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jīng)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比毡咀骷乙鳞嘈姨傻倪@句話在朋友圈瘋傳,擊中了無數(shù)年輕爸媽心中的隱痛。
就像電影《請回答1988》里德善爸爸說的。
我們都是沒經(jīng)過考核就上崗的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難免“關(guān)心則亂”。
石家莊43中老師、語文學科主任、
省級優(yōu)秀班主任、市級教書育人楷模、
二級心理咨詢師谷靜老師
把從歷屆學生和自己女兒身上
學到的當家長的寶貴經(jīng)驗分享給了大家。
▲谷老師和她的學生們
谷靜老師有著近30年教學生涯,成就了無數(shù)學生,家中還有一個被多倫多大學和北京大學同時錄取、目前就讀北大的女兒。
但其實谷老師的女兒垚垚小學時候成績也就中等偏上水平,初中入學時是她們班上47名,年級里要排到八九百名。
谷老師并沒有刻意做什么,但是之后她女兒的成績一直穩(wěn)穩(wěn)上升,到初二的下學期,就穩(wěn)定在班級前三,年級排名最差也沒出過前50名。初三時候,就進年級前十了。
谷靜老師說,你得把時間拉長了來看。你相信你做的事情是對的,你不功利,就能篤定。當你目光越短的時候,你的焦慮會越大。
▲谷靜老師和女兒
谷靜老師說,“要會愛孩子”。那什么才是會愛呢?谷老師給的答案是,按著愛小時候的自己的方式愛孩子!
小時候愛看小說,爸爸媽媽說是閑書,只能躲在被窩里偷偷看?,F(xiàn)在我給孩子買好多書,鼓勵孩子多看書。
小時候家里窮,在村里沒地位,爸爸媽媽總說要好好學習,要爭氣,以至于我小時候覺得做任何跟學習無關(guān)的事都有罪惡感,現(xiàn)在做任何跟工作無關(guān)的事都有罪惡感。我一定要讓孩子的生活豐富有趣,不能像我只有用沒有趣。
小時候爸爸對我特別嚴厲,規(guī)矩特別多,我在家在外都是謹小慎微的。我現(xiàn)在一定要給孩子最寬松的環(huán)境,一定要跟孩子做朋友。
谷老師將權(quán)利交還給了女兒,尊重孩子的感受,用這種方法鼓勵出了從小就有主見的女兒,上哪個大學都是她自己選的。以至于被母親說“沒見過你這么慣孩子的”,谷老師的姐姐也說,一般人做不到。
谷靜老師直言,大部分輔導班根本沒必要,輔導班上多了甚至有副作用。
為人師表,且事關(guān)重大,谷靜老師說話自然是謹慎的。她從豐富的教學實踐出發(fā),分析了輔導班的利弊。
好處是:輔導班一般都人數(shù)較少,方便因材施教,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能彌補學生課堂學習的不足。
但弊端也很明顯,輔導班一般針對考試而設,教學以知識點、考點、答題套路為主,很難解決孩子內(nèi)在的學習動力和學習習慣問題。
輔導班上得多的孩子,很少有主動思考的習慣,更少有深入思考的習慣,他們更愿意老師給現(xiàn)成的答案和解題套路。最可怕的是,他們失去了對知識的好奇心和獲得新知之后的成就感。
谷靜觀察到,班上一些初一暑假先修了物理和化學的學生,開學之后,課堂表現(xiàn)很浮躁,不肯深入思考,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學過了。這樣的學生,一開始成績略好,但隨著學習的深入就沒有任何優(yōu)勢可言了。
谷靜老師還說,上不上輔導班跟成績好壞沒有必然聯(lián)系。
每接手一個新年級,谷靜老師都會做課外班情況調(diào)查。最近的一次結(jié)果是,班上53個小孩,85%每周上四到五個輔導班,6%的人每周上八到九個。在她反復勸說下,多數(shù)孩子的輔導班都縮到了三個左右。
輔導班數(shù)量降下來了,學生們的成績反倒上去了。2016年中考,谷靜老師的班級成績特別優(yōu)秀。
事實給了她說話的底氣,就連自己的女兒垚垚,谷靜老師沒有給她報過早教班,也沒上過多少輔導班。
谷靜老師說,提高成績的秘訣不是輔導班,抓好課堂和作業(yè),是成績提高的不二法門。
▲谷老師很受學生歡迎
到底該怎么做呢?
別著急,
谷靜老師結(jié)合幾十年的教學經(jīng)驗,
總結(jié)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股腦兒寫進書里,
我挑了8條最基本、最關(guān)鍵的分享給大家——
垚垚從小愛讀書,從《嬰兒畫報》《幼兒畫報》到后來的楊紅櫻、曹文軒、J.K.羅琳、張愛玲、金庸、蒲松齡……垚垚升入初中的時候,在班里排47名。到初二升初三的時候,垚垚進入班級前20名,這個成績一直穩(wěn)定到中考。
垚垚不是早慧兒童,上學期間從不刷題,不報課外班,只是大量閱讀。我相信是大量閱讀打開了她的視野,完善了她的知識結(jié)構(gòu),提升了她的思維品質(zhì),而分數(shù)不過是思維品質(zhì)提升之后的副產(chǎn)品。
總有親戚勸我,少看點書給孩子報個課外班或做練習題,我反過來想勸大家,把上輔導班的時間留出來,讓孩子讀書吧。
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想辦法把孩子的腦子折騰起來,培養(yǎng)孩子“用心”的能力。而“用心”這種能力一旦培養(yǎng)起來,在不同的學科學習中都可以發(fā)揮作用。
用具體行動代替概念和說教,用孩子感興趣的話題把孩子的思考引向深入。
比如,不要光告訴孩子“仔細觀察一棵樹”,而是帶著他到樹下,引導他從整體到局部觀察樹的形狀、枝干的形狀、葉子的形狀、顏色,甚至更細致地觀察葉子正面和背面的顏色、葉子邊緣和中心的顏色;還可以讓孩子聞一聞、摸一摸,甚至用舌尖去品一品。
還要在不同的時間帶孩子去觀察,不同的光線讓樹的顏色、明暗、影子有什么不同;在不同的天氣帶孩子去觀察,陰晴、風雷、雨雪情況下樹的變化。
參加體育中考,突然下起了雨,孩子們只能擠在一個地方避雨。大家嘰嘰喳喳,吐槽的、聊天的、開玩笑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這樣的環(huán)境下,榮榮同學掏出一張物理卷子,用書包當桌子做了起來,雨下了半個小時,他做完了一張物理試卷。
心理暗示、調(diào)整呼吸、打坐和冥想,都有助于靜心。但對孩子來說,這些方法不如零失誤抄寫。就是讓孩子在書法紙和方格本上抄寫或默寫,連續(xù)100個字(可視情況而定)不能出現(xiàn)錯誤、敗筆、涂抹才算完成。
經(jīng)常聽到家長這樣說孩子:這孩子挺聰明的,考的內(nèi)容都會,就是太粗心了,要是能認真點,他能考到前十名。
認真是一種能力,凡是能力皆可以培養(yǎng),聚焦問題和分解步驟就可以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
聚焦就是找到瓶頸和薄弱之處,在某一個點上下功夫,就像打井一樣。
聚焦之后,還要分解,把孩子的學習過程、行為模式或者某個學科的某個知識點,分解成若干個更小的點,就像學廣播體操的分解動作一樣。
有些孩子認為,必須有個專門的時間、專門的場地才能開始學習。
實際上學習不是非要坐在書桌前才行,培養(yǎng)隨時隨地學習的習慣十分重要。
看小說時突然出現(xiàn)的一個成語,生活中突然出現(xiàn)的某個生物、物理或化學現(xiàn)象,美劇中一個剛剛學過的俗語,都是學習的契機。
生物學習了根、莖、葉,吃飯的時候吃到土豆、紅薯、菠菜、芹菜就可以順便回憶一下課堂上學到的內(nèi)容。
上學路上、打掃衛(wèi)生的時候、跑操的時候、失眠的時候……不依靠書本回想是最能檢驗自己學習成果的方法,等有條件坐回書桌的時候,取出課本,檢驗一下剛才學習的內(nèi)容,既能糾正偏差,又可以達到多次復習的效果。
很多孩子升入初中之后感覺時間不夠用了,寫作業(yè)經(jīng)常要到深夜,淹沒在書山題海里,根本沒時間和空間發(fā)展自己的愛好,甚至發(fā)發(fā)呆、放空一下的時間都沒有。
為幫助學生迅速適應初中的學習節(jié)奏,谷靜老師設計了下面這個作業(yè)管理表格——
預算時間和實際時間,目的是讓孩子們對自己做事情的時間有所覺察,培養(yǎng)時間觀念,克服拖延。后面的內(nèi)容是培養(yǎng)孩子們做完作業(yè)之后的反思能力,讓孩子充分利用作業(yè)檢查自己的課堂學習成果。
孩子寫作業(yè)的順序是,如果有弱科,那么就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做弱科的作業(yè)。如果沒有弱科,可以交替安排作業(yè)的順序。
還有兩條建議是給家長的——
就像傅首爾說的,生活就是撒哈拉,滿眼都是沙子。你都不是完美的家長,憑什么苛求孩子是完美的。當然,這不是說撒手不管,該指的錯誤還是要指出,但要就事論事,不要上綱上線。
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績,只關(guān)注他的飽暖。蹲下身來,看見他的恐懼、懦弱、悲哀,像理解你的朋友一樣去理解、支持他。
培養(yǎng)孩子的時候,做不好的事情就不去做,這樣至少不會在孩子身上制造問題。要相信孩子,讓他成長為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