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歸化城曾有“三大號”。據(jù)歸化城的耆老們說,這“三大號”有新老之說。老“三大號”,是指“天元號”、“宏圖號”、“范家號”。在這“三大號”之后,歸化城又出現(xiàn)了“大盛魁”、“元盛德”、“天義德”新的“三大號”,而新“三大號”的買賣比老“三大號”的買賣做得大。為了區(qū)別新老“三大號”,人們把早期的“三大號”稱其為老“三大號”,而后來的新“三大號”則被稱之為“三大號”。新老“三大號”都屬“通事行(司)”。
“三大號”之首號大盛魁也設有通事司,除了通事司還有駱駝“房子”,通事司與駱駝“房子”為大盛魁崛起立下了哪些功勞呢?
為貿(mào)易作翻譯
大盛魁是清代在歸化城設立總號的、走“大外路”(指旅蒙商人)的“通事行”,也稱“通事司”。“通事行”或“通事司”之“通事”,按有關詞(辭)典解釋說,“舊時指譯員”;“譯,陳也;陳說內(nèi)外之言皆立此傳語之人以通其志,今北方謂之通事?!?/p>
呼和浩特市委政策研究室原調(diào)研員王忠民說,大盛魁等商號為“通事行(司)”是指主要用蒙古語做生意的商號,但是這類旅蒙商號不僅僅限制在用蒙古語言做生意,還用俄語或維吾爾語做生意。也就是說,凡是和不會說漢語的民族或國家做買賣的,都可以稱其為 “通事行(司)”。
王忠民介紹,當時大盛魁主要是以蒙古地方為市場,用蒙古語言做買賣的字號。這種商貿(mào)字號的店員、學徒,從幼年初入商號就必須學習一種發(fā)音不準確的蒙古語,這種語言雖然不標準、不規(guī)范,但凡懂蒙古語言的人都能聽懂,可以通行內(nèi)外蒙古各個地方,人們稱其為“買賣語”。然而這種行業(yè)的老手,不僅能說準確的蒙古語,而且有的甚至能熟練地書寫很漂亮的蒙古文字。像大盛魁的總號及其在內(nèi)外蒙古所設的分莊掌柜、記賬先生等,都是經(jīng)過嚴格訓練和有多年實踐經(jīng)驗的“蒙古通”,這是旅蒙商必須具備的條件,否則你就沒有同內(nèi)外蒙古地方做買賣的起碼資格。
創(chuàng)始于康熙年間
“大盛魁等商號的通事行(司)創(chuàng)始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至雍正二年(1724年)之間。如果是王相卿、張杰、史大學三位創(chuàng)始人隨費揚古軍隊到內(nèi)外蒙古地方作“通事行(司)”,那應是在康熙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1693~1697年)之間的事?!蓖踔颐裾f。
王忠民說,史料記載費揚古是在康熙二十九年秋(1690年)與撫遠大將軍福全“擊敗噶爾丹于烏蘭布通”;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歸化城增戍兵,以費揚古為安北將軍駐焉?!笨滴跞哪?1695年)尋授費揚古為右衛(wèi)將軍,仍兼攝歸化城將軍事”??滴跞哪?1695年),“命安北將軍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大敗噶爾丹于昭莫多”。
如果是大盛魁三位創(chuàng)始人隨費揚古軍隊進入內(nèi)外蒙古作“通事行(司)”,當是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費揚古軍隊駐歸化城,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徹底剿滅噶爾丹,而費揚古立大功被晉封為“一等功參贊”(隨即停戰(zhàn))之間的事情。
據(jù)史料記載,大盛魁的三位創(chuàng)始人,開始是在費揚古軍營中當廚夫和服雜役的,在為費揚古的部隊采購生活日用品中,得便時也采集一些蘑菇之類的東西,挑到歸化城及其附近出賣。他們還經(jīng)常出入于邊關集市,為費揚古部隊采買大量的食用牛羊,同蒙古人進行交易。因而逐漸學會了簡單的蒙古語言,并懂得了一些蒙古人的禮儀、生活習慣以及相互交易的一些方法。
運輸駝隊
通事行(司)讓大盛魁對外貿(mào)易額增加,而沙漠旱船——駱駝則承載了大盛魁近兩個半世紀的旅蒙貿(mào)易。
當時大盛魁經(jīng)營的貨物品種繁多,數(shù)額巨大,運輸這些貨物主要是靠駱駝。它不僅有來往于歸化城與烏里雅蘇臺之間的運輸駝隊,還有來往于歸化與科布多、庫倫(今烏蘭巴托)、古城子(今新疆奇臺縣)、迪化(今烏魯木齊)、恰克圖、毛斯嘎洼(即莫斯科)等地之間的運輸駝隊。
大盛魁駝隊從歸化城到烏里雅蘇臺來往馱運貨物,叫“跑前營”,來往于科布多叫“跑后營”,來往于烏蘭巴托叫“跑大庫倫”,來往于古城子叫“跑古城”,也叫“跑大西路”或“跑小西路”。當時大盛魁的大量貨物是走前后營。從歸化城派出的“駱駝房子”,來往于烏里雅蘇臺,也稱“前營路”,全程計60站,約5320里。來往于科布多,也稱“后營路”,全程計73站,約6620里。來往于烏蘭巴托,也稱“庫倫路”,全程計39站,約2870里。
計算貨物的單位“房子”
王忠民說,大盛魁每年由歸化城運往北路和西路的貨物,通常是以駱駝“房子”計算的。
據(jù)有關史料記載,“一年三百六十天,(大盛魁的駱駝‘房子’)都有在路上走著的”。不用一個一個地去數(shù)駱駝,只要數(shù)一數(shù)跟駱駝“房子”的“巨獒”(即蒙古種的猛犬悍狗),就能推測出其駱駝的大概數(shù)目。
王忠民翻閱大量資料后得出,大盛魁的駝隊“房子”,規(guī)模有大中小之分。由歸化城總號派出去的貨“房子”稱“大房子”,一般每頂“大房子”由十四“把子”駱駝組成,每“把子”由十四峰到二十峰駱駝組成,加上領“房子”掌柜、記賬先生等所乘的駝馬,總共是二百峰(匹)或多一些,有時“大房子”可達二百八十多峰(匹)駝馬,每頂“大房子”跟有護駝、護貨、守夜的“巨獒”七八條,多至十條。
“中房子”和“小房子”一般為大盛魁的分莊小號派出,每頂“中房子”約有一百八十峰(匹)駝馬;“小房子”一百四十峰(匹)駝馬。大盛魁跟“房子”的“巨獒”總數(shù),少的時候在六七百條,多的時候達到一千二百多條。
由“巨獒”的數(shù)字可以推算出,大盛魁光在駝運貨路上跑運輸?shù)囊垴?,少的時候四五千峰,極盛時期可達兩萬多峰,但一般年份在七八千峰左右。運貨途中的“駱駝房子”食宿都是在臨時支架的“房子”中進行的,這些“房子”一般也有一定的規(guī)模,也分大、中、小三種“房子”。
當時大盛魁自有的駱駝有多處牧養(yǎng)之地。其中科布多飼養(yǎng)場經(jīng)常養(yǎng)著5000峰以上的駱駝;在烏里雅蘇臺附近數(shù)百里的什勒格飼養(yǎng)場經(jīng)常養(yǎng)著1500——3000峰駱駝。這個飼養(yǎng)場是各個運輸貨物“房子”和各個流動貿(mào)易的營地之一,哪里需要駱駝隊,就得從這里配備。馱運任務完成后,再將運駝送回飼養(yǎng)場休養(yǎng)。飼養(yǎng)場準備著預備駝隊,擔負臨時應急貨運任務,并作為傷病和死亡役駝的補充。
在百靈地駝運路的附近,也飼養(yǎng)著2000多峰駱駝,其中有250多峰母駝,專門用以孽生繁殖。另外,在去外蒙古各地的駝路上,沿途都設有大盛魁的“捎林”(蒙古語,意為“莊子”),在這些“捎林”也飼養(yǎng)著多少不等的駱駝,以備頂替使用。
“領房掌柜”帶駝隊
當時擔任大盛魁“領房掌柜”的是很有帶駝隊長途艱苦跋涉經(jīng)驗的行家里手。王忠民介紹,當時“領房掌柜”既有辨別方向位置的本領,又有尋找飲用水的經(jīng)驗,還有治療人畜疾病的豐富常識。
大盛魁在每年的清明節(jié)前后,為了清理駱駝的“內(nèi)熱”,都要給駱駝灌服大黃、綠豆湯和麻油;對駝馬的擦背“壓梁”、“發(fā)脾”腹脹、口瘡、瀉肚、脫掌傷蹄等,往往以胡椒、白礬、“百步根”等藥物予以治療。一頂“房子”的人畜安全,都由“領房掌柜”一人負責。而記賬先生的職責,除了記好本“房子”的出入賬目以外,還負責該頂“房子”的后勤雜務,如駝隊到了住宿“程頭”之后,架設“房子”、安灶抬水、檢點用具、喂飲“巨獒”等一應后勤事務,均由先生管理。駝馬離群,也都由先生騎馬去尋找。
本報記者 張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