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醫(yī)學沙龍原創(chuàng)
本文作者:張全祥
今天交流一下頸椎矯正,先跟大家分享一件趣聞,在我們正值青春年少的時候,每個男生喜歡留長頭發(fā),用涼水把頭發(fā)弄成中分,就覺得自己是整天街上最亮的仔。有個型男標準動作,快速擺頭手撩頭發(fā),左邊一下,右邊一下,保證發(fā)型不能亂。是不是找到頸椎不好的根本原因了,正所謂青春靚麗必須浪,年老珠黃必定涼。一首涼涼送給頸椎,快速的甩頭,會導致椎體的錯位,還有就是無規(guī)則的快速環(huán)轉頭來緩解頭頸部不適是不可取的。今天就簡單聊聊頸椎的生理結構和3-7 的矯正。
應用解剖
頸椎包括7個椎體,區(qū)別胸腰椎就是有橫突孔,棘突分叉。
第一頸椎為寰椎,沒有椎體和棘突
第二是樞椎,有齒突,棘突粗大
第七是隆椎,棘突最長。其他的椎體沒有特點但 很重要的。
七兄弟同生同死。連接它們就是鉤椎關節(jié),中間有椎間盤緩沖,附著肌肉和韌帶 驅動和支持頸椎的活動。
頸部的肌肉可分淺層?。?/span>頸闊肌、胸鎖乳突肌。舌骨上下肌:頸突舌骨肌、二腹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狀肌、甲狀舌骨肌。深層的斜角肌。
頸后群:斜方肌、頭夾肌、頸夾肌、肩胛提肌、頭半棘肌、頭后大小直肌
頸神經
頸神經共有8對,它們與椎體的關系式C1 是從枕骨與第一頸椎之間出椎管,既在同序列的椎體上方發(fā)出,C8 是從T1于C7之間發(fā)出。有豐富的神經血管走行。這里著重說一下頸神經,這是做頸椎矯正的基礎。掌握好頸神經支配區(qū)域及作用,就可以解決很多因頸椎問題而導致的其他疾病。
由C1-C4 的前支構成頸叢,位于胸鎖乳突肌上部的深層,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起點的前方。
它分為淺支:枕小神經(C2)分布在枕部及耳廓背面上部的皮膚 :耳大神經(c2-c3) 耳廓皮膚:頸橫神經(2-3)頸部皮膚。鎖骨上神經(3-4)分布頸側部、胸壁上部和肩部的皮膚。
頸深層:膈神經(c3-c5),第4 和第5 椎體半脫位會導致頑固呃逆:副膈神經5-6 并入膈神經頸神經降支支配舌骨下肌群:肌支來自 C2 支配胸鎖乳突肌,一些小兒斜頸問題可以通過調節(jié)寰樞關節(jié)解決。發(fā)自C3-4 支配斜方肌、肩胛提肌、中、后斜角肌。一部分斜角肌綜合征可以通過調節(jié)椎體解決。
臂叢神經由第5-8 頸神經和第一胸神經,分為鎖骨上分支,胸長神經(5-7)支配前鋸肌(上8-9 肋止于肩胛骨內側緣下角)萎縮導致翼狀肩:肩胛背神經4-5 支配菱形肌,肩胛提?。ㄆ鹱陨? 頸椎橫突止于肩胛上角,起自c4-c5 和t1-t4 棘突,止于肩胛骨內側緣)。
對于常見的肩胛骨內側區(qū)疼痛,單單處理菱形肌是不夠的,加之C4/C5 的矯正會有很好的效果。肩胛上神經(C5-C6)支配岡上肌、岡下?。烘i骨下分支,胸前神經(C5-T1)支配胸大肌、胸小肌。肩胛下神經(C5-C7)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圓肌,是后伸、內旋、內收肌。胸背神經(C7-C8)支配背闊肌(下 6 胸椎,全部腰椎,髂嵴,止于小結節(jié));肌皮神經(C5-7)分肌支支配喙肱肌、二頭肌、肱肌,肩痛的病人常常三角肌和喙突部往往調整C4-C5,C5-C6 效果非常明顯。皮質分布在前臂外側。正中神經C5-T1 支配臂前群的大部分,手魚際肌和掌面橈側三個半手指皮膚。尺神經C8-T1 支配臂前群靠近尺側的小部分肌肉、小魚際肌。支配手掌面尺側一個半指和背側面兩個半指皮膚。橈神經(c5-t1)支配手背側橈側兩個半指的皮膚。所以說在診斷病人時,要明確病人手麻時,仔細詢問拿幾個手指麻。還有確定的肌肉和皮膚區(qū)域。
頸椎的椎體半脫位形式
半脫位椎體的向后、向后下脫位
半脫位椎體的棘突發(fā)生移位,左右的異位
半脫位椎體與相鄰椎體間的空隙是否存在楔形開口。其他為復雜的可能是2-3 種結合,科學診斷。
頸椎半脫位檢查
影像檢查:準確抓出問題元兇,在這不過多解釋。手法檢查:
靜態(tài)觸診:包括頸部肌肉韌帶軟組織緊張情況;壓痛點,明顯的硬結;椎體的排列包括棘突和橫突的排列。
動態(tài)的檢查:
確定后移位椎體,逐一檢查兩椎體間做屈伸運動,找到受限的椎體。
判斷楔形開口側,檢查受限椎體哪側側屈受限。
判斷椎體旋轉移位,檢查受限椎體左右哪側旋轉受限。
頸椎矯正
簡單來說找出半脫位椎體,診斷出位移方向,相反的方向矯正。需要強調一下,矯正過程中要注意開口側,一定是開口側向閉口側矯正。
治療手法
發(fā)力點:一般可以選擇拇指末節(jié)或食指第二掌指關節(jié)接觸法,作用點:視情況接觸點一般為棘突側邊和椎板。
定位椎體:接下來我們要找到我們診斷后問題椎體,這里我提供一個小技巧,我們知道頸6低頭出現(xiàn),仰頭消失,這就是定位的基本點。你想找那個椎體就快速準求找到。
矯正體位:患者仰臥于整脊床上。如果說條件有限的科室,我們可以用可升降的治療床。治療師站在病人頭頂前面,屈膝下蹲適合于治療床并且容易發(fā)力,平穩(wěn)的托起病人的頭 頸,一手旋轉頭頸并穩(wěn)定,一手找到椎體,主要利用發(fā)力的拇指觸及作用點,其余手指放松放置但是要保證發(fā)力點的穩(wěn)定性。
將病人的頸部側屈后拉,使發(fā)力點對側和前側的間隙打開,然后旋緊保持,這時治療師位于病人頭頂側方前面。發(fā)力時需要用腰部力量傳遞到發(fā)力點發(fā)力。
補充一點發(fā)力方向一般可以向病人鼻尖方向推。還有最重要的就是一味不要追求響聲,而導致矯枉過正。切忌一點不要右邊一下右邊再來一下。那就太不專業(yè)了。
頸部肌肉拉伸和激活
治療師一手托住患者頭部,一手放在下顎處向下緩慢按壓再緩慢托起,有節(jié)律上下滑動。糾正頭前伸。
拉伸激活,注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視情況調節(jié)力度和角度。激活訓練,可以采用SET技術,盡量采用閉鏈運動,等長收縮方式。
結束語:診斷是科學,矯正是藝術。
◎聲明:本平臺注明文章來源的均為轉載,轉載僅為分享專業(yè)知識!如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商務合作
金榮 130-7250-6726(微信同號)
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