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六月综合激情婷婷|欧美精品成人动漫二区|国产中文字幕综合色|亚洲人在线成视频

    1. 
      
        <b id="zqfy3"><legend id="zqfy3"><fieldset id="zqfy3"></fieldset></legend></b>
          <ul id="zqfy3"></ul>
          <blockquote id="zqfy3"><strong id="zqfy3"><dfn id="zqfy3"></dfn></strong></blockquote>
          <blockquote id="zqfy3"><legend id="zqfy3"></legend></blockquote>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含有松香的處方(六)

          松香(別名松脂、松膏、松肪、松膠香、瀝青、白松香、松膠、黃香、松脂香),苦;甘;性溫,祛風(fēng)燥濕;排膿拔毒;生肌止痛。主癰疽惡瘡;瘰疬;瘺癥;疥癬;白禿;癘風(fēng);痹癥;金瘡;扭傷;婦女白帶;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小編整理出含有松香的處方共373個(gè),本文發(fā)表的是其中的第301~360共60個(gè)。

          處方1、乳香圓

          處方糯米(炒)、川烏頭(炒.去皮.尖)、五靈脂(去砂土),各二兩。乳香(研)、白芷、藿香葉(洗)、天南星(炮)、沒藥(研)、荊芥(去枝.梗)、赤小豆(生)、骨碎補(bǔ)(去毛)、白附子(炮),各一兩。松脂(研)半兩,香墨(煅)、草烏頭(炮.去皮.臍),各五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風(fēng)疾,左癱右瘓,口眼喝斜,半身不遂,語言蹇澀,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曳,筋脈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辛。又治打撲損傷,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臟風(fēng)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膝沉重,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每服十圓至一十五圓,冷酒吞下,茶清亦得,不拘時(shí)。

          注意忌熱物一時(shí)辰。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2、云母膏

          處方蜀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甘)、白芷、沒藥(研)、赤芍藥、肉桂(去粗皮)、當(dāng)歸,各半兩;鹽花(研)一十四兩,麒麟竭(研)、菖蒲、白芨、川芎、草龍膽、木香、白斂、防風(fēng)(去蘆.叉)、厚樸(去粗皮.姜汁制)、麝香(研)、桔梗、柴胡(去蘆頭)、松脂、人參、蒼術(shù)(泔浸一宿)、黃芩、夜合(用皮)、乳香、附子(去皮.臍)、茯苓(去皮)、高良姜,各半兩;硝石(研如粉)、甘草、云母(光明白薄者.研粉),各四兩;桑白皮水銀(候膏凝如人體熱.以生絹袋盛水銀.以手彈如針頭大.鋪在膏上.謂之養(yǎng)藥母)、柏葉(不用近道者)、槐葉、柳枝,各二兩;陳皮一兩,清油四十兩,黃丹(細(xì)研)一十四兩,黃蓍(去蘆)半兩。

          炮制上除云母、硝石、麒麟竭、沒藥、麝香、乳香、黃丹、鹽花八味別研外,并如豆大,用上件清油,于瓷器中浸所藥七日,以物封閉后,用文火煎,不住手?jǐn)?,三上火,三下火。每上,候匝匝沸,乃下火,候沸定再上,如此三次,候白芷、附子之類黃色為度,勿令焦黑,以綿或新布絞去滓,卻入鐺中、再上火熬。后下黃丹與別研藥八味,以柳篦不住手?jǐn)嚕敝粮嗄?,良久色變?cè)偕习荆缘紊僭S水中,凝結(jié)不黏手為度。先炙一瓷器,熱即傾藥在內(nèi),候如人體溫?zé)幔瑥椝y在上,每用膏藥,即先刮去水銀。

          功能主治治一切瘡腫傷折等病。

          用法用量治發(fā)背,先以敗蒲一斤,用水三升,煎五十沸,如人體溫,將蒲水洗瘡,拭干貼藥,一兩分為三服,溫酒下,未成膿者立瘥,于外貼之,奶癰外貼。瘰倁骨疽,毒穿至骨,用藥一兩,分作三服,溫酒下,甚者即瀉出惡物,兼外貼,瘥。腸癰,以藥半兩分為五服,甘草湯下,末成膿者當(dāng)時(shí)消,已有膿者,隨藥下膿出,后每日酒下五圓,如梧桐子大,待膿止即住服。風(fēng)眼,貼兩太陽穴。壁鏡咬、蜘蛛咬,外貼,留瘡口。發(fā)腦、發(fā)髭鬢、發(fā)眉、發(fā)耳、臍癰、牙癰、牙疼,并外貼包裹,即當(dāng)時(shí)痛止。箭頭所傷,箭頭在內(nèi),外貼,每日吃少許爛綠豆,箭頭自出?;?、豹所傷,先以甘草湯洗,然後貼膏,每日換,不過三次貼。狗、蛇咬,生油下十圓,如梧桐子大,仍須貼外。難產(chǎn)三日不分娩,溫酒下一分便生。血運(yùn)欲死,以姜汁和小便半升溫酒下十圓,死者即返。死胎在腹,以榆白皮湯下半兩便生。丈夫本臟氣,茴香溫酒下一分,每日一服,不過二服瘥。中毒藥酒洗襪(一本作中暑毒,取地水),溫下一分,每日一服,不過四度,瀉出惡物瘥。瘤贅,外貼消之。一切腫癤,外貼立瘥。但有所苦,并皆治之,藥到即瘥。

          注意已上主療,只忌羊血,馀無所忌。

          備注如人收此藥防身,以蠟紙裹,不令風(fēng)干,可三十年不損藥力。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3、耳膏

          處方乳香 蓖麻子 通草各15克 附子7.5克 磁石30克 巴豆24克 杏仁 桃仁各22.5克 松脂 蠟蜜各30克 菖蒲22.5克

          制法上藥合煎為膏。

          功能主治主耳聾,耳內(nèi)外腫脹出膿。

          用法用量每用棗核大,綿裹塞耳內(nèi),一日一換。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御醫(yī)撮要》

          處方4、玉龍膏

          處方瓜蔞(大者一個(gè).去皮),黃蠟一兩半,白芷(凈揀)半兩,麻油(清真者)六兩,麝香(研)一錢,松脂(研)一錢半,零香、藿香,各一兩;杏仁(去皮.尖)、升麻黃蓍、赤芍藥、白芨、白蘞、甘草(凈揀),各一分。

          炮制上以油浸七日,卻比出油,先煉令香熟,放冷入諸藥,慢火煎黃色,用絹濾去渣。入銀、石鍋內(nèi),入蠟并麝香、松脂,熬少時(shí),以瓷盒器盛。

          功能主治摩風(fēng)止痛,消腫化毒。治一切傷折瘡腫。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薄攤絹帛上貼。若頭面風(fēng)癬癢,瘡腫疼痛,并涂磨令熱,頻頻用之。如耳鼻中肉鈴,用紙拈子每日點(diǎn)之,至一月即愈。如治灸瘡及小兒瘤瘡,涂之兼滅瘢痕,神效。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5、七生圓

          處方地龍(去土)、五靈脂(去石)、松脂(去木)、荊芥(去枝.梗)、川烏(炮.去皮.臍)、天南星(炮),各一兩了。草烏(炮.去皮.尖)二兩。

          炮制上為細(xì)末,醋煮面糊為圓,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丈夫、婦人三十六種風(fēng),五般腰疼,打撲傷損,入骨疼痛,背膊拘急,手足頑麻,走注不定,筋脈攣縮,久患風(fēng)疾,皆療之。

          用法用量每服五圓至七圓,茶酒任下。

          注意孕婦不可服。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6、烏蛇膏

          處方烏蛇120克 當(dāng)歸60克 黃耆45克 生干地黃45克 亂發(fā)22克(燒灰)防風(fēng)30克(去蘆頭)甘草60克 黃丹180克 胡粉120克 蠟60克 松脂60克

          制法上藥都細(xì)銼,以清油1.25千克,于鐺內(nèi)入蠟、松脂及藥末,煎令黑色,綿濾去滓,都納鐺中,下黃丹,便于武火上不住手?jǐn)嚕蚝谏?,滴水中如珠子,硬軟得所,即成,攤干故帛上?/p>

          功能主治治一切遠(yuǎn)年惡性毒瘡,發(fā)背,冷漏疔瘡,刀箭所傷。

          用法用量貼患處,一日換二次,以愈為度。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處方7、琥珀膏

          處方琥珀一兩,木通、桂心、當(dāng)歸、白芷、防風(fēng)、松脂、朱砂(研)、木鱉(去殼),各半兩;麻油二斤,丁香、木香,各三分。

          炮制上件藥,先用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五味搗,羅為末,其馀藥并細(xì),以油浸一宿,于鐺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黃濾出。次下松脂末,濾去渣,再澄清油,卻安鐺中慢火熬,下黃丹一斤,以柳木篦不住手?jǐn)嚕詈谏?,滴入水中成珠子不散,看硬軟得所,入琥珀等末攪令勻,于瓷器?nèi)盛之。

          功能主治治頸項(xiàng)瘰倁,及發(fā)腋下,初如梅子,腫結(jié)硬強(qiáng),漸若連珠,不消不潰,或穿穴膿潰,肌汁不絕,經(jīng)久難瘥,漸成俈疾,并治之。

          用法用量每使時(shí)看大小,用火勻攤,貼之。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8、膩粉膏

          處方豬脂(煉)六兩,松脂半兩,膩粉、胡粉、黃連(為末)、甘草(為末),各一兩。

          炮制上件藥,先以豬脂煎松脂,次入黃蠟二兩,濾去渣,次下膩粉并四味,攪勻,傾于瓷器中。

          功能主治治風(fēng)邪熱毒客搏皮膚,身體生瘡,癢痛無時(shí),及大疥作瘡,赤疼痛,浸淫侵展,肌汁不絕。撥熱毒,止疼痛,生肌肉,斂瘡口,神效。

          用法用量每用藥少許涂之,日三、四易。

          摘錄《宋·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處方9、琥珀膏

          處方琥珀30克 木通 桂心 當(dāng)歸 白芷 防風(fēng) 松脂 朱砂(研)木鱉(去殼)各15克 麻油1千克 丁香 木香各22克

          制法上藥先將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五味搗羅為末,其余藥一并細(xì)銼,以油浸一宿,慢火熬,候白芷焦黃,濾出,次下松脂末,濾去滓,再澄清油,卻安鍋中慢火熬,下黃丹500克,以柳木篦不住手?jǐn)?,令黑色,滴入水中成珠子不散,看硬軟得所,入琥珀等末,攪令勻,于瓷器?nèi)盛之。

          功能主治治頸項(xiàng)瘰疬,及發(fā)腋下,初如梅子,腫結(jié)硬強(qiáng),漸若連珠,不消不潰,或穿穴膿潰,肌汁不絕,經(jīng)久難愈,漸成瘺疾者。

          用法用量每使時(shí)看大小,用火熁紙上勻攤,貼患處。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處方10、苦參散

          處方苦參90克(銼)露蜂房60克(微炒)松脂60克 附子60克(炮裂,去皮、臍)梔子仁60克 烏蛇90克(酒浸,去皮、骨,炙微黃)木蘭皮60克

          制法上藥搗細(xì)羅為散。

          功能主治治肺臟久積風(fēng)毒,皮膚生白癜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6克,不計(jì)時(shí)候,以溫酒調(diào)下。宜常吃蘿卜菜。

          注意服藥期間,忌食雞、雀、豬、魚,大蒜、濕面等。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四

          處方11、藜蘆膏

          處方藜蘆 黃連 雄黃 黃芩 松脂各90克 豬脂250克 礬石150克

          制法上藥七味,研末,煎令調(diào)和。

          功能主治治小兒一切頭瘡,以及蝸瘡,癬瘡、濕瘡,久而瘙癢不生痂者。

          用法用量先以赤龍皮(槲木皮)、天麻湯洗,再涂傅藥膏。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五

          處方12、乳香丸

          處方糯米(炒)川烏頭(炮,去皮、尖)五靈脂(去砂土)各60克 乳香(研)白芷(銼)藿香葉(洗)天南星(炮)沒藥(研)荊芥(去枝、梗)赤小豆(生)骨碎補(bǔ)(去毛)白附子(炮)各30克 松脂(研)15克 香墨(煅)草烏頭(炮,去皮、臍)各150克

          制法上藥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一切風(fēng)疾,左癱右瘓,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語言謇澀,精神恍惚,痰涎壅塞,手足亸曳,筋脈拘攣;或遍身頑痹,走注疼痛,腳膝緩弱,行步艱辛。又治打撲損傷,瘀血不散,痛不可忍;或行路勞傷,腳膝浮腫疼痛,或腎臟風(fēng)毒,上攻面腫耳鳴;下注腳膝沉重。(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每服10~15丸,冷酒或茶清送下。不拘時(shí)。

          注意藥后忌食熱物二小時(shí)。

          摘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一

          處方13、麒麟竭膏

          處方麒鱗竭15克 雄黃15克(細(xì)研)密陀僧15克(細(xì)研)雌黃7.5克(細(xì)研)亂發(fā)15克 朱砂15克(細(xì)研)乳香30克(細(xì)研)黃耆30克 白芍藥30克 牡丹30克 連翹30克 丁香30克 木香30克 桂心30克 當(dāng)歸30克 牛膝30克(去苗)細(xì)辛30克 白芷30克 松脂60克 蠟90克 黃丹660克 麻黃60克 油1.25千克

          制法上藥黃耆等一十二味,細(xì)銼,入油浸一宿,后用文火煎諸藥色黑,濾出;次下松脂、乳香、蠟,消熔盡,以綿濾去滓,拭鐺令凈,卻下藥油,以慢火熬;相次入黃丹,不住手以柳木篦攪,候色變,滴于水碗內(nèi),捻看軟硬得所,歇良久,入麒鱗竭、雄黃、雌黃、密陀僧、朱砂等末,傾于瓷盒內(nèi),攤紙上令勻。

          功能主治收毒,止痛,暖肌。治癰疽發(fā)背及惡瘡毒腫潰后,膿水不住,肌肉不生者。

          用法用量每日兩次貼之。

          摘錄《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三

          處方14、附子丸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菖蒲《米泔浸一宿,銼,焙)礬石(熬令汁枯)蓖麻子仁(研)松脂(研)各30克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60克 染胭脂15克

          制法上七味,搗研為末,熔黃蠟和拈如棗核大。

          功能主治治耳聾,出膿疼痛;耵聹塞耳。

          用法用量針穿一孔子令透,塞耳中,日換一次。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一四

          處方15、當(dāng)歸摩膏

          處方當(dāng)歸(切,焙)細(xì)辛(去苗、葉)各45克 肉桂(去粗皮)30克 生地黃500克(切,研,絞取汁)天雄10枚(去皮、臍,生用)白芷22.5克(留一塊不銼,全用)芎藭15克 丹砂(研)30克 干姜(炮)22.5克 烏頭(去皮、臍,生用)52.5克 松脂120克 豬脂2.5千克(別煉,去滓)

          制法上藥十二味,先將前八味銼如大豆粒,以地黃汁浸一宿,同豬脂、松脂慢火煎,以所留的一塊白芷煎至黃色為度,再用厚綿濾去滓,盛入瓷罐,入丹砂末,攪拌至凝即止。

          功能主治主諸風(fēng)寒濕,骨肉痹痛。

          用法用量使用時(shí)用火炙,搽患處,反復(fù)摩擦。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十九

          處方16、通靈黃金膏

          處方木香 當(dāng)歸(洗,焙)金毛狗脊(去毛)防風(fēng)(去蘆頭)白及 白蘞 香白芷 白術(shù) 乳香(別研)松脂(別研)楓香(別研)杏仁(去皮、尖,別研)各30克

          制法上藥除乳香、楓香、松脂外,各焙干細(xì)銼,用清油1.5千克,煉熟放冷,浸藥子銀石器內(nèi),文武火養(yǎng)三日,勿令大沸,恐損藥力,常似魚眼,候香白芷黃為度。濾過,別入凈鍋內(nèi),入黃蠟250克,細(xì)羅黃丹60克,次入已研之楓香、乳香,用槐、柳枝子不住手?jǐn)嚕偕下鸢旧贂r(shí),候凝膏成。

          功能主治治跌打損傷,癰疽,瘡癤,瘰竊,發(fā)背,腦疽,遠(yuǎn)年惡瘡,臁瘡,纏喉風(fēng),痔瘡,鼻內(nèi)生瘡,牙疼。

          用法用量每先用膏藥3.7克,蛤粉為衣,溫酒送下,次用藥涂病處。如損折者,以竹夾夾直,用藥涂之?;祭p喉風(fēng),服藥不下者,先用藥于喉外摩之,候喉寬,然后服之。牙疼齒浮出血者,以藥填齒縫內(nèi),如有清水吐之。耳內(nèi)停風(fēng)氣,疼痛作聲,紙捻纴藥在耳內(nèi)。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17、大活絡(luò)丹

          處方白花蛇 烏梢蛇 威靈仙 兩頭尖(俱酒浸)草烏 天麻(煨)全蝎(去毒)首烏(黑豆水浸)龜版(炙)麻黃 貫仲 炙草 羌活 官桂 藿香 烏藥 黃連 熟地 大黃(蒸)木香 沉香各60克 細(xì)辛 赤芍 沒藥(去油,另研)丁香 乳香(去油,另研)僵蠶 天南星(姜制)青皮 骨碎補(bǔ) 白蔻 安息香(酒熬)黑附子(制)黃芩(蒸)茯苓 香附(酒浸,焙)元參 白術(shù)各30克 防風(fēng)75克 葛根 虎脛骨(炙)當(dāng)歸各45克 血竭(另研)21克 地龍(炙)犀角 麝香(另研)松脂各15克 牛黃(另研)片腦(另研)各4.5克 人參90克

          制法上藥五十味,為末,蜜丸,如桂圓核大,金箔為衣。

          功能主治主中風(fēng)癱瘓,痿痹痰厥,拘攣疼痛,癰疽流注,跌撲損傷,小兒驚痛,婦人停經(jīng)。

          用法用量陳酒送下。

          摘錄《蘭臺(tái)軌范》卷一引《圣濟(jì)》

          處方18、生發(fā)膏

          別名甘松膏(《普濟(jì)方》卷四十八)。

          處方蔓荊子 附子 細(xì)辛 續(xù)斷 皂莢 澤蘭 零陵香 防風(fēng) 杏仁 藿香 白芷各60克 松葉 石南各90克 莽草30克 松膏 馬鬐膏 豬脂各1.8升 熊脂1.2升

          制法上十八味,哎咀,以清醋1.8升 漬藥一宿,明旦以馬鬐膏等微火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

          功能主治祛風(fēng)生發(fā)。治頭中風(fēng)癢,白屑。

          用法用量外用澤發(fā)。

          摘錄《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處方19、黑紙拈

          處方密陀僧(煨)、黃連(去須)、瀝青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用紙作拈子。

          功能主治痔瘺久不愈。

          用法用量以津唾蘸藥未,拈入竅內(nèi)。覺微微癢即住,不可盡拈也。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一四三

          處方20、臁瘡拔毒方

          處方瀝青4兩,礬紅2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臁瘡;并治坐板流膿瘡。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搽。須忍痛則瘡內(nèi)出其毒,可拔毒水盡,再用收口藥。

          摘錄《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處方21、膏藥

          處方瀝青1兩,萆麻1兩。

          制法上同搗爛,攤紙上。

          功能主治諸瘡,一切打傷腫毒。

          用法用量貼瘡。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22、蓖麻子膏

          別名萆麻子膏

          處方瀝青(別研)2錢,黃蠟2錢,輕粉2錢,硫黃(別研)2錢,蓖麻子(去皮,研)2錢,麻油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將油、蠟同文武火熬令蠟溶,入前件藥末,攪成膏子,取出用瓷盒子盛之。

          功能主治肺風(fēng),面易生瘡,并酒渣鼻。

          用法用量每用少許于患處擦之。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二

          處方23、救苦膏

          處方川烏3錢(生用,勿火),香白芷2錢,川牛膝5錢(焙),當(dāng)歸1兩(焙),黃丹半兩(飛過),貝母2錢,磈潤(即桃脂)1錢,白蘞2錢,白及2錢(焙),沒藥7錢,乳香5錢(茗葉1片,將藥放在葉上,用慢火慢焙干),杏仁3兩(用熱湯泡去皮尖),瀝青半兩,香油半盞,白膠香3兩(入鐵器,于火上熬數(shù)沸,放入冷水中)。

          制法上沒藥、瀝青、杏仁、乳香先搗,后用白膠香磈潤和搗之,以上藥俱要研為細(xì)末,和勻,用香油不時(shí)澆潤,搗取出,揉和之。

          功能主治順氣發(fā)風(fēng),活血脈,壯筋骨。主男子、婦人左癱右瘓,半身不遂,口眼喎[音 wāi]斜,癰疽發(fā)背,疔腫惡瘡,巳末成膿,疼痛不止,打撲損傷;蛇虎犬咬,刀斧、湯燙傷,杖瘡;及風(fēng)寒濕痛,咳嗽喘急,痰涎壅盛,心脾疼痛,赤白痢疾,臟寒泄瀉,眼目赤障,耳鳴頭痛;牙痛,瘰疬,鶴膝,及婦人生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等。

          用法用量遠(yuǎn)近咳嗽,吐唾痰涎,背心穴貼;喘急痰盛,肺俞穴貼;前后心脾疼痛,隨疼處貼;胸膈痞悶,少思飲食,胸骨上貼;赤白痢疾,臟寒泄瀉,腰眼臍下貼;眼目赤障,疼痛作楚,太陽穴貼;耳鳴、頭目昏眩,項(xiàng)窩穴貼;牙齒疼痛,膏藥亭穴貼;男子久虛,腎氣衰弱,腰膝筋骨疼痛,腰眼穴貼;閃肭骨折,手搦腕骨還舊,以膏藥量傷處尺寸貼,軟帛綿好竹片包裹扎定,3次收換,須候7日,如是傷重,12日可效;婦人氣虛血弱,腰臍腹胯疼痛,于臍下腰眼貼之;奶癰吹奶,于患處貼之;小兒一切癰瘡失氣痛,隨患處貼;瘰疬漏瘡,兩膝腫痛,髀膝枯瘁,皮膚拘攣,蜷臥不得屈伸,此證名曰鶴膝,以藥烘貼;生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者,用川芎湯下7粒;余病隨疼處、患處、傷處貼。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處方24、蓖麻膏

          處方瀝青1兩,蓖麻49粒,杏仁(去皮尖)13粒。

          制法上共搗,自然粘軟成膏。

          功能主治鼠瘡,不拘已破未破。

          用法用量貼之。

          摘錄《經(jīng)驗(yàn)廣集》卷四

          處方25、保嬰百中膏

          處方瀝青2斤半,威靈仙1兩,蓖麻子120枚(去殼,研),黃蠟2兩,乳香1兩(另研),沒藥1兩(另研),真麻油(夏)2兩(春秋3兩,冬4兩),木鱉子(去殼)28斤(切碎,研)。

          制法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枝攪勻,須慢慢滴入水中,不粘手、拔如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如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香、沒藥末,起鍋在灰上,再用柳條攪數(shù)百次,又以粗布濾膏,在水盆內(nèi)拔扯如金絲,頻換水浸2日,卻用小銚盛頓。

          功能主治小兒疳癖瀉痢,咳嗽,不肯服藥;及治跌撲傷損,手足肩背,并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如落馬墜車,于破傷疼痛處,火上炙熱,貼透骨肉為驗(yàn)。連換熱水?dāng)?shù)次浴之,則熱血聚處即消。小兒疳癖貼患處,瀉痢貼肚上,咳嗽貼背心上。

          摘錄《古今醫(yī)鑒》

          處方26、大紅膏

          處方瀝青1兩,小油2錢。

          制法上將瀝青于銀石器內(nèi)慢火熬開,攪多時(shí),看硬軟,次下乳香,沒藥,黃丹、黃蠟,再攪勻,盛瓷瓶?jī)?nèi)。

          功能主治打破損傷。

          用法用量用時(shí)敷之。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八八引《醫(yī)林方》

          處方27、大紅膏

          別名乳香膏

          處方瀝青1斤,黃丹10兩,乳香2兩,油不以多少(添減用)。

          制法上藥先用瀝青以銀器內(nèi)慢火熬開,鐵篦子攪,覷時(shí)月看硬軟,旋旋入油,硬軟恰好;次下乳香攪勻,用綿濾過;次入黃丹,再攪勻,盛在瓷盆子內(nèi)。

          功能主治跌撲損傷疼痛。

          用法用量乳香膏(《普濟(jì)方》卷三一四)。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

          處方28、翠玉膏

          處方明瀝青4兩,銅綠2兩,芝麻油3錢,豬膽3個(gè)。

          制法先于炭火上溶開瀝青,入油令沸,下銅綠、膽汁攪勻,傾濾入新水中,用手搏溺于瓷器收貯,用徘光絹上。

          功能主治軟癤膿水逗留,愈后復(fù)發(fā)。

          用法用量看瘡大小攤貼,不換。只1上便痊。

          摘錄《外科精義》卷下

          處方29、大圣通神乳香膏

          處方乳香1兩,沒藥1兩,血竭1兩,黃蠟1兩,黃丹2兩,木鱉2兩(去殼),烏賊骨2兩,海桐皮2兩,不灰木4兩,瀝青4兩,五靈脂2兩,麝香2錢,膩粉3錢。

          制法上為末,用好油4兩,熬令熱,下藥末熬,不住手?jǐn)囍?,令黑色,滴水中成珠即止?/p>

          功能主治諸毒瘡腫,發(fā)背癰疽。

          用法用量臨用攤貼瘡上。

          摘錄《中藏經(jīng)》卷下

          處方30、大紅膏

          處方當(dāng)歸(銼)1兩,赤芍藥1兩(銼),天臺(tái)烏藥1兩(銼),小油半斤(以上3味浸油7日7夜),沒藥1兩(研為細(xì)末),乳香2兩(研為細(xì)末),琥珀1兩(研為細(xì)末),瀝青1斤,黃丹10兩。

          制法上藥先將瀝青以銀石器內(nèi)慢火熬,鐵篦子攪化開為度,覷時(shí)月看硬軟,旋旋入浸藥油,硬軟停當(dāng):次入另研藥3味攪勻,用綿濾在凈水盆內(nèi),以手持拔,如錫白色;次入黃丹,再持拔令勻,盛在瓷盒內(nèi)。

          功能主治從高下墜,落馬傷損,瘀血結(jié)滯,筋脈攣急,肌肉腫硬,疼痛不可忍者。

          用法用量每用熱鐵篦子攤在厚軟紙上,貼患處。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

          處方31、金絲膏

          處方當(dāng)歸1兩,川芎1兩,蒼術(shù)1兩,香白芷1兩,赤芍藥1兩,木鱉子1兩,大黃1兩,草烏頭1兩,香油半斤,瀝青1斤,松香1斤,乳香5錢(另研),沒藥5錢(另研)。

          制法前8味同香油熬,去滓,瀝青、松香熬,看軟硬,冬軟些,夏硬些,乳香、沒藥攤膏藥時(shí)用之。

          功能主治打撲傷閃肭,疼痛濕氣。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32、大紅膏

          處方乳香2兩,當(dāng)歸2兩,琥珀1兩,香白芷1兩,沒藥1兩,白芍1兩,白及1兩,白斂1兩,瀝青16兩,黃丹1兩,小油4兩,綿子1兩,木炭3斤,定瓷碗2只。

          制法上為細(xì)末,同瀝青放在碗內(nèi),用文武火熬,以瀝青熔開,次下小油,徐徐下之,看視硬軟得所,用綿濾在木盆內(nèi),放溫,次下丹熬成膏。

          功能主治折傷。

          用法用量用時(shí)攤于紙上用之。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

          處方33、獨(dú)效散

          處方光明瀝青不拘多少。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冷傷心脾,疼不可忍。

          用法用量每服1錢,先以冷米醋調(diào)成膏,復(fù)用熱米醋調(diào)開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五

          處方34、瘡方通神乳香膏

          處方乳香、沒藥、血竭、黃丹、木鱉子2兩,膩粉3錢,烏魚骨2兩,不灰木4兩,五靈脂2兩,海桐皮2兩,瀝青4兩,蠟1兩,麝香2錢,油8兩(熬用)。

          制法上先將清油、木鱉子、不灰木等藥熬香熱;次下瀝清,熬數(shù)10沸去滓;次入黃丹,槐柳條攪,滴水中不散;再下乳香、沒藥、血竭、麝香、膩粉一處攪勻。

          功能主治瘡瘍。

          用法用量方中乳香、沒藥、血竭、黃丹用量原缺。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四

          處方35、金絲萬應(yīng)膏

          處方瀝青2斤半,威靈仙2兩,蓖麻子100枚(去皮臍,研爛),黃蠟2兩,木鱉子28枚(去殼,切片,研爛),沒藥1兩(別研),乳香1兩(另研),小油夏1兩、春秋3兩、冬4兩。

          制法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內(nèi)熬化開,以槐、柳枝攪,候焦黑色為度。重帛濾過,以瀝青入水盆內(nèi),侯冷成塊,取出稱2斤凈,下鍋熔開,下小油、黃蠟、蓖麻、木鱉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攪勻,須慢火;滴數(shù)點(diǎn)入水中,拭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沒末,起鍋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條攪數(shù)百次,又以粗帛濾膏在水盆內(nèi),扯拔如金絲;頻換水,浸2日,卻用小銚盛頓。

          功能主治行瘀消滯。主攧?chuàng)鋫麚p手足腹背,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小兒脾疳,瀉痢咳嗽,不肯服藥者。

          用法用量如落馬墜車,于被傷疼痛處,火上炙熱貼,透骨內(nèi)為驗(yàn),連換熱水,數(shù)次落之,則熱血聚處,自然消散;小兒脾疳,貼患處;瀉痢,腹肚上貼;咳嗽,背心上貼。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五

          處方36、金絲膏藥

          處方當(dāng)歸5錢,川芎5錢,蒼術(shù)5錢,香白芷5錢,赤芍藥5錢,木鱉子5錢,大黃5錢,草烏頭5錢,香油4兩,瀝青半斤,松香半斤,乳香(另研)2錢5分,沒藥(另研)2錢5分。

          制法前8味同香油4兩熬,去滓;瀝青、松香看熬軟硬,冬軟些,夏硬些;乳香、沒藥攤時(shí)用之。

          功能主治打撲傷損,閃肭疼痛,風(fēng)濕氣痛。

          摘錄《馮氏錦囊·雜癥》卷七

          處方37、靈應(yīng)膏

          處方蓖麻子(去殼,研)1兩,當(dāng)歸(洗,焙,切)1兩,木鱉子(去殼,研)1兩,郁金(銼)1兩,香白芷(銼)1兩,草烏頭(炮制,去皮臍)1兩,甘草(銼,炒)1兩,大黃(銼)1兩,赤芍藥(銼)1兩,自然銅(火煅,醋淬,研)1兩,白僵蠶(取末)1兩,蘇枋木(銼)1兩,白及(銼)1兩,白蘞(銼)1兩,黃丹6兩,乳香(別研)1錢,沒藥(別研)1錢,麻黃(去根節(jié))半兩,天南星(銼)半兩,瀝青(別研)半兩,定粉(別研)半兩,蔥白10莖,麻油2斤。

          制法上件除沒藥、乳香、黃丹、僵蠶外,將余藥入油內(nèi),熬令諸藥赤黑色,然后濾去諸藥。次將沒藥等四味研令極細(xì),徐徐下入油內(nèi),用槐、柳枝各十條,長(zhǎng)五六寸,不住攪之,漸加火,熬令滴入水中不散,成膏子為度。

          功能主治消腫定痛。主諸般瘡癤。

          用法用量每遇患者,量癰腫大小,攤在紙花上貼之,日易1次。

          摘錄《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處方38、金絲膏

          處方白膠香5錢,瀝青、黃蠟3錢,小油3錢,沒藥2錢(另研),乳香2錢半(另研)。

          制法上將油、蠟、白膠、瀝青用柳枝攪化盡,后用乳、沒入藥內(nèi),再攪勻,綿濾過,傾水內(nèi),持拔三二十遍。

          功能主治諸般惡瘡疼痛。

          用法用量任意攤用。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三

          處方39、白膠香膏

          處方乳香、白膠香、瀝青各等分(研)。

          制法上以脂麻油和如面劑,重湯煮成膏,不犯銅、鐵、以杖子剔起如絲即成。

          功能主治折傷。

          摘錄《雞峰》卷二十二

          處方40、東華解毒膏

          處方五枝膏(桃枝、柳枝、槐枝、桑枝,俱用嫩枝5升,榆皮5升,地骨皮5升,以長(zhǎng)流水1擔(dān),熬至5分,去滓,加當(dāng)歸末4兩,慢火熬成膏,滴水成珠,聽用),瀝青(凈)1斤,松香(凈)半斤,乳香1兩(另研),沒藥1兩(另研),輕粉2錢(另研),銅青2兩(另研),黃蠟2兩,血竭2錢(另研),麝香1錢(另研),安息香5錢,黃丹1兩(水飛研細(xì))。

          制法用川芎、大黃、紅花、白芷各2兩,入麻油熬黑色,去滓,春、夏用油4兩,秋、冬用油6兩,如法煎至滴水不散;次下瀝青、松香、黃蠟化開;下五枝膏2兩,以槐枝攪100余遍;下乳香、沒藥、血竭、輕粉、安息香、黃丹,再攪100余遍;下麝香、銅青,再攪100余遍,滴水面浮似青荷葉為度,撥扯200百余遍,浸100日取起,收貯。

          功能主治無名腫毒,諸般惡毒瘡癤,癰疽發(fā)背,痘毒風(fēng)毒。

          用法用量如貼瘡毒,用槐枝、蔥白煎湯,洗過,用絹唾津攤貼,3-5日1換。

          摘錄《萬氏家抄方》卷四

          處方41、加血竭大紅膏

          處方當(dāng)歸(銼)1兩,木鱉子(銼碎)1兩,天臺(tái)烏藥(銼)1兩,赤芍藥(銼)1兩,小油4兩(已上4味,用小油浸7日7夜,濾去滓),乳香(研)2兩,瀝青(濾,持撥)16兩,黃丹(羅過)10兩,加血竭(另研)半兩,沒藥(另研)1兩,琥珀(杵碎,研)1兩。

          制法上件乳香、瀝青,鐵鍋內(nèi)以慢火熬令消盡為度,時(shí)月看硬軟,旋旋入前項(xiàng)浸藥油加減用之,候硬軟停當(dāng),以棉濾在水盆內(nèi),持撥白色,旋入黃丹,再持撥顏色勻,于瓷盒子內(nèi)存放。

          功能主治折傷。

          用法用量每用鐵焊子攤在厚軟紙上,貼患處。

          摘錄《御藥院方》卷十

          處方42、佛手膏

          處方斑蝥7個(gè)(去翅足),巴豆7粒(去皮),杏仁2-7粒(去皮尖),紅娘子2-7個(gè)(去翅足),砒霜1錢(別研),盆消1錢,黃臘半兩,韶粉半兩,瀝青(研)半兩,硫黃3錢,黃丹3錢,膩粉(炒)10錢,綠豆1合,槐角3條,麻油4兩,亂發(fā)雞子大1兩。

          制法上用油煎令發(fā)化,次下紅娘子,次下巴豆、槐角等,逐味下,焦者涌出,方下硫黃、盆消及丹粉等。以篦子不住手?jǐn)嚵顒?。滴水成珠為度?/p>

          功能主治去黑紫瘡核。主麻風(fēng)。

          用法用量用時(shí)先將針輕手刺瘡核,用藥1粟米大,放針處。次日擠瘡,有黑臭膿血出。2-3日,血漸少,次服去毒丹。

          摘錄《三因》卷十五

          處方43、紅膏藥

          別名紅膏

          處方瀝青2兩,白膠香2兩,黃蠟3錢。

          制法上藥于銚內(nèi)煎化,量用麻油3錢許煎,濾于水盆中,揉成劑收之。

          功能主治軟癰及惡瘡,風(fēng)濕所搏,渾身疼痛。

          用法用量紅膏(《普濟(jì)方》卷三一四)。方中黃蠟用量原缺,據(jù)《醫(yī)方類聚》補(bǔ)。加當(dāng)歸1兩于內(nèi),煎令黃色,濾去滓,于水盆內(nèi)取出藥揉成劑,再加乳香末2錢,和為乳香膏尤佳;其加青黛者,即名青金膏;其加黃丹者.即名紫金膏。

          摘錄《濟(jì)生》卷八

          處方44、紅膏藥

          處方瀝青4兩,黃丹3兩,黃蠟半兩,小油1兩,心紅少許。

          制法上先將蠟、瀝青、小油同熔開,綿子濾凈,入丹、紅,用焊子攪勻。

          功能主治瘡瘍。

          摘錄《醫(yī)方類聚》卷一九四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處方45、瀝青膏

          處方黃蠟1兩,瀝青1兩,園荽子3錢,黃丹3錢。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小兒粘瘡。

          用法用量小油3兩熬,擦。不須洗。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九

          處方46、靈效丸

          處方錫磷脂(甘鍋內(nèi)煅通紅)1兩,白膠香(好明凈者,研)1兩,五靈脂(如瀝青成塊者)1兩,當(dāng)歸(洗凈,去蘆)1兩,白附子1兩,沒藥1兩,香白芷1兩,草烏頭(去尖)1兩,糯米(炒令黃色)1兩,桑柴灰(須是純桑木燒,它木不可雜)1兩。

          制法上為細(xì)末,用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jì)D人痛風(fēng)。

          用法用量每服30-40丸,空心,臨臥溫酒送下。

          摘錄《百一》卷三引錢聞禮方

          處方47、定痛膏

          處方清油12兩,瀝青1斤,黃丹10兩,沒藥1兩,乳香1兩。

          制法先將清油熬香熟,次下瀝青再熬,濾去滓,次下黃丹,槐技攪,文武火熬,滴水中成珠不散為度,去火后下沒藥末,攪勻,和乳香一處勻。

          功能主治諸瘡及杖瘡。

          用法用量貼患處。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四

          處方48、白膏藥

          處方乳香1兩,瀝青2兩,寒水石2兩(并研為末),輕粉45錢(同前3味合研令勻)。

          制法上同入垍石器內(nèi),慢火熔,不住用篦子攪勻如泥,先手上涂油,圓得成膏子,以熟水浸3日,瓷盒子收之。

          功能主治發(fā)背,諸癰腫惡瘡。

          用法用量熬時(shí)入油少許,如浸3日尚硬,再入少油更熬,亦勿令過,當(dāng)?shù)盟梢?。不得犯銅、鐵器。臨用先以溫鹽齏汁洗瘡拭干,攤作紙花子貼之,5日1換。

          注意忌食辛酸熱毒物。

          摘錄《雞峰》卷二十二

          處方49、白及膏

          處方良姜、白及、瀝青各等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嚼脂麻,水同熬為膏,入冷水共淀,用絆絹1片,火上攤作膏。

          功能主治螻蛄瘡。

          用法用量貼瘡上。

          摘錄《普濟(jì)方》卷三一四

          處方50、翠玉膏

          處方瀝青30克 黃蠟 銅綠各6克 沒藥 乳香各3克

          功能主治主臁瘡。

          用法用量先研銅綠為末,入油調(diào)勻,再將黃蠟、瀝青火上熔開,次下油,調(diào)銅綠攪勻,將沒藥旋入攪勻;用河水200毫升,將藥傾在內(nèi),用手扯拔勻,油紙裹,視瘡大小,分大小塊,捻成餅子。貼于瘡上,紙封,三日一換。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

          處方51、潤肌膏

          處方珠子瀝青120克 白黃蠟24克 乳香6克

          制法于鐵鍋內(nèi),先下瀝青,隨手下黃蠟,乳香,次入麻油10~20毫升,俟瀝青熔開,微微熬動(dòng),放大凈水盆于其旁以攪藥;用鐵錍滴1~2點(diǎn)于水中,試之如硬,少入油,看硬軟合宜,新綿濾于水中揉扯,以白為度。瓷器內(nèi)盛,或油紙裹。

          功能主治潤燥生肌,活血止痛。治手足皴澀,皮膚裂開疼痛,不能迎風(fēng)者。

          用法用量每用先火上炙裂口子熱,捻合藥亦上火炙軟,涂裂口上,用紙少許貼之,自然合矣。

          摘錄《衛(wèi)生寶鑒》卷十三

          處方52、黃白丹

          處方白松香(水煮,淘5-7次,又以黃酒或火酒煮)、白占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紅棗肉為丸。

          功能主治大風(fēng)攣斃敗絕危困者。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以酒送下。

          摘錄《解圍元藪》卷四

          處方53、拔毒膏藥

          處方生金銀(曬干)6兩,蒼耳子4兩,九里明葉半斤,米碎茶葉4兩,烏孔葉4兩,大蛇泡葉4兩,蔥頭2兩(共捶爛,曬干,為末),生諧芋仔5斤(去凈泥,切片,略曬),蜂房4大只,老姜2兩,大蛇殼5條,頭毛仔5斤(米泔水洗凈,曬干),大百足10條,大蝦蟆5只(用真茶油半斤,桐油1斤半,下鍋煮諧芋、百足各物焦黑色,隔滓,滴水成珠,抽鍋離火,下后藥),白松香2兩,樹蠟4兩(熔透,再下后藥末),木鱉仁1兩,連翹1兩5錢,赤芍1兩5錢,花粉1兩5錢,錦黃1兩5錢,歸尾1兩,大風(fēng)子2兩,蛇床子1兩,牛蒡子1兩,江子油2兩(凈殼),蓖麻子3兩,防風(fēng)1兩5錢,荊芥1兩5錢,白及2兩(切薄片),川烏1兩,白芷1兩5錢,輕粉4錢,赤石脂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冰片2錢,丁香5錢,木香5錢,白豆蔻3錢,半夏1兩5錢,阿魏1兩,樟腦1兩2錢,兒茶1兩,南星1兩,草烏1兩(共為細(xì)末)。

          制法篩下飛丹,攪至合適為度。

          功能主治木石傷、刀鐵傷成毒,或內(nèi)受毒氣,外起瘡疔、疳漏、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用時(shí)將此藥膏開油紙貼之。

          摘錄《醫(yī)方易簡(jiǎn)》卷十

          處方54、二圣不老丹

          處方側(cè)柏葉(酒浸,九蒸、曬)、白松香(煮煉九次)各等分。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癩風(fēng)、麻風(fēng),眉發(fā)脫落。

          用法用量每服2錢,蜜湯送下,每日3次。

          摘錄《外科大成》卷四

          處方55、接骨膏

          別名當(dāng)歸合氣散、接骨丹

          處方當(dāng)歸1兩半,川芎1兩,乳香5錢,沒藥1兩,廣木香2錢,川烏8錢(火煨),骨碎補(bǔ)1兩,古老錢7個(gè)(酒浸7次),黃香1斤,油3兩(熬熟下藥)。

          制法上為末,和油成膏。

          功能主治骨碎依舊,筋斷續(xù)而復(fù)初。

          用法用量當(dāng)歸合氣散(原書同卷)、接骨丹(《濟(jì)陽綱目》卷八十六)。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九

          處方56、麻豆散

          別名麻豆湯

          處方大麻子3升,大豆(炒黃香)。

          制法上為末。

          功能主治脾胃氣弱,水谷不得下,遂成不復(fù)受食。

          用法用量麻豆湯(《雞峰》卷十二)。本方方名,《普濟(jì)方》引作“麻仁散”。

          摘錄方出《肘后》卷四,名見《千金》卷十五

          處方57、黑龍丸

          別名資壽黑龍丸

          處方附子(炮裂,去皮臍)2兩,烏頭(炮裂,去皮臍)4兩,烏蛇(酒浸1宿,去皮骨,炙)2兩,干蝎(炒)1兩半,蒼術(shù)(銼碎,豉炒)2兩,防風(fēng)(去叉)2兩,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令香)2兩,麻黃(去根節(jié))3兩,赤芍藥(銼)1兩,白芷(銼)2兩,芎?(銼)2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2兩,天南星(生用)半兩,吳茱萸(凈揀,用水淘7遍,微炒)1兩,白術(shù)(銼碎)1兩,自然銅1斤(杵碎,用生鐵銚子內(nèi),以炭火一秤,漸以2-3斤,逼藥銚子,令通赤,徐添火,可半日以來,其藥有微焰起,聞腥氣,又似硫黃香,藥乃成,放冷取出;如藥有五色者,甚妙,然后安向凈黃濕土,上著紙,先襯藥,用盆合之,令密不得通風(fēng),1宿出火毒,乳缽內(nèi)細(xì)研,以水凈淘黑汁,濃者收取,次更細(xì)淘,又收濃者,3-5次淘,澄定,去清水,用新瓦盆,內(nèi)將紙封之,令泣干,如黑粉,稱6-7兩用)。

          制法將自然銅粉,入諸末相和勻,搗羅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于臘月內(nèi)合甚妙。

          功能主治中風(fēng),由氣血俱虛,腠理疏弱,風(fēng)邪外中,真氣失守,邪正相干,故半身不隨,口眼喎[音 wāi]斜,手足拘攣,或生亸曳,語言謇澀,心多悸驚。

          用法用量資壽黑龍丸(《普濟(jì)方》卷一一五引《簡(jiǎn)易》)。

          摘錄《圣濟(jì)總錄》卷九

          處方58、黃香膏

          處方百草霜、香油、桐油、黃香、乳香、沒藥。

          制法上為末,合和為膏。

          功能主治黃水、肥、臁等瘡。

          用法用量搽患處。

          摘錄《攝生眾妙方》卷八

          處方59、楮葉湯

          處方楮葉(炙令黃香)。

          功能主治小兒下利發(fā)渴,得水飲便嘔逆不止。

          用法用量上用漿水半升浸之,候水綠色去葉;以木瓜1個(gè)(切碎),納汁中,煮5-7沸,去木瓜,放溫細(xì)細(xì)服,不拘時(shí)候。

          摘錄《衛(wèi)生總微》卷十一

          處方60、隔紙膏

          處方黃香(研爛)5錢,輕粉5錢,銀朱5錢,冰片半分。

          制法上為細(xì)末。

          功能主治臁瘡。

          用法用量香油調(diào),用油單紙攤,先以針密密刺孔,將藥攤于孔上夾于中。先將蔥頭、花椒、細(xì)茶煎水洗凈瘡毒,后以孔口向瘡貼,用布帶緊扎。夏月1日1換,冬月2日1換1洗。其臭爛不可聞?wù)?,不過5貼而愈,凡攤藥,看瘡大小形式攤貼。

          注意忌諸般發(fā)物。

          摘錄《回春》卷八

          警告!本文使用信息聚合技術(shù)匯集而成,僅作學(xué)習(xí)、研究之用,切不可照本宣科、照貓畫虎,身體有恙應(yīng)盡早就醫(yī)。本文資料絕大部分注明了出處,但不對(duì)信息的正確性負(fù)責(zé),更不對(duì)使用本文信息導(dǎo)致的后果負(fù)責(zé)。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醫(yī)方賞析】六圣散
          生肌散
          拔毒散
          方1346
          對(duì)口瘡
          拔毒膏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