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唐朝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實際上不過就是一場血腥的爭權之戰(zhàn)。李世民驍勇善戰(zhàn)并且戰(zhàn)功顯赫,李世民發(fā)動政變的理由是:太子李建成與胞弟因不滿自己功績過高,想要將自己毒殺。事實也確實是如此,畢竟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曾想借毒酒鏟除李世民,此計不成后又多次在高祖李淵面前讒言,想要將李世民置于死地。李世民本就是有能力當上皇帝的人,但是太子之位不是自己的也就算了,自己的兄弟還想將自己徹底鏟除,這樣一來,李世民也就不需要對李建成、李元吉二人手下留情了。
所以后來的李世民還不留情地將李建成射殺,李元吉也沒能在尉遲恭的箭下逃脫。但是此戰(zhàn)看上去似乎只是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兄弟相爭,跟父親李淵的關系并不是太大,那么玄武門之變后,李世民是否會輕易地“放過”自己的父親?
玄武門之變后,李淵其實沒有退位的打算。畢竟即使自己的太子已經去世,但是自己還是活得好好的,就算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登基之事也不急于這一時。但是李淵不急是李淵的事,發(fā)動政變的李世民對于帝位可是急得很,畢竟自己花了這么大的力氣才將意圖謀害自己的太子殺死,李淵在帝位之上還是無動于衷。
于是李世民不斷暗示自己的父親,武德九年八月初八,李淵擬詔書自為太上皇,并正式將帝位傳與李世民。
李淵禪位時沒有太多的要求,只是希望自己仍然能夠居于皇宮的正殿——太極殿當中,但是李世民拒絕了李淵的這個請求。李世民隨便尋了一個借口,將李淵身邊的宮女都遣散出宮,習慣別人服侍的李淵也只能夠被迫接受,不僅如此,李世民還讓李淵將他的寢宮搬離到自己以前居住的弘義宮。弘義宮是李淵為李世民修筑的,他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住進了自己兒子之前的寢宮。
李淵是一個對人才十分重視的人,他在自己信任的臣子面前,從來就沒有帝王的架子。尤其是對于唐朝開國有重大功勞的裴寂,但是在李世民登基這一年,裴寂卻前來對李淵說自己要告老還鄉(xiāng)了。
李淵自然是舍不得自己這位老朋友的,即使不需要處理朝政,二人也是可以聊天作伴、飲酒作樂的。裴寂也舍不得李淵,但是他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加之裴寂也曾向李世民請求,自己退位之后能否留守長安,因為他實在不忍老朋友李淵在深宮之中孤苦伶仃。但是李世民依舊拒絕了他,暗示他必須離開長安。
裴寂沒有辦法,只好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如裴寂所料,他離開長安之后李淵的日子過得也確實不太瀟灑。李世民每逢夏天要去九成宮避暑,也從未帶上李淵,貞觀八年,李世民一反常態(tài)幾次三番地邀請李淵前往九成宮避暑,但是此時的李淵已是命不久矣了 。
后來李世民甚至以“為太上皇修筑避暑之所”為由,不惜耗費大量錢財修建永安宮,也就是后來的大明宮。其實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這是為自己修建的。李淵死前留下遺詔,希望自己的葬禮以及陵墓一切從簡,李世民對于這份遺詔的遵從程度簡直是滿分,李淵的陵墓甚至沒有石料,僅僅只是以封土為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