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代英國女作家維拉里·邁爾女士,撰寫了《倔強的心》這部奧斯汀傳記。傳記以大量的史料,展現(xiàn)了一個更真實更全面的英國經(jīng)典女作家?!毒髲姷男摹芬话l(fā)表,馬上引起很大的反響。
奧斯汀是一個出身清貧、地位卑微并只到過倫敦兩次的鄉(xiāng)村女作家。她的作品所涉及的面絕非宏偉:內(nèi)容無非是五六戶中產(chǎn)階級或紳士人家一些生活側(cè)面,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或婚姻嫁娶。但她卻憑著有限的素材,狹窄的空間和簡單的主題,在短短的一生中寫下了六部精彩的小說。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說越來越顯示它們的魅力和生命力,已成為不朽之作。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奧斯汀的作品奧妙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讀奧斯汀的小說,讀者可以充分領(lǐng)略作者那宛如蜻蜓翅膀似的敏銳觀察力、紫外線似的透徹力以及象牙雕刻般的細(xì)膩。這些作品重點刻畫了女人的愛、年輕人的煩惱與歡樂、男人和女人感情與理智的沖突;尖銳又不乏善意地譏諷了當(dāng)時中產(chǎn)階級一些人的虛榮、虛偽、膚淺、慳吝,以及人們的愚蠢和錯誤所帶來的悲哀與懊悔。她的小說,故事情節(jié)談不上跌宕起伏,但絲絲入扣,不斷泛漾著“茶杯里的風(fēng)波”;充滿了趣味橫生的對話,書中人物也相貌各異,性格鮮明。這一切,充分反映了女作家的才華、睿智、機警、幽默與風(fēng)雅。
奧斯汀作品的另一個意義還在于,直到18世紀(jì)末葉,小說在英國文學(xué)中只占極其次要的地位,甚至不被視為文學(xué)。嚴(yán)肅的男性文人,只寫詩歌、劇本或者散文;甚至連閱讀小說也被看成是下等手藝人和女人們的消遣方式。而且,以往的小說受浪漫主義影響,大多描寫鬼魅和超自然的生靈,故事情節(jié)恐怖而又光怪陸離。正是瓦爾特·斯格特(WalterScott)勛爵和簡·奧斯汀開辟了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先河。他們的作品開始以現(xiàn)實中的人為主角,真實描寫了當(dāng)時活生生的社會。奧斯汀的作品尤其側(cè)重凡人瑣事。
毫不奇怪,近百年來人們對奧斯汀這位女作家及其作品的興趣與日俱增。有關(guān)她的傳記可謂林林總總。僅從1985年到1995年十年間,有影響的傳記就有十余種。文人們對這位世人喜愛而又神秘的女作家,從不同的角度進(jìn)行挖掘與分析,力爭得到有關(guān)她的新的素材和發(fā)現(xiàn);人們對她的生平進(jìn)行種種推測、釋譯,甚至異想天開。對奧斯汀的看法也褒貶不一。褒者把她描繪成天使般的女性,安詳?shù)刈诳蛷d里,給每一個人以厚愛;貶者認(rèn)為,她是個膚淺的女作家,作品的社會意義不大;其家庭成員甚至有吸毒和亂倫之嫌。
基本事實也許是眾所周知的。奧斯汀于1775年出生在英國漢普郡。其父親是個有才學(xué)受人尊敬的牧師和掌管一個教區(qū)財產(chǎn)和稅收的教區(qū)長;母親是個有良好家庭背景能文善字的女性。父母共生六男兩女八個孩子,簡排行老七。六個兄弟中有的在海軍服役,有的做了牧師,一個哥哥從親戚那里繼承了一大筆財產(chǎn),成了遠(yuǎn)近聞名的紳士財主。盡管當(dāng)時的英國社會對女孩主要強調(diào)宗教和道德教育,簡和她姐姐卡桑德拉卻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讀書、寫詩、繪畫、音樂、舞蹈等。應(yīng)該說,簡有個溫馨的家:父母知書達(dá)理,兄弟姐妹相親相愛,互相幫助。因未婚夫早逝而終生未嫁的姐姐卡桑德拉,更是簡終生的伴侶、朋友和精神上的依托。在英國寧靜的鄉(xiāng)村,一家人過著簡樸卻是田園般的生活。從事各種家務(wù)活是他們生活的中心,探親訪友、參加舞會、寫詩作賦是他們的消遣。父親去世后,全家搬到另一個郡,靠父親留下的微薄的遺產(chǎn)和兄弟的幫助,簡、她的姐姐和她們的母親才得以維持生活。只是到了女作家生前最后幾年,她的作品才得以發(fā)表并掙得一些稿費。簡死于1817年,享年41歲。死后全部遺產(chǎn)是她的150英鎊稿費,全部留給了姐姐。
邁爾女士的《倔強的心》,當(dāng)然也涉及到了有關(guān)奧斯汀的這些基本事實。但是她對奧斯汀做了獨到的挖掘與展示。她通過大量的事實——奧斯汀與親友的通信以及親友后來的回憶錄——為這部傳記提出一個全新的主題,也即奧斯汀死前給她侄女信中的一句話:“獨身女子對貧困時時有一種可怕的畏懼——這也是人們贊成婚姻最有力的理由?!?/span>
是的,奧斯汀盡管有相親相愛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但她一生中最大的苦惱就是經(jīng)濟(jì)上的拮據(jù)。這種拮據(jù),當(dāng)然和下層社會饑寒交迫的絕對貧困,在形式和意義上都是不同的。但對于極端聰慧、才華橫溢、心比天高的簡來說,這給她的生活投下巨大的陰影。父親在世時盡管有一份令人尊敬的職業(yè),卻從來沒有多少財產(chǎn),而且為養(yǎng)活十口之家和供男孩子讀書而常常欠債。兩個女孩成了少女之后,要常常參加各種舞會,當(dāng)時是中產(chǎn)階級社會(更不用說上層社會)的一種時尚與標(biāo)志。母親是貴族的后代,其老曾祖父是位勛爵,曾是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倫敦市長。這樣的家庭背景,如后代不融入高雅社會,是要被人看不起和恥笑的。簡的父母只雇得起一個廚子,沒有女仆為他們洗衣縫衣,也幾乎買不起衣服。姐倆的舞裙和襪子是自己一針針縫制而成,“更多是借來的,一件外衣,修修補補,要穿兩三年”。出門要有馬車,但簡的父親沒有馬車,她只好搭乘別人的車來完成這一切活動。
父親死后,簡、母親和姐姐靠父親每年150鎊遺產(chǎn)生活。幾個兄弟,因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和一大堆孩子,也不能支援她們很多。三十多歲的簡“常常為沒錢買茶葉和糖而發(fā)愁”。倒是哥哥愛德華常常接濟(jì)她們,為她們租一所很大的房子。但自尊心很強的簡始終有寄人籬下的感覺。
邁爾女士指出,當(dāng)時的女人,要想有錢,出路有兩條,“或者得到一筆遺產(chǎn),或者嫁給有錢的丈夫”。第一條可能性是很大的。因為十八九世紀(jì)的英國是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國家。一對夫妻生七八個甚至十幾個孩子非常普遍。但由于死亡率高,因此一個有錢的人死前子女全無,突然想起早已沒什么聯(lián)系、遠(yuǎn)的或近的侄子侄女,并把遺產(chǎn)留給他或她,這種事情也是司空見慣的。奧斯汀家庭遠(yuǎn)近親戚很多,可是到了三十多歲,用邁爾的話說,“無論是簡,還是卡桑德拉,都似乎沒有在任何親戚的記憶中留下什么印象”,也就沒得到什么遺產(chǎn)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了。剩下一條出路是嫁個有錢的丈夫。才貌雙全的奧斯汀的婚姻和愛情生活始終是后人關(guān)心和推測的焦點。她終生未嫁。但她有沒有戀愛過?有沒有過追隨者?有沒有傾慕過任何男子?為什么終生不婚?這一系列的問題給奧斯汀迷們留下了自由的遐想空間,也給她的傳記作者們開辟了廣闊的挖掘領(lǐng)域。
奧斯汀時代的英國,盡管男女可以自由戀愛,但正如邁爾在書中寫到:選擇正確的伴侶是至關(guān)重要的。因為在當(dāng)時,婚姻幾乎不可以解除。英國議會法律規(guī)定,上層社會可以離婚,丈夫可以休不忠的妻子,而妻子無權(quán)提出與不忠或暴戾的丈夫離婚。然而,對于不能從事任何職業(yè)自謀生路的女子來說,“危險的婚姻也被視為比獨身好”。從而,絕大多數(shù)女人選擇了為生活、為錢、為財產(chǎn)而結(jié)婚(marriageofconvenience)。
而這正是奧斯汀所竭力反對的。年輕時的簡,才智過人,也不乏魅力,很像《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她曾向別人透露,“勤奮的牧師,勇敢的海員,或有責(zé)任心的莊園主是她理想的意中人”。據(jù)邁爾考證,簡的追隨者曾經(jīng)不少,包括海員、有錢的紳士、莊園主的兒子以及她姐姐未婚夫的弟弟。可惜在這些追隨者或求婚的男子中,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不是比她太大就是太小,有的相貌丑陋,有的雖出身高貴但卻是無錢財?shù)摹熬褓F族”。而像小說中的達(dá)西或貝內(nèi)特先生那樣年輕富有、高雅智慧、風(fēng)流倜儻的男人實在太少太少了。即使有也輪不到寒酸的簡姐倆頭上。而簡對婚姻又實在太理性化。她與姐姐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女性。到了27歲,簡又有了一個追求者比格·威瑟先生,一個身材高大,極為富有,心地也算善良的鄉(xiāng)村財主?!暗e止粗俗,在聰明才智方面無法與簡相比”?!皧W斯汀深知自己已是個老姑娘,這是她最后的機會”,但她還是拒絕了最后一個求婚者。
邁爾給她的奧斯汀傳記取名為《倔強的心》,這是因為奧斯汀有顆與當(dāng)時女性不同的倔強的心,這顆心不允許她接受沒有愛情的婚姻,這顆心使她拒絕為錢財而結(jié)婚,這顆心使她無法改變自己的信條:“婚姻只能為愛情而成?!?/span>
無理想伴侶,奧斯汀被迫選擇獨身并為此付出代價。她終生拮據(jù),“是個窮親戚”。當(dāng)然,根據(jù)邁爾女士的判斷,受到良好教育而無家資的女子還有兩條出路:做家庭教師或開店鋪作老板娘……但這兩條出路既與奧斯汀的家庭背景不相稱,也是高雅的簡·奧斯汀所不齒的。她只好安于清貧,每天寫詩作賦,或與家人猜猜謎語,講講笑話,消磨那漫長無聊的日夜春秋。再就是觀察他人,審視人生。這一切卻在客觀上造就了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對于這一點,邁爾女士的評論很富有真知灼見:簡·奧斯汀始終沒有依附一個丈夫,對此,我們有理由表示自私的感謝。因為即使她嫁給一個有錢的丈夫,隨著家口日益增多,她將幾乎不可能專心。要是她嫁給一個不能繼承遺產(chǎn)的次子或牧師,她將同樣受到貧困的纏繞而無法寫作……她沒有子女,但她把自己的作品看成自己的孩子,并成了后人鐘愛的文學(xué)作品。
奧斯汀的六部小說,五部是關(guān)于年輕人男婚女嫁以及他們的感情糾葛,而且都寫得入木三分,可見愛情婚姻在她的頭腦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她渴望愛情卻得不到,只好在書中求得實現(xiàn)與滿足,在生活中則給愛情以苦澀的對待。據(jù)邁爾女士考證,奧斯汀和其他女人一樣,喜歡嚼舌頭,談?wù)摉|家長西家短;對別人美滿婚姻她帶著“酸葡萄”感情進(jìn)行挑剔;對于別人不幸的婚姻,“她甚至有點幸災(zāi)樂禍”;對不如她的女人居然還能第二次嫁有錢的丈夫“吃第二個櫻桃而她自己卻擺脫不了困境,她顯然感到命運的不公平”。此外,當(dāng)時的夫妻普遍都養(yǎng)育一大堆孩子,奧斯汀對此顯然感到厭惡,在信中她多次使用被認(rèn)為極不雅觀的詞語“懷孕”(pregnancy);針對一些婦女無休止的生育,她不無諷刺地建議,“辦法很簡單,采用夫妻分房的制度?!?/span>
《倔強的心》還告訴我們,長期以來,奧斯汀被美化了,尤其被家人美化了。奧斯汀死后,她的信件全部被姐姐卡桑德拉檢驗過。不利于奧斯汀形象的,或者被燒毀,或者不準(zhǔn)泄漏于世。卡桑德拉為妹妹所作的并被世人采用的肖像,顯然要比簡本人美。但邁爾還是察覺到,“那雙美麗的大眼睛里透露著不滿和失望,那雙欲笑的雙唇,太薄,顯得尖刻。”
邁爾的傳記,讓人們了解到,除了為后人留下了六部蓋世之作外,奧斯汀還有另一面:
她絕非出生貴族,而是一生清貧,直到臨死的前幾年才靠出版作品獲得微薄的收入。她易怒,有時達(dá)到尖刻的地步。她并非永遠(yuǎn)談吐優(yōu)雅或沉默含蓄。有時她的話語如此之無遮掩,她的親戚不得不刪改或銷毀她的一些信件。她的幽默有時是黑色的甚至是惡意的,并常常開令人震驚的玩笑。她喜歡談?wù)撊思业某舐劇W鳛橐粋€單身女子,她是被社會所忽略的。低下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她的人生態(tài)度并反映在她的作品里。
人,都是復(fù)雜的并具有多面性。通過披露奧斯汀——一個人、一個女人、一個女作家——的弱點,邁爾女士的傳記使英國18世紀(jì)這位杰出的女作家變得更真實更可信更完整了。一個像她那樣出身的單身女子,在性格上必然具有這種女人的不足之處甚至陰暗面。這并不會削弱人們對她的熱愛與崇敬。而且從她的作品中讀者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人的善意與愛仍是她思想的主要方面。在《倔強的心》中,邁爾還為這位非凡的女作家的一些遭遇而鳴不平,指出,奧斯汀的代表作《傲慢與偏見》從完成到出版間隔了16年;她的大部分作品是作家死后才發(fā)表的,而且稿費微薄。1818年,奧斯汀死后的第二年,盡管她的小說已聲名遠(yuǎn)揚,然而,有權(quán)無償獲得任何書籍和出版物的劍橋大學(xué)圖書館,卻把貝多芬的作品和奧斯汀的小說一概納入拒絕收藏之列。直到19世紀(jì)70年代全英國也只有奧斯汀全集一種版本。邁爾感嘆道:“在奧斯汀在世時,她的心血之作所得到的回報如此微薄,如此吝嗇。”使邁爾女士感到欣慰的是,當(dāng)今,奧斯汀的著作,已成為世界文學(xué)經(jīng)典,1930年代,奧斯汀的一封信已價值1000英鎊;到了1980年代,一位收藏家,“僅為擁有奧斯汀手跡的一張紙片就付出了900英鎊?!?/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