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選擇題 (一)A1 型題 1.厥陰病基本病機特點是: A.腎陽虛衰 B.寒熱錯雜 C.陰陽兩虛 D.邪熱傷陰 E.營衛(wèi)不和 2.厥陰病的提綱證不包括: A.氣上撞心 B.饑而不欲食 C.厥逆 D.消渴 E.心中疼熱 3.烏梅丸證的治法是: A.清上溫下,安蛔止痛 B.寒溫并用,健脾止利 C.清上溫下,安蛔止嘔 D.寒溫并用,和胃 消痞 E.寒溫并用,健脾除濕 4.下列哪一項是烏梅丸的主治證: A.臟厥 B.寒格 C.久利 D.邪熱傷陰 E.熱利下重 5.下列方證除那一項外,均可出現(xiàn)厥逆? A.白虎湯證 B.瓜蒂散證 C.烏梅丸證 D.柴胡桂枝干姜湯證 E.茯苓甘草湯證 6.麻黃升麻湯證的病機是: A.上熱下寒,寒熱格拒 B.陰陽勝復,寒熱錯雜 C.陽氣內(nèi)郁,肺熱脾寒 D.正傷邪陷,寒熱錯雜 E. 上熱下寒,升降失調(diào) 7.下列哪項為當歸四逆湯的藥物組成: A.當歸、附子、干姜、甘草 B.當歸、附子、白芍、生姜、細辛 C.當歸、桂枝、白芍、細辛、通草、 甘草、大棗 D.當歸、附子、白芍、細辛、甘草、通草、大棗 E.當歸、桂枝、白芍、細辛、通草、甘 草、生姜、大棗 8.當歸四逆湯之“手足寒”,其病機是: A. 血虛寒凝, 氣血不暢 B. 氣虛生寒, 血脈不暢 C. 血液不足, 血脈不暢 D. 氣滯血瘀, 血脈不暢 E. 陽 虛有寒,四肢不溫 9.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宜: A.當歸四逆加半夏生姜湯 B.當歸四逆加干姜附子湯 C.當歸四逆加干姜五味子湯 D.當歸四逆加吳 茱萸生姜湯 E.當歸四逆加生姜五味子湯 10.原文“手足厥寒,脈細欲絕者,當歸四逆湯主之。若其人內(nèi)有久寒者”中的“內(nèi)有久寒”是指: A.腹中素有寒濕 B.胸中素有寒飲 C.肝胃的沉寒痼疾 D.血虛寒凝日久 E.寒邪凝滯經(jīng)脈 11.吳茱萸湯證的主要頭痛部位在: A.前額 B.巔頂 C.枕部 D.頭側(cè) E.整個頭部 12.下列除哪項外均為白頭翁湯的適應證? A.下利便膿血,血色鮮紅 B.滑泄失禁 C.肛門灼熱 D.渴欲飲水 E.舌紅苔黃 13.厥逆的病機是: A. 陰陽兩虛, 內(nèi)外格拒 B. 寒熱錯雜, 氣機逆亂 C. 陽氣虛衰, 溫煦不及 D. 氣血兩虛, 肢體失養(yǎng) E. 陰 陽氣不相順接 14.通脈四逆湯與四逆湯藥味相同,而通脈四逆湯是: A.甘草用量較大 B.干姜用量較大 C.干姜附子用量較大 D.附子用量較大 E.甘草干姜用量較大 15.茯苓甘草湯的藥物組成是: A.茯苓、桂枝、甘草、生姜 B.茯苓、桂枝、甘草、大棗 C.茯苓、桂枝、甘草、白術(shù) D.茯苓、甘草 E. 茯苓、桂枝、甘草、干姜 16.“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是指: A.對氣厥而言 B.對寒厥而言 C.對熱厥而言 D.對水厥而言 E.對蛔厥而言 17.“厥應下之”應該理解為: A.熱厥證用清法而不用下法治療 B. 熱厥證用下法而不用清法治療 C. 熱厥證用下法和清法治療 D. 熱 厥證先用清法后用下法治療 E. 熱厥證先用下法后用清法治療 18.傷寒厥而心下悸者,宜先治: A.厥 B.水 C.心下悸 D.痰 E.寒 19.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為虛煩也,宜用: A.甘草瀉心湯 B.調(diào)胃承氣湯 C.梔子豉湯 D.竹葉石膏湯 E.茯苓四逆湯 20. 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宜選用: A.通脈四逆湯 B.四逆湯 C.白通湯 D.四逆散 E.茯苓四逆湯 21.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治則應為: A.表里同治 B. 先表后里 C.先里后表 D.只治表不治里 E. 只治里不治表 22.下列厥熱勝復,陰陽消長現(xiàn)象,哪項預后最兇? A.熱而復厥 B.但厥不熱 C.厥多熱少 D.熱多厥少 E.厥熱相等 23.下列厥熱勝復預后最好的是: A.厥四日,熱反三日,復厥五日 B.發(fā)熱四日,厥反三日,復熱五日 C.先厥后發(fā)熱,利止,反汗出 D.發(fā) 熱六日,厥反九日,復發(fā)熱三日 E.先厥后發(fā)熱,無汗,利不止 24.根據(jù)原文,以下除哪項外,均為厥陰病死證?
A.傷寒發(fā)熱,下利至甚,厥不止者 B.傷寒發(fā)熱,下利厥逆,躁不得臥者 C.傷寒六、七日不利,發(fā)熱而利, 其人汗出不止者 D.傷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 E.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啐時脈還,手足溫者 25.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________主之。 A.四逆湯 B.通脈四逆湯 C.四逆加人參湯 D.白通湯 E.白通加豬膽汁湯 (二)A2 型題 1.患者,女,26 歲。右上腹陣發(fā)性絞痛 3 天,伴有肢冷、嘔吐、心煩。舌淡紅,苔白,脈滑數(shù)。既往有 蛔蟲病史。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大陷胸湯證 B.大承氣湯證 C.烏梅丸證 D.白頭翁湯證 E.理中丸證 2.患者,女,38 歲。腹瀉十余年,四肢不溫,腳底一涼即腹痛腸鳴,小便清冷。常咽部紅腫,口干,脈 沉數(shù)。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四逆湯證 B.烏梅丸證 C.理中丸證 D.理中湯證 E.甘草干姜湯證 3.患者,女,40 歲?;嘉覆∪站茫鼇沓霈F(xiàn)食入即吐,口干欲飲,大便溏薄,脈虛數(shù)。臨床最佳辨證當 是: A.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B.黃連湯證 C.吳茱萸湯證 D.小柴胡湯證 E.理中湯證 4.患者,男,51 歲。感冒 10 日?,F(xiàn)惡寒發(fā)熱,頭痛無汗,胸悶咳嗽,痰稠黃,口渴,咽痛,腸鳴腹痛, 大便溏薄,苔薄白,舌尖稍紅,脈寸浮滑,關(guān)尺遲緩。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麻黃湯證 B.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C.黃連湯證 D.麻黃升麻湯證 E.大青龍湯證 5.患者冬季發(fā)病,手足肢端冰冷,疼痛,青紫或蒼白,月經(jīng)衍期,血少色暗,痛經(jīng),遇寒加重,得溫稍減, 苔薄白,脈沉細,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四逆湯證 B.四逆散證 C.附子湯證 D.茯苓四逆湯證 E.當歸四逆湯證 6.患者,男,22 歲。睪丸腫脹墜痛兩天,伴四肢發(fā)冷青紫,面色蒼白,舌淡,脈沉細。臨床最佳辨證當 是: A.四逆散證 B.四逆湯證 C.當歸四逆湯證 D.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 E.通脈四逆湯證 7.患者,女,28 歲。經(jīng)前或行經(jīng)時少腹冷痛已 3 年。經(jīng)量少而色暗有塊,痛甚則嘔吐。肢冷,面色蒼白, 舌質(zhì)淡,邊有齒痕,苔薄白,脈弦細。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四逆散證 B.當歸四逆湯證 C.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 D.通脈四逆湯證 E.四逆湯證 8.患者偏頭痛多年,發(fā)作時頭頂痛甚,伴嘔吐涎沫,食欲不振,脈弦細,臨床最佳辨證當是: A.旋復代赭湯證 B.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證 C.小建中湯證 D.理中湯證 E.吳茱萸湯證 9.患者,男,50 歲,患阿米巴痢疾達十五年之久,每次發(fā)作均見腹脹,納差,食后脹甚,里急后重,排 粘液性血便,伴見低熱,心煩,口干欲飲,舌質(zhì)紅,苔黃略膩,脈濡數(shù)。臨床最佳辨證是: A.葛根芩連湯證 B.黃芩湯證 C.白頭翁湯證 D.烏梅丸證 E.芍藥湯證 10.患者,女,43 歲。黃帶質(zhì)稠味穢,外陰癢甚,伴少腹脹痛,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臨床最佳辨證 是: A.葛根芩連湯證 B.白頭翁湯證 C.茵陳蒿湯證 D.梔子柏皮湯證 E.黃連湯證 (三)B 型題 A.烏梅丸 B.白虎湯 C.四逆湯 D.瓜蒂散 E.茯苓甘草湯 1.蛔厥治療宜用: 2.水厥治療宜用: A.大汗出,熱不去,內(nèi)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惡寒者 B.惡寒脈微而復利,利止亡血也 C.傷寒 六七日,大下后,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唾膿血,泄利不止者,為難治 D.少 陰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其人或咳,或小 便利,或下利,或嘔者 E.病人手足厥冷,脈乍緊者,邪結(jié)在胸中,心下滿而煩,饑不能食,病在胸中 3.四逆湯主治: 4.麻黃升麻湯主治: A.下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B.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 C.下利腹脹滿,身 體疼痛者 D.手足厥寒,脈細欲厥者 E.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脈不還者 5.當歸四逆湯主治: 6.通脈四逆湯主治: A.吳茱萸湯 B.理中湯 C.小柴胡湯 D.葛根加半夏湯 E.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7.“嘔而發(fā)熱者”治宜: 8.“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治宜: A.熱利下重者 B.下利譫語者 C.五六日自利而渴者 D.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 E.下 利清谷,里寒外熱,汗出而厥者 9.白頭翁湯可治: 10.小承氣湯可治: (四)X 型題 1.厥陰病提綱證包括:
A.消渴 B.飢而不欲食,食則吐蚘 C.下利不止 D.心中疼熱 E.氣上撞心 2.烏梅丸的藥物組成是: A.烏梅、附子、桂枝、當歸 B.人參、干姜、白蜜 C.黃連、黃柏 D.黃芩 E.細辛、蜀椒 3.烏梅丸的主要適應證是: A.蛔厥 B.久利 C.寒厥 D.臟厥 E.臟結(jié) 4.烏梅丸主方含義包括: A.烏梅之酸抑蛔柔肝 B.蜀椒、細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陽 C.黃連、黃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熱止嘔 D.烏 梅丸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剛?cè)岵⒂玫奶攸c E.烏梅丸屬寒熱并用之劑 5.當歸四逆湯的藥物組成是: A.當歸、生地、桂枝 B.當歸、白芍、桂枝 C.細辛、通草、大棗、生姜 D.附子、通草、炙甘草、 生姜 E.細辛、通草、炙甘草、大棗 6.吳茱萸湯可用于: A.少陰病,吐利,手足逆冷,煩躁欲死 B.嘔而脈弱,小便復利,身有微熱,見厥者 C.胃氣虛寒,食 谷欲嘔 D.干嘔,吐涎沫,頭痛 E.下利,饑不能食,食入即吐 7.吳茱萸湯證的病機包括: A. 寒熱錯雜、 升降失司 B. 肝寒犯胃, 濁陰上逆 C. 胃中虛寒, 寒濁上逆 D. 脾虛濕盛, 寒濕困脾 E. 中 陽虛衰,寒濁中阻 8.厥逆證可見于: A.烏梅丸證 B.白虎湯證 C.梔子豉湯證 D.茯苓甘草湯證 E.四逆湯證 9.厥證治法包括: A.回陽救逆法 B.辛寒清熱法 C.寒溫并用,安蛔止痛法 D.舒肝解郁法 E.溫胃化飲法 10.瓜蒂散證可見: A.饑不能食 B.心下滿而煩 C.胸中痞硬 D.手足厥冷 E.脈乍緊 11.白虎湯的適應證有: A.腹?jié)M身重 B.譫語 C.厥逆 D.大渴,舌上干燥而煩,欲飲水數(shù)升 E.脈滑 12.可見到下利的方證有: A.通脈四逆湯證 B.吳茱萸湯證 C.麻黃升麻湯證 D.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 E.小承氣湯證 13.據(jù)原文,梔子豉湯證可以見到下列哪些表現(xiàn): A.腹?jié)M B.虛煩不得眠 C.胸中窒 D.舌上胎 E.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 14.下列證情中預后不良的是: A. 厥陰病, 渴欲飲水者 B. 傷寒發(fā)熱, 下利厥逆, 躁不得臥者 C. 傷寒發(fā)熱, 下利至甚, 厥不止者 D. 傷 寒下利,日十余行,脈反實者 E.傷寒六七日不利,便發(fā)熱而利,其人汗出不止者 15.厥陰病欲解時為: A.子 B.丑 C.寅 D.卯 E.辰 二、非選擇題 (一)名詞解釋題 1.心中疼熱 2.藏厥 3.蛔厥 4.除中 5.口傷爛赤 6.外氣怫郁 7.郁冒 8.晬時 9.清膿血 10.少陰負趺陽 (二)填空題 1.“厥陰之為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則吐蚘。下之利不止?!?2.“傷寒脈微而厥,至七八日膚冷,________________,此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當____,今 病者靜,而復時煩者,此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蚘聞食臭出,其人 常自吐蚘。蚘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____?!?3.“傷寒本自寒下,醫(yī)復吐下之,寒格________,若____________,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 4.“傷寒六七曰,大下后,寸脈______,手足厥逆,下部脈不至,喉咽不利, 唾膿血,________者,為 難治,麻黃升麻湯主之。” 5.“手足____,脈細____者,當歸四逆湯主之?!?6.“乾嘔吐____,____者,吳茱萸湯主之?!?7.“熱利____者,白頭翁湯主之。下利欲____者,以有熱故也,白頭翁湯主之?!?br>
8.“傷寒脈遲六七曰,而反與黃芩湯徹其熱。脈遲為寒,今與黃芩湯,復除其熱,腹中應冷,________, ________,此名除中,必死?!?9.“凡厥者,______________,便為厥。厥者,________者是也。” 10.“傷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發(fā)熱,前熱者后必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厥應下之, 而反發(fā)汗者,必口傷爛赤?!?11.“傷寒____而厥者,______,白虎湯主之?!?12. “病人手足厥冷, 脈乍緊者, 邪結(jié)在胸中, 心下滿而煩, 飢不能食者, 病在胸中, ________, ________。 ” 13.“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當服__________,卻治其厥。不爾,________,必作利也?!?14.“諸四逆厥者,不可____,____亦然?!?15.“嘔而____者,________主之?!?16.“嘔家有癰膿者,不可____,____自愈?!?17.“傷寒,噦而腹?jié)M,視其____,知何部不利,____即愈?!?18.“傷寒四五日,腹中痛,若轉(zhuǎn)氣下趣____者,此欲____也。” 19.“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乃攻其表。____宜四逆湯,____宜桂枝湯?!?20.“下利后脈絕,手足厥冷,晬時脈還,手足__者生,脈____者死?!?(三)判斷說明題 1.厥陰病是傷寒六經(jīng)病證的最后階段。因此,病至厥陰必然是一派陰極陽衰、陰陽離絕的危重證候。 2.厥陰病提綱證的消渴應治以五苓散。 3.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用治上熱下寒相格拒之證。 4.當歸四逆湯的組成是四逆湯加當歸。 5. 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用水煎煮。 6. 厥熱勝復中厥多熱少則主病退。 7.《傷寒論》中厥逆證有寒厥、熱厥、痰厥、蛔厥、臟厥、水厥、血虛寒凝厥、氣厥八種類型。 8. 寒厥治療宜用吳茱萸湯。 9. “厥應下之”是熱厥的治療原則。此處“下之”指攻下。 10.傷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厥。 11.“諸四逆厥者,不可下之”指一切厥證均不宜使用下法。 12.傷寒五六日,不結(jié)胸,腹濡,脈虛復厥者,宜下。 13.下利譫語者,有燥屎也,宜大陷胸湯。 14.下利后更煩,按之心下濡者,治宜小陷胸湯。 15.下利腹脹滿,身體疼痛者,先溫其里,后攻其表。 16.虛寒下利陽氣來復太過的表現(xiàn)除了脈數(shù)、口渴等熱性癥狀之外,還會發(fā)生便膿血。 17.虛寒下利日數(shù)十余行,脈反實者死。 18.厥陰中風脈微浮為病進。 19.厥陰病欲解時,陽復口渴用烏梅丸治療。 20.厥陰病欲解時從辰至午時。 (四)簡答題 1.厥陰病的預后及轉(zhuǎn)歸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 2.蛔厥證的主證是什么? 3.為什么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不用干姜、附子,而用吳茱萸、生姜? 4.白頭翁湯主治何種下利?其脈證、病機、治法及方藥是什么? 5.三陽病的嘔吐頭痛如何與厥陰病的嘔吐頭痛鑒別? 6.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證與黃連湯證的證治有何異同? 7.什么是厥證?其病機是什么?如何判定熱厥證的輕重? 8.水厥為什么“宜先治水”?它在臨床上有什么指導意義? 9.厥陰病見“嘔而發(fā)熱”為什么用小柴胡湯治療? 10.談談噦逆實證的辨證與治療原則。 11.實熱下利的病機、臨床表現(xiàn)的特點是什么? 12.實熱下利與厥陰熱利如何區(qū)分? 13.下利后虛煩應如何治療? 14.虛寒下利兼表證應如何治療? 15.厥陰病欲解時,陽復口渴與厥陰提綱證的口渴有何不同?應如何處理? (五)論述題 1.如何辨別厥陰病提綱證之消渴與太陽蓄水證之消渴? 2.何謂臟厥、蛔厥,兩者如何鑒別? 3.試論當歸四逆湯證與通脈四逆湯證的區(qū)別。 4.厥熱勝復反映了什么現(xiàn)象?其臨床意義是什么?
5. 當歸四逆湯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證的辨證要點是什么?兩方證的病機、治法及方藥是什么? 6.吳茱萸湯證在傷寒論中出現(xiàn)幾次?各出現(xiàn)什么證候?為什么同用吳茱萸湯治療? 7.比較白頭翁湯證與桃花湯證區(qū)別。 8.試述除中的病因病機、臨床特征為何? 9.《傷寒論》中厥逆證有哪幾種類型?各自的病機、臨床表現(xiàn)如何?應如何治療? 10.試述“厥應下之”與“厥不可下”的意義。 (六)病例分析題 1.牛某,男,48 歲。 主訴:腹痛 3 日。 現(xiàn)病史:右上腹部陣發(fā)性絞痛 2 天,時作時休,發(fā)作時右脅疼痛,如割似鉆,連肩徹背,四肢厥冷, 心煩嘔吐。曾用青霉素、鏈霉素、度冷丁、冬眠靈等治療,疼痛不止。既往有蛔蟲史。 檢查:舌淡邊尖紅,苔白有齒痕,脈弦。大便化驗有蛔蟲卵。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2.索某,男,57 歲。 主訴:胃脘疼,心下痞滿,腹疼腹瀉 2 年余。 現(xiàn)病史:兩年前,不明原因出現(xiàn)胃脘疼,心下痞滿,腹疼腹瀉等癥狀,西醫(yī)診斷為過敏性結(jié)腸炎, 長期服中西藥物皆罔效,近服香砂六君子湯加減,諸癥更加重。 現(xiàn)癥:近 1 周來每日大便 2~3 次,質(zhì)溏,常有饑餓感,但又不欲食,伴見腸鳴、頭疼、口苦咽干 思飲,四肢逆冷,舌尖紅,苔白膩,脈沉弦細。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3.劉某,男,37 歲。 主訴:食后嘔吐三天。 現(xiàn)病史:三天前感冒后出現(xiàn)腹瀉,服用瀉火藥、抗生素后出現(xiàn)食入即吐,胸滿痞脹,氣短體弱,大便 溏,尿不黃。 檢查:舌淡有干白苔,舌尖及邊發(fā)紅,脈細濡。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4.陸某,男,63 歲。 主訴:惡寒發(fā)熱、咽痛伴下利三日。 現(xiàn)病史:三日前忽微惡寒發(fā)熱,隔日轉(zhuǎn)為腹痛自利,手足厥冷,咽痛異常,無汗頭痛。今日則咳唾膿 血。平日體質(zhì)較差,素有喉疾。 檢查:舌紅苔薄黃,脈寸輕取浮滑,尺重按不得。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5.朱某,女,47 歲。 主訴:兩手厥冷、發(fā)紺三個月。 現(xiàn)病史:3 個月前兩手指尖發(fā)冷、發(fā)白,繼而青紫麻木,放入熱水中則刺痛,診斷“雷諾氏現(xiàn)象”,經(jīng)中 西醫(yī)藥及針刺治療均未效。至 12 月份右手食指末稍指錘發(fā)現(xiàn)瘀血青紫小點,逐漸擴大如豆粒,日久不消, 現(xiàn)已兩月,經(jīng)外敷藥物治療不效。常有頭暈、心悸。 檢查:面色蒼白,舌淡苔白,兩脈細弱。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6.何某,男,38 歲。 主訴:頭痛兩月。 現(xiàn)病史:兩個月來頭頂每日陣發(fā)性摯痛,無嘔吐,惡聞聲響,稍聞吵鬧則痛勢更劇。四肢厥冷,常終 夜失眠。 檢查:面色蒼白,形瘦,舌質(zhì)淡白不澤,脈細如絲。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7.湯某,女,38 歲。 主訴:四肢寒冷并有麻木疼痛一年加重兩個月。 現(xiàn)病史:患者一年前冬季外出工作后出現(xiàn)四肢寒冷并有麻木疼痛,以后每逢外出工作,兩手及面部出 現(xiàn)青紫,尤以手指、鼻尖、耳廓最明顯,回室內(nèi)溫暖后,青紫處逐漸紅潤而消失。兩個月來四肢及面部又 出現(xiàn)青紫,并伴有嘔吐脘痛,得溫則減。月經(jīng)量少,經(jīng)色暗而有塊。 檢查:兩手逆冷及腕,手和足且均呈青紫,舌淡,脈沉細。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8.馬某,男,17 歲 主訴:右側(cè)睪丸腫大疼痛一月 現(xiàn)病史:患者 1 個月前,右側(cè)睪丸及少腹部被足球踢及,出現(xiàn)睪丸疼痛腫大,該側(cè)少腹部亦感墜痛。 抗生素使用兩周無效。平日腹部惡寒喜熱,稍進冷食,吞酸腹脹。 檢查:面色晄白,右側(cè)睪丸腫大如拳,有墜痛感,該側(cè)腹股溝明顯隆起、壓痛。舌質(zhì)淡嫩,苔薄白, 六脈沉細。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9.李某,男,59 歲。 主訴:頭痛伴吐痰涎一周 現(xiàn)病史:患者若逢氣候變遷,頭痛驟發(fā),而以巔項為甚。一周來因家事煩勞過度,是以頭痛日益增劇, 并經(jīng)常吐痰涎。 檢查:精神困倦,胃納欠佳,舌苔滑潤,脈象細滑。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10.常某,女,31 歲。 主訴:發(fā)熱腹痛便下膿血三天 現(xiàn)病史:患者三天前出現(xiàn)腹痛,腹瀉,發(fā)燒,大便帶膿血,四肢無力,檢查體溫為 38.2℃?,F(xiàn)發(fā)熱頭 痛,惡心不食,腹痛,大便膿血,一日數(shù)次,里急后重,口干欲飲.體溫 38.9℃。 檢查:糞便鏡檢:膿細胞及白血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請寫出中醫(yī)診斷、證型、證候分析、治法、方藥。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