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醫(yī)大全》卷七引《濟(jì)生》。
乳香(另研) 沒藥(另研)各二兩 蓖麻仁四百粒 木鱉子(去殼)二兩四錢 當(dāng)歸四兩 血余五錢 兒茶 血竭 白蠟 黃蠟各一錢 嫩楊柳枝一兩(打碎)黃丹(飛)四兩 真麻油八兩 蕓香(白嫩者)一斤四兩
先將麻油同楊柳枝、血余、當(dāng)歸熬數(shù)滾,絞去滓;再將油同蕓香、蓖麻、木鱉子熬熟,絞去滓;入黃、白蠟,將成膏時(shí)入黃丹,離火,下乳、沒、兒、竭末,攪勻成膏。外貼。
癰疽,瘰疬,乳癰。
《萬氏家抄方》卷四。
黃丹(水飛)五錢 輕粉 乳香(炙,去油) 沒藥(炙,去油) 白蠟各一錢 黃蠟二錢 豬板油(夏三錢,春秋四錢,冬五錢)
先熬豬板油,去滓,次將二蠟融化,離火即下諸藥末,攪勻。隨瘡口大小,用綿紙作隔紙膏,刺細(xì)孔貼上,以帕縛之,三日一換。
濕毒臁瘡。
《何氏濟(jì)生論》卷八。
蕓香(白者)一斤四兩 沒藥二兩(研) 當(dāng)歸四兩 血余五錢 蓖麻仁四百個(gè) 乳香二兩(研) 木鱉子(去殼)二兩四錢 真麻油八兩
上藥以真麻油調(diào)勻,油紙攤成隔紙,不可鉆孔,用濃茶水洗凈患處膿液。每膏一張,兩邊各貼一日,第三日須另換新者。半月可愈。
癰疽,瘰疬,乳癰。
《良朋匯集》卷三。
雞蛋十個(gè) 頭發(fā)五錢 黃蠟五兩 黃丹五兩
香油二十兩,熬滾入雞蛋,炸黑枯撈去;入頭發(fā),炸令盡;再入黃蠟,化開住火,看鍋內(nèi)四邊油定,下飛過黃丹。攪勻成膏,任用攤貼。
惡瘡疔毒,乳花無名,痛不可忍。
年氏《集驗(yàn)良方》卷二。
葳蕤三兩 人參三兩 五味子二兩 龜版膠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大生地二兩 白茯神二兩 川牛膝一兩 白蓮須五錢 枸杞二兩 明丹砂一錢
用河水十碗,煎至五碗,去滓,再煎至二碗,加川蜜慢火熬成膏,瓷瓶收貯。隨便用。
添精補(bǔ)髓,固氣養(yǎng)血,和五臟,利九竅,益身心。
年氏《集驗(yàn)良方》卷六。
麻油二兩五錢 柏油二兩五錢 管仲三錢 象皮(切片)五分 血余一大團(tuán) 朱砂五分 兒茶五分 輕粉 沒藥(去油) 川椒 樟腦各五分 乳香(去油)三錢五分 血竭一錢五分(朱砂以下共為末)
前五味藥同煎至發(fā)枯,去發(fā),再煎至滴水成珠,下炒飛黃丹五錢,再下朱砂以下藥末,攪勻,離火候半冷,下黃蠟二錢五分、杭粉一兩五錢,如法熬成膏。攤貼患處,一日一換。
濕爛臁瘡,足上惡瘡,諸般瘡毒風(fēng)濕,臭氣難聞,楊梅結(jié)毒,及一切頑瘡不收口者。
《金鑒》卷五十九。
紫草一兩 紅花一兩 當(dāng)歸二兩 黃蠟三兩
用香油半斤,先將藥炸焦去滓,后下黃蠟令勻,以冷為度。攤貼患處。
痘后癰毒。
《串雅內(nèi)編》卷三。為《本草綱目》卷九引《閨閣事宜》“太真紅玉膏”之異名。見該條。
《瘍醫(yī)大全》卷七。
蛇蛻 蜈蚣各一條 頭發(fā)(洗去油垢) 黃蠟各二兩 香油四兩
上藥同熬,濾清,用黃丹收膏,再下黃蠟融化。攤貼。
拔毒去膿。
《良方匯錄·外科統(tǒng)治門》。
阿魏 藤黃各五錢 乳香 沒藥各一兩(用燒紅熱磚兩塊,上下夾之,踏凈油,取凈末各五錢) 蓖麻子肉一兩五錢 松香三兩五錢(用桑、槐、桃、柳、梅五樣樹頭,扎好入水中,先煎數(shù)滾撈去,下松香煎半日,去火,下冷水,團(tuán)結(jié)撈起,曬,研) 血標(biāo)銀朱 血竭各一兩
將蓖麻肉先打爛,漸加松香各藥,打千捶成膏,隔水煮烊,攤油銀皮紙上,外托綿紙一層,聽用。用時(shí)將膏藥在熱器上分開,貼之,忌火熏。貼前仰臥,貼后俯臥,貼左向右臥,貼右向左臥。
消堅(jiān),呼膿,拔毒。
一切癰疽、發(fā)背、對(duì)口、附骨、無名腫毒,無論陰陽,已成未成。
孕婦忌貼。
癥重者,每料加真麝香二錢,蘇合油四錢,其效更速。
《梅氏驗(yàn)方新編》卷六。
黃蠟 白蠟 乳香 沒藥各五錢 樟冰 血竭 輕粉 象皮各四錢 兒茶二錢 熟豬油四兩
將二蠟融化,去滓,入前藥末攪勻。先以蔥白湯洗凈患處,拭干后敷藥,以紙蓋之。勿令見風(fēng)。
破傷潰爛,久不收口。
《青囊秘傳》。
千捶膏。
蓖麻子(去殼) 松香(蔥汁煮)四兩 南星(研)五錢 半夏(研)五錢 乳香(去油)五錢 銀朱七八錢 沒藥(去油)五錢
上藥搗成膏,看老嫩,以蓖麻肉增添。臨用隔湯燉,攤貼。
一切無名腫毒。
《慈禧光緒醫(yī)方選議》。
當(dāng)歸一兩 紅花三錢 赤芍三錢 白及三錢 防風(fēng)三錢
用香油一斤,同上藥共煎,煎枯去滓;入黃蠟二兩,再入銀朱一兩,乳香五錢。用牙簪挑少許,擦鼻孔內(nèi)。
祛腐生肌,定痛化蟲,止癢消腫,化疔解毒。
鼻內(nèi)干燥而痛,涕中帶黑絲,及楊梅頑瘡,結(jié)毒臁瘡,不論大小諸毒。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