章唱詩(或一卷“書”)。一個結(jié)實的書箱可以存放百十來個卷筒,相當于十來部大型著作。新書會在公開閱讀會上被朗讀,很像是我們現(xiàn)在的“首發(fā)式”。

          裝幀好的羊皮紙書的出現(xiàn)(約四世紀)賦予了書籍以現(xiàn)代的形式:書卷(volumen)被冊籍(codex)代替,圓柱形被平行直角的矩形所替代。改革是徹底的:人們從此便能在文本上作注釋,用加入書頁的方法擴充書的容量,在頁面邊緣或整頁地插入圖案,將手稿堆放而不必擔心它們會粉碎,在書脊上打上用于區(qū)分的特殊符號,將兩個文本并排攤開在面前來做比較,等等。(這些手法很早以來就為我們所熟悉,但我們應(yīng)該記住,它們是隨著制書技術(shù)的發(fā)展而一點一滴地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

          這種載體——一種經(jīng)鞣制、繃平和漂白后用于書寫的動物的皮——已證明經(jīng)得起任何考驗,并且在刮去字跡后可以反復(fù)多次使用。僧侶大軍們將在這珍貴的羊皮紙上不知疲倦地抄寫古人和教會圣師們的作品。正當只有拜占庭的圖書館和阿拉伯的大型圖書館——在科爾多瓦和開羅——延續(xù)了亞歷山大城和羅馬的傳統(tǒng)時,教會系統(tǒng)的修道院,之后則是西方的大學(xué),接過了希臘羅馬文化的接力棒。私人藏書,即便是王家藏書,都極為稀少:中世紀的法國國王們僅擁有一百至三百部著作。而某些修道院反而擁有更多的書籍。索邦神學(xué)院的藏書館,擁有十三世紀歐洲的最大藏書量:足有一千多部著作,被加鎖的鏈條牢固拴住并連接于書架和斜面閱覽桌上。對神職人員和大學(xué)生來說,偷書已然成為一種巨大的誘惑。而博學(xué)者向往理想的藏書室:那里不再只有幸免于海難、搶劫、火災(zāi)、老鼠啃噬或霉變的文本殘片,而是有赫拉克利特的全部作品,或是已絕對失傳的亞里士多德《詩學(xué)》的第二書。

          隨著文藝復(fù)興的到來,藏書成為人們精神思辨的一個重要主題。紙的發(fā)明、印刷術(shù)的出現(xiàn)、圖書交易的誕生、科學(xué)的發(fā)展、歐洲各階層人民越來越壯大的對知識的渴求、各種重大發(fā)現(xiàn),當然也不能忘記王公貴族們的文藝資助,所有這些因素會合在一起,共同促進了著名圖書機構(gòu)的繁榮,而這些機構(gòu)幾乎全都一直延續(xù)到了我們今天:布拉格大學(xué)圖書館、羅馬的梵蒂岡圖書館、維也納的帝國圖書館、佛羅倫薩的羅倫佐圖書館(由米開朗基羅設(shè)計),特別是威尼斯的圣馬可圖書館。

          此后,私人也將擁有他們自己的圖書室:首先是神職人員,然后是教授、大學(xué)生、法官、律師、公證人。最終,商人和手工藝者——呢絨商、服飾用品雜貨商、皮革商、鎖匠、食品雜貨商……——也開始積攢書籍。這些藏書室通常很簡單(有十五到二十本書);最富足的則有幾百部作品:1550年,最高法院調(diào)查廳廳長布羅迪擁有七百本藏書。在希臘羅馬經(jīng)典著作和教會圣師作品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科技著作——數(shù)學(xué)、法律學(xué)、建筑學(xué)、彈道學(xué)、經(jīng)濟學(xué),等等——而大多數(shù)藏書室都較為實用。

          不過,一些“現(xiàn)代”作者的作品擁有眾多版本:但丁、薄伽丘、維庸、拉伯雷……同時也產(chǎn)生了一種完全實用和大眾的文學(xué):不計其數(shù)的著述“婚姻歡樂”的作品、歷書、詩歌、笑話集和謎語。關(guān)于大眾藏書和文人藏書的區(qū)分開始出現(xiàn)于十五世紀。一位文藝復(fù)興時代端人雅士的藏書室成為一個獨立的空間、一個庇護所、一個編制夢想的地方,它激起一種生活的藝術(shù)。“對我來說,我的藏書室就是一片相當大的公爵領(lǐng)地?!痹谏勘葋喌摹侗╋L雨》中,普羅斯佩羅這樣宣稱。

          十六世紀末,隨著蒙田而來,一種認為智者的生活可以集中體現(xiàn)在其藏書中的觀點大行其道,這種藏書室的構(gòu)建啟迪了一種生活方式,輪回于書籍,為了書籍,與書籍同在。在俯瞰圣埃米利翁地區(qū)葡萄園的高塔中,蒙田建立了他的“圖書室”,圖紙亦由他自己設(shè)計:“它的形狀是圓的,只有在放我桌子和我椅子的地方是直的墻;一眼望過去,我的所有書全在眼前,被排成五層貼墻繞成一圈,呈一種弧度地朝向一個方向?!贝髱煹哪抗饴湓跁r代所能掌握的全部知識上。這個房間的過梁和大梁上刻著五十七條格言箴言,取自希臘和羅馬的作家:在蒙田看來,一個理想的藏書室首先應(yīng)該由古籍典著構(gòu)成,從孩童時期起,便執(zhí)筆于手,把它們一讀再讀,反復(fù)推敲,隨后,再由購置的新作豐富和擴充。

          與此同時,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確定了將埃斯科里亞爾變?yōu)闅W洲乃至世界文化中心的目標。最杰出的學(xué)者和教授們將在這個集宮殿和廟堂于一身的地方,找到一個真正意義上體現(xiàn)人類智慧百科全書縮影的圖書館,它藏有珍貴的書籍、手稿、地圖和設(shè)計圖紙,所有這些珍寶即便是梵蒂岡圖書館也無法與之媲美。其獨特性在當時仍屬獨一無二:埃斯科里亞爾的圖書反向放置,書脊(此處顯示題目)朝向外側(cè)。也許,腓力二世這個圖書愛好者從中看出了一種象征,而不僅僅只是一種碼放和保存的方式。

          在接下來的世紀中,我們又遇到另一個對書籍狼吞虎咽的人物:在從父親那里繼承的藏書室中,年輕的萊布尼茨發(fā)現(xiàn)了維吉爾和賀拉斯,圣托馬斯和路德。在萊比錫大學(xué)中,他閱讀了笛卡兒、菲齊諾、卡爾達諾、培根、康巴內(nèi)拉。在紐倫堡,他找到了煉金術(shù)士們和玫瑰十字會修士們的書。在巴黎,他繼續(xù)閱讀并且經(jīng)常與阿爾諾、馬勒伯朗士、惠更斯來往。最后,在漢諾威,這個他度過了其生命最后四十年中大部分時間的地方——他在那里擔任了沃爾芬布特爾圖書館館長——他閱讀了當時在地球上所能讀到的所有書籍,并且親身寫下了數(shù)千頁的手稿。當他偶爾路過羅馬時,人們也向他提供了做梵蒂岡圖書館館長的機會——條件是他必須改變信仰。他拒絕了。萊布尼茨終生被一種對于圖書館藏書的思考所糾纏,導(dǎo)致他規(guī)定了圖書館學(xué)的藝術(shù)法則,這些法則將啟迪一代又一代的圖書館員,直到我們今天。

          中世紀的文人才子給人這樣的印象:“什么都”讀過——不過條件是吞吃幾千本集子。到了十八世紀,這樣的一種確信便告結(jié)束。自印刷術(shù)發(fā)明后,數(shù)以萬計的作品大量涌現(xiàn);它們以所有的語言形式,涵蓋了所有的學(xué)問領(lǐng)域、所有的知識、所有的實踐活動,以及人類所有的瘋狂舉動。此外,還要加上來自中國世界的書籍,耶穌會教士們帶著驚嘆,開始發(fā)現(xiàn)了這不可思議的財富:這是前所未有的幾千冊作品的積累,包含了最奇妙與最不尋常的知識。

          狄德羅和達朗貝爾的《百科全書》,是一種嘗試在科學(xué)作品和新的哲學(xué)作品中引入秩序的行為。與此同時,建筑家艾蒂安-路易·布雷,也設(shè)想了一種如城市一樣大的博物館,以及超越理性范圍的巨大無比的圖書館。但是在現(xiàn)實中,圖書館變得擁堵不堪;它們不再能控制它們的那些收藏,而不得不冒著窒息的危險,在這里或那里做著專業(yè)化分類的工作。閣樓、地下室、車庫、倉庫都被成千上萬的卷冊堆滿了。圖書館的邏輯分類變成了一個糾纏不清的困擾。王家圖書館(我們現(xiàn)今國家圖書館的前身),早在1721年被安置于目前地址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一片堵塞的空間了。它還必須等到十九世紀的最后那幾年才能成功出版它的第一卷目錄!“我們這些巨大的圖書館,是才華成品和文字垃圾的共同匯集地,”狄德羅這樣嘲笑說。從此,要成為一個文人、一個學(xué)者、一個后人所謂的“知識分子”,首先就得學(xué)會在這迷宮中開辟出一條道路,懂得縮減那些無用的閱讀,并構(gòu)建出一個持久的理想藏書目錄來。

          整個十九世紀,絕大多數(shù)的作家,從雨果到左拉,中間經(jīng)過了巴爾扎克、米什萊、波德萊爾和福樓拜,想這件事情都想到頭腦發(fā)暈。在其理想國中,儒爾·凡爾納更為理性地認為,人們可以掌控圖書館,正如《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和他的俘虜阿羅納克斯教授間的這段對話所表明的一樣:“您這里有六七千冊藏書吧。”潛水艇的這位俘虜被迷住了。“一萬兩千冊,阿羅納克斯先生。這些書籍是我與陸地的唯一聯(lián)系。不過,從我的鸚鵡螺號首次潛入水里的那一天起,人類世界對我來說就已經(jīng)不復(fù)存在了。那天,我購買了我的最后一批書,最后一批小冊子,最后一批報紙。從那以后,我就認為人類不會再有思想,也不會再著書立說了?!币粋€理想藏書室的建立總被認為帶著一種有些瘋狂的意愿?;蚴且环N束縛。

          于是,大約在二十世紀初,出現(xiàn)了一種采訪性的荒島游戲。描述如下:“如果你的余生都將在一個荒島上度過,你最希望帶去的二十本書是哪些?”人們向作家、學(xué)者、藝術(shù)家、政治家提問。人們對照比較種種回答。這個游戲被千百遍地重復(fù)。每個人一生中至少回答過一次。而人們總是試圖來一點小小的作弊。安德烈·紀德和皮埃爾·路易斯在中學(xué)時就玩過:“二十本書!我們覺得這對移民一個荒島和裝點整個人生來說實在是太少了;因此我們要求,不是二十部作品的題目,而是二十個作家的名字;我們在此指出,比如,歌德,僅這一個,就可以讓我們免于在《浮士德》、《威廉·邁斯特》和那些詩歌中做選擇……這樣,我們的二十位作者的藏書就可以提供三百到四百本書了?!?/p>

          瓦萊里·拉爾博再次提出了荒島游戲,并把它轉(zhuǎn)換為“凱爾蓋朗島總督的游戲”:“您不幸觸怒了高層;但是考慮到您的功績,他們只是滿足于將您流放到遠方,并任命您擔任凱爾蓋朗群島總督的職務(wù)一年……三年……五年(這是最長的),駐守于圣誕港,該殖民地首府?!崩瓲柌┙ㄗh在種類上做出局限:只能選二十部法國小說……或是十部西班牙黃金時代的喜劇……也允許帶評注、辭典和工具書:“最終,這些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并不會比那些為選出‘十二本最基本圖書’(那或許會是3817本書;又或許一本也選不出來),或者選一種‘端人雅士藏書’目錄的全民投票更加無用,或是更加模糊——而人們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將它,將這種目錄大致上構(gòu)建起來,但條件是,這個所謂的‘凱爾蓋朗總督’整個冬季的夜晚消遣都在農(nóng)村度過,并且人們允許這位端士雅人,擁有以三十冊書為基礎(chǔ)的好幾千冊圖書。但是,這一份端士雅人的藏書書目,難道不是已經(jīng)存在了嗎,它難道不就是當人們按照歷史年代順序?qū)懴乱贿B串的作者名字時就已獲得的那份書目嗎?我們關(guān)于各種不同文學(xué)的歷史的優(yōu)秀教科書,不是已經(jīng)用粗體字標出了他們的名字以示敬意嗎?”

          然而,對于拉爾博給予這些“優(yōu)秀教科書”的信任,我們難道就可以投下贊同的一票嗎?直到最近幾年,不論是薩德,還是卡薩諾瓦,十八世紀的這些大作家,都沒有出現(xiàn)在這個名單中。而且,教科書還經(jīng)常在當代文學(xué)方面出錯。

          格諾這個擁有百科全書的思想(此外他還主編了七星叢書版的百科全書)的人,科學(xué)地進行了調(diào)查。他向他周圍的人提問,或者讓他們再問其他人,從而得出了一個有2009種圖書的書單,對應(yīng)著923位作者。沒什么意外的:莎士比亞、《圣經(jīng)》、普魯斯特、蒙田、拉伯雷、波德萊爾、帕斯卡、莫里哀、盧梭、司湯達和柏拉圖名列榜首。

          然而,“理想藏書”有時并不僅僅是一個游戲,或者一項關(guān)于文學(xué)的社會學(xué)調(diào)查。早在二十年代初,受托于女裝設(shè)計師、文藝保護人雅各·杜塞關(guān)于構(gòu)建一套理想藏書的計劃,安德烈·布勒東和路易·阿拉貢就為他列出了一些名單,上面是該讀或者該買的書籍??档?、萊布尼茨和黑格爾構(gòu)成了哲學(xué)藏書的核心。在他們旁邊,人們會看到馬拉美、洛特雷阿蒙、蘭波、雅里、維利耶·德·利爾-亞當。在那些年代中略顯奇特的作家,則有薩德、拉斯奈爾、歐仁·蘇、雷蒙·魯塞爾。而在經(jīng)典作家中,則有但丁、維庸、莎士比亞、帕斯卡……

          喬治·佩雷克,說到他,則在書籍的排列問題上貢獻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如同巴別圖書館的博爾赫斯式的館員尋找著那本包含其它一切書的萬書之匙,我們也搖擺在十全十美的幻覺和難以抓住的眩暈之間。以完美的名義,我們愿意相信有一種唯一的秩序存在著,它可幫助我們一下子達到學(xué)問本身;而說到難以抓住,我們愿意認為,秩序和混亂是兩個同樣的詞,指的都是偶然。也有可能兩者均是圈套,是用來掩蓋這些書籍和這些系統(tǒng)損耗的障眼法。無論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我們的圖書館還會被用作備忘記號、貓窩或雜物儲藏室,而這也沒什么不好的?!?/p>

          那一本“書”,想象圖書館中所有書籍的終結(jié)和完成,同樣縈繞在馬拉美和喬伊斯的腦際。那本書——失去的、無法讀的、噩運的——和圖書館——迷宮般誘人的,時而如天堂、時而如地獄的——成為了真正的現(xiàn)代神話,而不僅僅只是一些文學(xué)主題。愛倫坡虛構(gòu)了一些想象中的書籍,并細心地描繪了它們。洛夫克拉夫特在法蘭西堡的Schoelcher圖書館中安置了一個地獄入口,這是一個雜鐵鑄成的閣樓,于1889年殖民地展覽會后搬置過去的。他在1922年虛構(gòu)了一本遭人詛咒的書——《內(nèi)克羅諾米孔》(Nécronomicon),“十個世紀以來一直被禁”。由于世界上已經(jīng)沒有多少像它那樣的書了,讀者們便從世界各地寫信給出版商,要求得到這部作品(最后,終于有人在1977年造出了一本!)。雷·布雷德伯里在《華氏451度》中,想象了一個書籍被禁的社會。然而,在那樣一個焚書的世紀中,他的書也只是一個虛構(gòu)……

          最終,博爾赫斯來了。博爾赫斯,這個成了瞎子的司芬克斯,既不能讀書又無法遠離書籍,相反,仿佛是為了證明文飾他作品的一種悖論,他被命名為阿根廷國家圖書館館長:“我恰好把這看成是上帝賜予我的一個奢侈的諷刺,一方面,作為圖書館員,有千萬本書要讀,而另一方面,則是失明這個事實。這個命運并不僅只于我一人:我的兩位前任,國家圖書館的館長,后來都成了瞎子。”博爾赫斯經(jīng)常把書或是圖書館作為一部短篇小說的中心主題。與愛倫坡和洛夫克拉夫特一樣,他敘述了一些想象的書籍(《接近阿爾莫塔辛》)?;蚴且槐敬嫫渌袝?yōu)闊o窮的書(《沙之書》)?;蛘呤侨藗冎蛔x一本書:“現(xiàn)今已被廢除的印刷術(shù),曾經(jīng)是人類遭遇的最大災(zāi)難之一,因為它導(dǎo)致無用文本的成倍增長,直至令人眼花繚亂?!?《一個厭世者的烏托邦》)或者,最后,世界只是一個巨大的圖書館,在那里,一切都已按照偶然的法則寫出:這就是著名的《巴別圖書館》。還是這個圖書館,以及它的瞎眼圖書館員,博爾赫斯的替身,將成為翁貝爾托·埃科的小說《玫瑰的名字》的中心。因此,書籍永遠都在書籍中誕生,圖書館的生成運動也永遠不會停止。因此,就會有這樣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選擇哪些不可或缺和基本的書來閱讀,如何縮減這一無法承受的增殖?因為時間是有限的,尤其是對那些釋讀如命的人來說。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書籍的敵人
          打開我的藏書|杰夫·戴爾
          圖書館發(fā)展簡史
          如果圖書館是你家書房,那豈不是每天活得美滋滋?
          去650歲的圖書館中看展
          這本書,是給所有讀書人的情書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