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前言
1855年,一個身材瘦弱的小男孩被按在簡陋的木板床上,眼睜睜看著站在身側的幾個男人拿著布滿了鐵銹的刀具,一點點逼近自己的身體。
他的眼中滿是驚恐和無助,但身體卻沒有半分掙扎的余地。
這個可憐的孩子,就是后來在慈禧太后身邊叱咤風云的宮廷第一太監(jiān),李蓮英。
李蓮英是最受慈禧太后信任的心腹,他也和這位當權者之間過從甚密。
對于他們二人的關系,民間猜測紛紛,甚至有人說李蓮英凈身根本沒有凈得徹底。
由此引發(fā)的關于清朝宮廷太監(jiān)凈身的謎團,其真相究竟是什么?古代太監(jiān)凈身前后,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講究?
宦官凈身,流程固定
太監(jiān),提到這個誕生于中國封建時代的特殊詞匯,人們總是會想到一群在宮廷當中地位極低、身份卑賤的人。
他們這群人,有的曾經爬上過權力的頂峰,有的一輩子只能默默無聞的在宮廷當中以螻蟻的方式生存。
每個人的命運不同,也造就了外人對太監(jiān)群體不同的評價。
但不管怎樣,他們的身上都被貼上了一個固定的標簽,那就是身體殘缺、尊嚴盡毀。
其實這樣的標簽,是從東漢時期才開始流傳下來的,在此之前,太監(jiān)并不一定需要凈身。
把身份低賤的男仆召進宮中,任由統(tǒng)治階層和貴族階層差遣,這樣的傳統(tǒng)在先秦時代就已經產生。
不過那個時候,統(tǒng)治階級對宦官的身體特征并沒有做出明確的規(guī)定。
大部分進入宮廷之中承擔雜役的太監(jiān),都是名副其實的男性。
他們雖然被隔絕在貴族女眷的近身生活圈之外,但難免會有機會與之接觸。
漸漸地,統(tǒng)治階層發(fā)現(xiàn),如果任由這些雜役與苦守深宮的嬪妃接觸,宮廷中極有可能會產生與倫理道德不符的事情。
因此從東漢時期開始,皇帝便對太監(jiān)這一職務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
從那之后,每一個進入宮廷的太監(jiān),都必須首先經過一道流程,那就是凈身。
通常情況下,凈身的流程是固定的,所有程序和環(huán)節(jié)也是對其受眾公開的。
沒有人可以強迫他人成為太監(jiān),但是在那個吃人的社會中,窮苦人家的孩子為了掙得一條生路,只有這一個辦法可以選擇。
清朝時期,選拔太監(jiān)候選人和為太監(jiān)預備役凈身,這已經成為了一條相當透明的產業(yè)鏈。
兩大太監(jiān)集團,會分別在社會上招攬家境貧困的小男孩。
如果當事人考慮清楚,愿意接受凈身,他們就會選在一年中不冷不熱的日子里,把人帶到一個密閉的小房間中,為其實行整個流程。
在選拔太監(jiān)時,他們首先會考慮十歲以下的孩子。
因為這些孩子的身體愈合能力相對較強,即便是受了重傷,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健康,而后被送進宮廷當差。
年紀較大的人,新陳代謝的能力變弱,受了一點傷可能得花三五個月才能痊愈。
更有甚者,他們會因為凈身而丟了性命。
如果碰上這群人,負責凈身的專職人員只會給自己找來麻煩,因此他們通常都會拒絕為成人凈身。
而且在整個過程中,為了保證當事人的清醒、避免意外,沒有人會使用麻藥。
有的太監(jiān),曾經在被閹割的小床上活生生疼暈過去,還有人因為疼痛、感染、傷口惡化等情況而去世。
所以,這是一件危險系數(shù)非常大的事情。
在正式開始凈身之前,操作之人都會與準備成為太監(jiān)的人及其家屬簽署一份協(xié)議,免除自己的責任。
十之七八的小男孩,能夠撐過這一關,成為真正的小太監(jiān),被送進宮廷當中。
還有另外那十之二三,要么切割過程失敗,要么死亡,絕了后路。
進入宮廷,太監(jiān)們也只能勉強保證自己不會被餓死,除此之外,他們都什么看不清楚。
如果說封建時代是一個吃人的社會,那么皇宮就更是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地方,太監(jiān)作為最底層的賤民,自然會處處受到刁難折辱。
能夠扛過去,那自然是好;扛不過去,貴族階級捏死他們就像捏死一只螞蟻一樣簡單。
那么這些被凈過身的太監(jiān),身體到底是不是干凈的?這是許多人非常好奇的問題。
清朝有一位宮女,在王朝覆滅之后,曾經專門解答過這個問題。
操刀凈身的那群人,他們每一個都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且這是家族傳承的手藝,因此不存在手生失誤等情況。
要是被人發(fā)現(xiàn),他們沒有干干凈凈地凈身,那是會受到懲罰的,所以他們也不敢胡來。
另外,太監(jiān)在正式進入宮禁之前,還會被宮里的老太監(jiān)統(tǒng)一檢查一番。
他們就像牲口一樣,脫掉身上的衣服,赤條條站成一排,接受老太監(jiān)審視的目光。
只有通過檢查,他們才會被確定為對宮廷倫理之事沒有威脅的人,也才會被允許進宮。
所以總體來說,清朝太監(jiān)不存在凈身凈不干凈的情況,但凡出現(xiàn)任何一點疏漏,他們都會被阻攔在宮門之外。
根據(jù)這位宮女所說,清朝太監(jiān)的身體情況都是經過層層檢驗確定的,因此民間的一些傳言便不攻自破了。
而這個傳言,與慈禧太后和李蓮英有關。
清朝太監(jiān),各有不同
對于慈禧太后這個爭議頗多的歷史人物來說,晚年的宮廷生活是相當孤單寂寞的,而李蓮英的存在,或許代表著她唯一的陪伴和慰藉。
李蓮英經常出入慈禧太后所住的寢殿,有時候深更半夜,兩人還會秉燭夜談。
他仗著慈禧太后最大的信任,在朝廷之上行事越發(fā)無所顧忌。
久而久之,民間便有流言傳出。
有人說,李蓮英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太監(jiān),所以他和慈禧太后之間有著不能公開的秘密。
這個說法在當時甚囂塵上,但是經過宮女的講述,我們得知李蓮英是一個被徹底凈身了的太監(jiān),不存在和任何人產生私情的可能性。
他對于慈禧太后而言,就是一個值得信任和托付的心腹下屬。
所以慈禧太后才會試著放權,才會留著李蓮英在朝廷上蹦跶許久,哪怕宦官亂政的輿論讓她不得安寧,她也沒有想過真正處置李蓮英。
正是因為李蓮英給世人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所以人們才會在提到清朝太監(jiān)時,第一時間聯(lián)想到所有的負面詞匯。
但實際上,清朝的大太監(jiān)不止李蓮英一個,清朝的太監(jiān)也不全都是禍國殃民的罪人。
慈禧太后身邊還有一個名叫寇連材的太監(jiān),他被指派去照顧光緒皇帝,順便充當太后的眼線,隨時監(jiān)視皇帝的一舉一動。
雖然在名義上效忠于慈禧太后,但寇連材心中對這個獨斷專權的女人早就已經產生了諸多不滿。
他希望能夠匡扶正統(tǒng),哪怕自己的能力有限,他也想助光緒皇帝一臂之力,所以實際上他成為了光緒皇帝的心腹。
每隔幾天,他就會向慈禧太后匯報一次皇帝的監(jiān)視情況,但他的匯報真假參半。
維新變法運動興起之時,光緒皇帝和維新派私下多有來往,他也盡量幫著遮掩,避免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
當時一眾號稱具備文人風骨的大臣,其家國情懷,顯然還沒有寇連材這樣一位太監(jiān)強烈。
這群生活在卑賤角落之中見不得光的人,卻也依靠自身發(fā)出了微弱熒光。
最后太監(jiān),歸于平靜
而中國的最后一位太監(jiān)孫耀庭,曾經侍奉過末代皇帝溥儀和婉容皇后。
他很幸運,至少沒有像其他宮廷太監(jiān)那樣,在紫禁城被西方列強搶奪之時死去。
他不像自己的前輩李蓮英那樣只手遮天,也不像寇連材那樣憂國憂民,他始終記得自己只是一個太監(jiān),只需要做好太監(jiān)該做的事情。
據(jù)他所說,自己是一個完全凈身的太監(jiān),所以在缺乏宮女之時,他會負責為婉容皇后洗澡。
不過,他的眼睛會被蒙上一層黑布。
孫耀庭不僅是中國最后一位太監(jiān),還是中國近代史活生生的見證者。
半個世紀的風風雨雨,在1949年終于平靜下來,這位清朝太監(jiān)也搖身一變,成為了新中國的公民。
而與此同時,末代皇帝溥儀也成為了新中國公民,他們兩個人變成了平等的兩個個體。
孫耀庭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個新的天地之間,他竟然能和皇帝平起平坐。
凈身成功的太監(jiān),是不可能擁有自己的子孫后代的,孫耀庭只能認養(yǎng)幾個干兒子,讓他們?yōu)樽约吼B(yǎng)老送終。
干兒子們都是年輕人,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事情,也沒有辦法對他的想法感同身受。
或許只有那些早已經塵歸塵土歸土的太監(jiān)們,才知道新中國的生活有多么難以想象。
1996年,孫耀庭在廣化寺去世。
他活了94歲,從尊嚴盡失的日子里一點點走出來,最終在建國之后找回了做人的感覺。
而隨著他的去世,太監(jiān)也成為了封建時代的歷史名詞,被塵封在了我們的歷史書和博物館當中。
他們其實是一個時代的犧牲品,一生注定與厭惡和嘲諷為伴。
有的太監(jiān)在平步青云之后,會特意尋找為自己凈身的那個人,花重金買回自己被切割的部分,這就是他們能做的關于“人”的最后一點掙扎。
完完整整地來,也要完完整整地走,何其可悲。
結語
從東漢開始,太監(jiān)與閹人之間便能夠劃上等號;
而明清時期,封建制度發(fā)展到巔峰,太監(jiān)的數(shù)量更是飛速增加。
清朝太監(jiān)凈身的程序相當嚴格,每個太監(jiān)都會經過檢查,因此不存在凈身不徹底的情況。
這些可憐又可悲的太監(jiān)們,注定經歷任人擺布的一生。
由于平臺規(guī)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